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五四运动是春风,唤醒九三学社的成立;五四精神是精髓,始终贯穿于九三学社的始终;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运动,始终引导九三学社的发展,而九三学社的发展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
关键字:五四运动;春风;九三学社;花;民主;科学
1919年5月4日的那一场春天的飓风,夹着炼狱里的怒火,浩浩荡荡的吹向了旧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将那些阴暗、潮湿、肮脏的一切尘埃与废旧统统卷走,将覆在伟大的沉睡的东方巨龙双眼上最后一层雾霭拨开,从此这条东方巨龙便直上九天,傲游天际,创造一片属于无产阶级的,也属于中国民主科学的世界。寒去春来的中国大地,有一朵名为“九三”的花蕾已经初露红蕊,即将在滋润的春雨里绚烂绽放。这朵花,从一到十,从百到万,从万到亿,如此繁荣昌盛,他们像春日里的迎春花欢喜,像夏日里的月季花肆意,像秋日的红色霜叶节制,又像冬天里的红梅傲然。他们都属于这样一类事物:骨子里都有鲜红的血的记忆;都是美好的,是属于善良的中国人民的;都是承受着中国共产党这股春风开放的。
如果说五四是春雷,于无声处,在天际轰隆隆撕开万恶旧社会的黑布,那么九三学社就是春雷里破土而出的春笋。九三学社的创始人许德珩先生在这场轰动全国的拥护“民主、科学、爱国”的大运动中,勇当“国旗手”,他英勇地走在了革命队伍的最前面,他参与起草《北京学术界宣言》,文中最后一句话说“最后之对付,手枪、炸弹是赖矣,危机一发,幸共图之。”可见其决心和勇气1。作为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组织者,他用自己仅有家当-----一条白色床单撕成布条做标语、口号。为了救国,他3次投笔从戎,3次被解聘,2次坐牢。苦难没有让这个伟大的人丧失骨气、傲气,反而更加坚强。在经历这些风雨和磨难后,他于1945年创立了九三学社。如果没有当年的五四风,哪有今日的九三情。九三学社始终继承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真心实意为国为民办事情。一切遵行真理的事物必将也必然得到发展,九三学社的成立与发展既是如此。
如果说五四是太阳,那么九三学社就是地球,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是必然现象。九三学社始终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科学民主。1945年9月3日,为了庆祝抗日胜利,“科学民主座谈会”正式更名为“九三座谈会”。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正式成立。九三学社的创始人许德珩、潘菽先生既是五四运动先锋,又是九三学社的先驱。九三学社成立宣言中提到“本社同人,既本“五四”精神,为民主与科学之实现而努力,始终不懈。”在国共两党的内战中,九三学社始终站在光明正义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上,1947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反内战宣言,九三学社与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推进民主共和国的建立,1948年公开宣布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九三学社由积极推进中国民主科学的建立到最后直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像太阳一样具有强大的引力,将九三学社这颗宝蓝色的“地球”紧紧吸引在自己身边,有规律的进行运动,两者互相吸引,互相鼓励。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是浩瀚的大海,那么九三学社就是一支连绵不绝的溪流,大海由溪流汇成,溪流需要大海的方向指导,五四时期的九三学社是星星之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历史的年轮不断旋转,九三学社已经成为新中国身体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新中国的发展和壮大增添助力。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的茅以升先生,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一块里程碑。随后他又参与设计武汉长江大桥,为中国桥梁界做出巨大的贡献。中国语言文学泰斗黎锦熙,早年便加入九三学社,他著成《新著国语文法》一书,这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具有自己独特体系的、将传统语法体系应用于现代汉语的著作。他促成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参与编撰《中国大辞典》,为汉语言文学做出巨大贡献。还有我国科学院士邓稼先老先生,成功设计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工作做出巨大贡献。千千万万个九三人以实践行动告慰先知,勉励后人。他们为中国的成立以及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成为新中国不可磨灭的印记。
2019年的5月4日,五四运动的第一百年,一百年里新中国发生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一百年后的今天,身为九三人的我们仍然能感受到五四运动的狂热,感受到爱国、民主、科学的正义之风。记录历史是为了明志立志,更要行动和付出。九三学社是正义之师,必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五四的风,吹开九三的花,繁花似锦,春风如玉,共同唱响属于九三学社和中国共产党的凯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参考文献:《红色密档-中共之初》作者:李庆山;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份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