今天是:2024年12月12日 星期四

陈玉莹:历史的锁扣

  • 来源:九三学社乐山市委
  • 作者:陈玉莹
  • 日期:2020-09-29
  • 浏览量: 281

我是四川乐山的一名青年社员。通过学习社史,我对九三学社的发展脉络可以说是初窥门径、乐于分享,但对我们的“小家”——九三学社乐山市委的发展历程和个中艰辛却知之甚少。

为纪念九三学社创建75周年,我立下了一个目标——追寻乐山的社史故事,让前辈社员的九三情怀能被后来人实实在在地看见和感知,激励年轻社员延续乐山九三人的奋斗精神,不断开拓进取。我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拜访了乐山市委也是城建支社的两位老同志,记录下他们亲身经历的,九三故事……

九三学社乐山市委成立于1987年。石定忠是九三学社乐山市委第一届副主委,今年80岁。

1940年,石定忠在重庆出生。祖父开药铺,有自己的土地,父亲是银行职员,后转行做教师,家境殷实。5岁时,全家辗转搬迁到乐山犍为。1959年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大学期间参加过射击队,学习生活丰富多彩。1963年大学毕业,到湖北劳动锻炼,后被分配到北京矿山建筑设计院,文化大革命期间在苏州建筑设计院工作。结婚后随军,被分配到乐山建筑工程公司工作。

1985年春,省委统战部的老师来到石定忠所在单位开会,了解到她的家庭背景和实际情况,认为她非常适合发展进九三学社,于是推荐她入社。石定忠学习了九三学社的历史和宗旨,非常激动。她认为,民主党派为共产党保驾护航,自己能成为民主党派的成员,也算是填补了因为家庭成分原因不能入党的遗憾。

石定忠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参与了乐山市科委大楼、乐山教育学院等的设计修建,虽然不少建筑都已经在历史的浪潮中被拆掉改建,但是有些记忆却是无法被推倒消散的。在修建乐山教育学院的时候,石定忠和一位社员同志去现场检查工地,身后的塔架突然垮塌,钢筋砸下来,致使那位社员当场身亡,并造成石定忠的脊椎粉碎性骨折。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她年轻时的一些记忆全凭这旧疾的疼痛时常唤起。

石定忠参与筹备了九三学社乐山市委成立,并担任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委。她先后担任过区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1990年在乐山市教委建筑设计室退休。

石老刚从原单位退休不久,爱人就因感冒导致心肌梗塞而突然离世。一生都较为平顺的她,根本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暴击,患上了抑郁症,甚至有过好多次轻生的念头。社市委和社员们都很关心她,给当时仍担任社市委副主委一职的她适度分配工作,组织活动转移她的注意力,并劝慰她要为两个初入社会的女儿好好保重,配合医生、坚持吃药。

近几年,石老的身体比前几年好多了,虽然行动不便,但每一次组织生活都积极参加,心态也越来越好了。她在采访中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组织的关怀、子女的开导,让我逐渐懂得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道理。我作为一个老九三人,应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安排好每天的作息,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发挥余热,把每一天都活出风采来。 

戴业勤是九三学社乐山市委第一任办公室主任,也是被调到九三学社乐山市委机关工作的第一名干部。他坐在摇椅上慢话当年,他的叙述带着我穿越漫漫时空:

乐山市委成立33年,一路走到现在,实属不易。如果要说苦,和现在的条件相比确实是苦,但当时大家都不觉得,干劲十足。一开始,政府拨了12000块钱供给市委全年支出;当时只有三个工作人员的指标,后面公招进来的两位同志,一位是牟子小学教师何振华,一位是工业局高工程群。从筹备市委到市委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是没有办公场地的,工作人员只能挤在姜忠胜姜老(九三学社乐山市委第一、二届主委)的办公室里办公。现在所谓的“机关旧址”御史巷,当时还在修建民主党派的办公楼,而那栋楼也是由社员杨开元(九三学社乐山市委第一届副主委)设计的。

戴业勤翻开尘封已久的笔记本,如数家珍:1985年9月,九三学社乐山市委筹备组成立,全市当时只有11名社员,其中有著名书画家、嘉州画派创始人之一李道熙,现在仍在城建支社活动的石定忠、杨开元两位老领导更是筹备组的元老级人物。1987年2月,九三学社乐山市委正式成立。头三年的主要工作是基层组织建设,壮大队伍。“我有幸见证了乐山市委所有支社的成立!”1987年4月,五通桥支社成立;1988年4月,农电支社成立;1989年2月,沙湾支社成立,同年5月,市中区支社成立;1993年,峨眉山支社成立……就这样,社的基层组织在乐山遍地开花。后来。乐山规划设计院支社、乐山师范学院支社、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支社、夹江支社也陆续成立起来。

除了壮大基层组织,社市委还开展了很多参政议政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社市委先后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卫生工作的建议》《走创新路子 加强旅游整合——谈历史大佛区域产业结构的现状和未来》《让我市粉煤灰乘上循环经济的快车——对乐山市火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建议》等意见建议,为党和政府献计献策;1992年开始筹备医疗门诊部,到农村义诊;派驻专业技术人员支持“九广合作”;用农业技术、种子、人力等方式扶持市中区水口乡农业发展;用科学技术支援夹江县黄土村办瓷砖厂……

进入新世纪,社市委紧扣时代脉搏,举办纪念九三学社创建60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召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暨多党合作制度60周年主题歌咏会,牵线四川省博物院在乐山嘉定坊开展“文化惠民 美丽嘉州——四川博物院流动博物馆乐山行”大型公益活动;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社市委发动全市社员向灾区捐款捐物,总价值20万余元,还牵线深圳红荔书画院为马边彝族自治县贫困生捐赠7万元助学金及学习用品……

原来,正是他们把用扎实的工作为市委的发展打好了基础,以优良的作风为市委涵养出代代相传的“家风”,这才有了后来 的“科技之春三下乡”“亮康行动”等惠及千家万户,才培养出了全国“三八”红旗手潘虹宇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在乐山,像石老和戴老这样还能侃侃而谈的老同志已为数不多。他们虽然在社的历史中看似默默无闻,却扮演着锁扣般的角色——是他们的记忆串起了乐山九三的历史。和他们面对面,我仿佛翻开了一部行走的历史书。我们应该无比珍惜这样能直面历史的机会,当好记录者、整理者和传声筒,不要让老一辈九三人与统一战线的故事湮没在过去,成为永久的遗憾。

翻开戴业勤工作笔记本,第一页上写着一句话: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这并不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定义。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再回过头来看这句话,我依然能感受到这股强烈的精神力量——九三人一直坚定不移地围绕在共产党周围,要当好新中国变大变强的破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