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众志成城,成都九三人抗击疫情纪实

  • 来源:成都市委
  • 作者:成都
  • 日期:2020-02-16
  • 浏览量: 205

战“疫”日记——致敬最美逆行者

医生是怎样的一群人呢?他们以天使的名义担起救死扶伤的道义,用牺牲的勇气将自己的安危藏起。新春佳节,本是团聚的日子,他们却毅然出发;病魔来袭,人们都避之不及,他们却迎面出击,戴上护目镜,身穿防护服,到患者需要的地方去。他们抗危机、攻难关、势如破竹;他们遵医德、守宗旨、不辱使命!

薛猛,真壮士也!

2020年2月13日,快下午2点时,在进行严格消毒后走出病区的医生薛猛,接过同事手中的盒饭,有些急的刨了两口。从早上8点进病区开始,他已经连续奋战、不吃不喝6个小时了。而吃过盒饭,他还要在清洁区值班到晚上6点。

薛猛,39岁,性格直爽的北方汉子。2014年,通过县上人才引进来到县医院,期间下沉乡镇公立卫生院开展医共体建设。他是九三学社成都市大邑支社社员、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他也是县医院最早一批参与战疫的医生,接手了全县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大年三十,万家团圆时。但对于腊月二十七就主动取消休假、申请到疫情第一道防线——发热门诊、每天筛查60多名发热人员的薛猛来说,已经没有了除夕这个概念。“当时大家都是一边学习国家颁布的诊疗方案,一边进行筛查防疫工作。”薛猛说,“白+黑”工作制成为常态。大年三十上午10点过,经过筛查研判,大邑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出现了。主动申请、火线加入新组建的感染性疾病科,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入提前设置好的病区,薛猛镇定有序开展病人病情询问、咽拭子采集、心理安抚和病房消毒等工作。从病区出来,又以中医所学所长,投入到病人治疗方案制定。那天,他一直忙到深夜,连和家人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之后,全县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都有所增加,薛猛就更加繁忙了。他不是在病区不吃不喝的照顾病人,就是在研究、推行中医药诊疗方案科学实施……就这样度过了十多个挑灯之夜。他的爱人,也是医务人员,同他一样,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当记者问及这次疫情传染性强,不怕吗?薛猛笑了笑说:“其实我自己不怕,因为我们医务人员,一旦忙起来就没时间想怕。而且我现在一个人住,也不担心传染到女儿,就没什么怕的了。”薛猛第一次进病区前拍的照片,防护服的背面写着六个大字:“薛猛,壮士出征”。壮士者,心雄胆壮,意气豪壮!

舍小家为大家,夫妻携手抗疫情

街道上没有了车水马龙的繁忙,也没有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偶尔有行色匆匆的人们经过,也是面戴口罩,眼神中有戒备与疏离。

与大街上的冷清景象相反,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脑外胸外科住院部依旧热闹。一名医生忙得不亦乐乎:“李医生,我又头痛的很,吃的药是不是没啥效果?”“李医生,我能不能不做手术,我害怕。”“李医生,5床血压又升高啦。”“李医生,40床患者闹着要出院,拦不住她。”“李医生,这里有急诊新收病人,你快来!”“李医生......”“李医生......”

他,是李永恒主治医师,邛崃市九三学社社员,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脑外胸外科住院总医师。疫情发生以来,他值住院总医生的班。这样忙碌的场景是常态。待他忙碌而有条不紊的处理好工作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他准备吃碗泡面填肚子。特殊时期食堂不送餐,忙起来或者有紧急状况需要处理就常常错过饭点。他说:“习惯了,就不觉得饿了。”

他的妻子张琼也是医院职工,平日里,夫妻俩工作都很忙,常常加班,孩子们经常见不到他们,平时下班回家孩子都睡了,早上上班孩子都还没睡醒。家里人常常调侃他们:“李医生,张医生当爸妈当得容易,孩子都没被照顾过,就长大了。”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张琼一直在一线支援传染病区,工作多任务重。夫妻俩在同一家医院上班也没有时间见面,有空时只能一个电话或一个短信提醒对方注意防护。特殊时期夫妻俩都不能回家,只能把两个年幼的孩子扔给家里老人照顾,偶尔抽空打个电话回家。小儿子才一岁,还只会叫爸爸妈妈,大儿子成天都在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能回家。老人们都很理解,很支持他们的工作,总是一句话安慰夫妻俩:“放心家里,保重身体,安心工作。”夫妻俩也常常互相鼓励,李永恒说:“疫情当前,我们就必须冲锋在前,战斗在前,不负众望,不击败疫情,我们不回家!”张琼说:“患者需要我们,我们就在这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疫情当前,医院是离生死最近的地方,但也比其他地方多了生命的温暖,感谢医务人员所做的一切。致敬每一位与死神搏斗、奋战在一线的你们!


https://page.om.qq.com/page/OL-BPrNI43tA9WZBwTP4Vv7w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ADTAG=tgi.wx.shar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