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九三学社创建75周年。75年来,九三学社广大社员分布于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多在中国现当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代表性人物,他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这半个多世纪以来为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作为初入社的一名新社员,应自觉加强社史学习,继承和弘扬社的优良传统。作为社眉山市委的一名新社员,我首先了解到祖籍眉山的黄汲清院士的先进事迹,愿将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以此纪念建社75周年。
黄汲清(1904年—1995年),字德淦,四川眉山人。他是我国著名的大地构造学家、石油地质学家。1954年加入九三学社后,他曾担任九三学社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委。1955年,黄汲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被俄罗斯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据不完全统计,他的论文达200余篇,专著150余种,遍及地质科学各个主要分支领域,被国内地质界成为“黄二叠”。他的二叠系研究提出了“陆相生油论”和“多期多层含油论”,颠覆了地质界认为中国是贫油国这一错误论断,为我国发掘地下资源、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首先,黄汲清院士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临危受命,和同事们一起通过民生公司的船舶把图书资料运到大后方。在陪都重庆安顿下来后,他马上投入地质调查和资源勘查工作:1937年,发现了我国第一个工业油田——老君庙油田;1938年,他用现代方法发现了我国第一个工业气田——四川圣灯山天然气田;1938~1941年,他率领年轻地质学家在四川威远地区进行1:1万地质填图和石油天然气调查,为威远大气田的发现做了前期地质基础工作,为支持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次,黄汲清院士的科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常对人说:“搞科学研究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才是为什么,是黑是白还未搞清楚就大谈为什么黑为什么白,岂不自欺欺人?”这种70余年兢兢业业、求真扎实的科学态度,成就了一名地学泰斗。此外,他敢于大胆质疑,敢于对世界权威说“不”的批判精神,打破了美国专家对“中国没油”的错误断语。
最后,黄汲清院士的敢于直言、参政议政值得我们学习。文革期间,他在艰难的处境下仍然心怀国家和学术,对地质界推行“一枝独秀,一花独放”深感忧虑,顶着“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冒着极大风险向当局领导直言相谏,后又两次上书邓小平同志,被邓小平同志接纳和肯定。
黄汲清院士的事迹在九三学社社员中并不鲜见。九三学社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孜孜不倦,勤耕不辍,即使身处逆境,忍辱负重,也能默默无闻地刻苦攻关,努力为国家做贡献。在他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老社员、老专家强烈的爱国精神、科学态度和履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义务和责任。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我们要深刻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任务。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也是我们民主党派共同的任务。目前,中国正面临着百年不遇的机遇和挑战:国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搞“中国威胁论”,发起贸易战,企图遏制中国崛起;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日益严重,群众思想和意识参差不齐,台独港独势力抬头。面对如此复杂的国内和国外形势,要求我们九三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回顾、总结历史的过程中,自觉学习先进人物,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把老一辈社员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坚持、发展和完善,为全国统一战线贡献力量,为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