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三名川大社员科研成果获教育部奖励

  • 来源:成都市委
  • 作者:成都
  • 日期:2023-07-19
  • 浏览量: 160

近日,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暨优秀科研成果奖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宣读了《教育部关于2021、2022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九三学社四川大学委员会共有三名社员获奖,其中,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郭应坤教授牵头完成的项目《心肌损伤的磁共振评价关键技术创新及临床应用》获一等奖;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陈意教授主研的项目《VOCs源头阻断的水性合成革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一等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商慧芳教授牵头完成的项目《基于功能磁共振影像学帕金森病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获二等奖。

郭应坤牵头的研究项目针对“心肌损伤影像评价技术早期识别能力不足、定量疗效监测滞后、风险预测体系缺乏”等瓶颈问题开展深入研究,研发多尺度、多模态成像新技术,实现了心肌损伤早期诊断及疗效动态监测,通过构建多因素风险预测模型,加强不良事件风险预判。项目研究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陈意主研的研究项目针对传统合成革产业挥发物有机物(VOCs)污染严重的问题开展研究,突破了水性合成革涂层润湿与粘接、发泡与致孔、专用装备与效率提升三大共性技术难题,首创2项国际引领性新技术,突破了2项国外“卡脖子”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全水性合成革工业化生产,实现制革过程VOCs近零排放,引领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商慧芳牵头的研究项目聚焦帕金森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在国内国际首次使用rs-fMRI技术探究早期未服药大队列帕金森病患者的脑网络完整性,以及非运动症状与功能连接改变之间的关系,首次提出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是帕金森病病理改变的原发表现而非继发表现,以及多种非运动症状如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性模式改变。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于2008年设立,是指由教育部评定的科学技术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每年评选一次,主要授予在科学发展、技术发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专利技术实施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旨在调动高等学校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科研组织进行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和推动科技进步的积极性,加速中国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