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泸州社员曾贞古蔺培训心得:矢志传承红色基因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 来源:泸州市委
  • 作者:曾贞
  • 日期:2023-09-20
  • 浏览量: 186

身为泸州人,我来过古蔺很多次,知道古蔺有很多革命遗址,但一直以来对红色古蔺并没有专门去了解,也从未想过解读古蔺的革命历史和文化。这一次有幸参加九三学社川南五市骨干社员培训,通过五天的理论和实地学习,我由衷地意识到,古蔺的红,是党浴血奋斗的历史,是震撼人心的色彩!

古蔺的红色故事与赤水河息息相关。赤水河是长江流经云贵川三省的支流,发源于云南,在四川泸州合江汇入长江。赤水河流域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乌蒙山北侧,大部分为山区,因此赤水河有四分之三流经大山中,两岸陡峭,多险滩急流。站在古蔺县太平或二郎的山坡上,看着四周的崇山峻岭,难以想象在我爷爷出生的那几年,这片土地上曾经枪炮连连,这片天空中曾经硝烟弥漫,这条河流的颜色曾经又红又灰,这里的人民曾经水深火热。只有山上的大树和河里的大石曾默然见证了这一切,幸运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如身临其境般地解读这段历史,感受这种精神。

长征精神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仰。在李莹莹老师关于四渡赤水的精彩讲解中,我对《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印象深刻。鸡鸣三省会议后,毛泽东在扎西提出“出敌不意,折而向东”,即返回四川进行二渡赤水时,很多人心里的疑惑越来越大:我们到底要去哪儿,我们究竟要做什么,这样走是不是对的?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毛主席及时为大家做了解答:“为了有把握地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这是带领红军走出国民党包围的初心,是求取红军生机和胜利的使命。生命的苦难和挫折常常使人模糊了前行的目的,亦如生在安稳现世的我们,生存目标也还是容易被繁复与细节所扰乱,以至于很多人感受不到生命存在的意义。那么读一读毛主席的诗吧——“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感受这磅礴的气势中传递出的坚定信念,我想当年的红军战士绝不怀疑党带领红军取得最终胜利的信心,因此前赴后继、誓死追随。如今的我们没有长期忍饥耐寒的恐慌,没有随时小命不保的威胁,我们应该主动去寻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许是在当科学家的梦想里,在熬夜修改的教案里,在挥汗如雨的田埂间,在社会各界人士兢兢业业的工作中。只有不忘初心,坚定前行,才能将有限的人生投入到复兴中华的伟大历程中。

长征精神还是一种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四渡赤水前后,红军从拖家带口到轻装简行,舍弃了一切会拖慢脚步的装备,但唯有学习是决不能放弃的。我深深记得老师在课堂上讲,红军将领基本是有文化的人,不但自己爱学习,还总不忘教会身边的人认字学习。有一首长征歌谣反映了当时共产党长征途中的学习盛况:“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天当教室地当纸,树枝石头当笔用,每天学习三两字,一年学会八九百,学好文化好当家。”当年的情景令人受到心灵的震动。对比今天的我们,惭愧的是,也许已不记得上一次完整看完一本书是什么时候。信息时代需要快速汲取最新资讯,否则容易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但这并不能等同于没有目标意识和时间意识地玩手机。今日事今日毕,在党的领导下,在红色精神的激励下,我们要严于律己,坚定自信,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技能本领,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担当作为。

看着青杠坡那静静竖立的墓碑,拂过太平渡口清澈的河水,仰望四渡赤水时的赤水水位线,走过红军曾经住过的木质阁楼,这一切在时空的作用下像是拥有着无从察觉但又令人激情澎湃的巨大力量,充斥在胸间,游走在脑海,令我反观自我,让我如获新生。我们是这片红色土地的儿女,我们要继承红色的长征精神,我们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