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十六年来,地质灾害防治的一份“九三答卷”

  • 来源:成都市委
  • 作者:曾灵
  • 日期:2024-05-21
  • 浏览量: 452

讲坛现场


“他们都叫我们‘地灾’医生,我们就是给大山‘看病’的。”“我们每天都在给祖国河山打B超和CT。”“在千里之外,就可以给大山把脉……”

2024年5月12日,恰逢全国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副主委、成都理工大学校长许强教授用一场深入浅出的《地震与地质灾害防范》科普讲座,征服了线上线下的广大观众。作为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九三学社成都市委会联合主办的“九三·天府科学讲坛”系列活动,这场分享不仅仅是许强本人的研究剖面和学术凝练,也是数十年来九三学社持续汇聚众智参政议政,持续攻坚克难服务社会,为美丽四川、大美中国贡献“九三力量”的生动印证。


品牌的力量:从地灾“医生”到“预言家”

讲坛现场


讲坛现场老、中、青社员齐聚,不断举起手机记录精彩瞬间;网络上观众纷纷留言感叹或提问:“地震带内外的能量释放差别居然这么大?”“那遇到泥石流应该怎么跑呢?”在交流环节,来自西南石油大学、中建西南院、省地勘设计院、成都市科学传播学会等单位的社员纷纷“抢”起了话筒……讲堂结束后,意犹未尽的观众们围住许强,请教、致敬、合影……不仅因为地质安全与生活息息相关,更关系到四川建设的方方面面。

我国以全球1/14的国土面积、1/5的人口,承受了全球1/3的大陆地震。而四川省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地震风险山区,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和次生地质灾害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科学避险防灾意义重大。

许强从地球内部构造讲起,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地震和地灾成因,然后结合汶川地震、白格滑坡、新磨村滑坡等实例,展示了一位地质学家视角的“地灾诊治日记”。其中有“至暗时刻”——作为第一批深入汶川地震震中的专家,在落石和余震中 他终于到达现场,救灾工作伴随着止不住的眼泪;其中有“追踪报道”——“灾后重建中,政府听取建议,把地震带全部铺成了绿化带”。这里面有他的科研理想成为现实——许强团队的技术颠覆了人们对地质队员必须“走山过河”的原始印象,“我们的勘察系统已可以精细到毫米级,人不去现场也能看清细小裂缝的形状……”更有他的“意难平”,“很遗憾,现在我们仍然不能100%预报准确。”

野外勘察现场


实际上,地震和地灾预警和防治措施已经不断迭代升级。

经过30多年的持续研究,成都理工大学相关领域特别是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水平已居于世界前列。基于实景三维的“天-空-地-内”协同观测体系为预报地灾打开了锦囊。

2017年国庆前夕,许强团队发现监测系统上一处曲线加速“动起来”了,他抓起电话就打给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镇:“务必注意!黑方台党川区域即将发生滑坡,预计将在国庆期间发生!”

9月30日晚8点55分收到信息,当地政府紧急疏散了滑坡区域的20户居民。10月1日凌晨5点,黑方台西南侧罗家段接连发生了三起滑坡,35万立方米左右的黄土滚滚而下,这场滑坡总算是有惊无险。

这是成都理工大学国重实验室针对甘肃黑方台的第二次成功预警。截至目前,实验室已成功精准预警甘肃黑方台黄土滑坡十余次。当地从前被苦涩地称为“黄土滑坡博物馆”,现在已经被略带调侃地改名为“滑坡预警博物馆”。

近年来,随着对甘肃、贵州、四川等地的多次成功预警,成理一次次向世人证明了地灾预警技术值得信赖。官微公号等平台发布的预警信息甚至成为了人们的“出行必读”。成都人民诙谐的说,“地震预警听专家的就是,不得有拐!”

一个个案例生动鲜活,观众时而揪心凝眸、时而会心微笑,现场不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理念的进化:从“被动救灾”向“主动预防”

地灾隐患调研现场


汶川地震以后,为建设更安全、更美丽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许强加大对地灾防治交叉学科的探索,集合更多科研力量,在各个渠道奔走呼吁——要从“被动救灾”向“主动预防”转变!

经过多年努力,“天-空-地-内”全时空实景三维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逐步形成,通过由光学遥感+合成孔径雷达(InSAR)为主要手段的“普查”、由无人机三维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LiDAR)为主要手段的“详查”和由地面地质调查与专业监测为主要手段的“核查”组成的“三查”体系,为大地的安宁加上了多重保护。

2018年10月10日和11月3日,在西藏自治区江达县白格村,金沙江右岸先后发生两次大规模滑坡,堵塞金沙江形成堰塞湖。为“吃透”这个典型的大型高位滑坡隐患,许强团队首先利用卫星“追溯历史”,然后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生成DSM、DOM等成果分析滑后特征,为地面专业监测仪器布设和堰塞体泄流槽开掘提供靶点,最后利用GNSS、地表裂缝计等地面专业监测仪器实时监测预警。在抢险期间,先后三次提前30分钟精准预警局部垮塌,及时疏散泄流槽现场施工人员,有力保障了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查”体系在西部地区广泛应用。其中,贵州省发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近2000处,其中高位隐蔽性隐患点近900处;四川省对6万平方千米的地质灾害高风险区进行隐患识别,新发现形变区840处;云南省利用光学遥感和InSAR相结合的手段,识别出5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处于国际“领跑”水平的中国滑坡隐患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工作正是在这些“实战”中不断加速完善,一系列科研成果不仅与各地政府部门深度合作,更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和信赖。

了解大地,才能更好建设我们的家园。在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成立40周年、成都市级组织成立70周年之际,让科学家面对公众开讲科普,是九三学社助力“科教兴国”战略、以所能服务社会所需的实际行动,更是对先辈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在讲座开头,许强给大家展示了推测5000万年后的地球,景象变换,堪称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他说,地球时时刻刻都在转动,地形地貌永远在变化,人类也将长久地与地灾共存。现场和线上2万名观众都感受到了他的未尽之言,美丽中国建设和防灾减灾事业也将代代接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