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关于整治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恶意透支的建议

  • 来源:九三学社成都市委简阳委员会
  • 作者:陈平
  • 日期:2017-07-26
  • 浏览量: 175

当前位置:首页 >  团结时评

            关于整治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恶意透支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6-12-27  来源:团结网  作者:陈平

  九三学社简阳委员会副主委、简阳市政协常委陈平反映:成都一市民身份证被盗后,其名下不仅多注册了2家公司,还“被欠税”6万(12月21日四川新闻网报道)。笔者在百度中搜索后发现,身份信息被盗用、冒用后,被人注册了公司、办理了信用卡、电话卡等,并恶意透支欠下巨额税款或债务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受害者要么被税务机关、电信局、工商局等部门催交各种巨额欠款,搞得焦头烂额、郁闷透顶,要么上了银行和社会失信人黑名单,致使不能到银行贷款,不能上学,不能出国,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恶意让人欠款、欠税不仅给受害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损失,也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和社会管理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的音符,这种现象无疑给社会治理创新出了一道难题。那么,怎样有效治理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恶意让人欠款、欠税现象呢?笔者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强防范意识。要充分利用微信、互联网、广播电视、手机报、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媒介,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民对个人身份信息的保护意识,妥善管理好各种身份信息证件,特别要注意以案释法,借助典型案例,增强市民对身份信息证件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意识,如不得随意向他人出借、复印身份证。当公民身份证遗失时,要及时挂失或刊登遗失声明,遭遇各种被人恶意“欠款”事件时,要及时投诉、报警,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是细化工作措施,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有的行政管理部门和窗口服务行业审核审查把关不严,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致使公民的身份证件被盗用、冒用后,各种巨额“被欠款”事件频出,此类违法犯罪现象十分猖獗,很多市民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如目前法律上没硬性规定办理公司注册必须本人到场,相关组织或个人可以委托他人提供相应的手续去办理。有的行政管理部门借口无法鉴别签字是否系其本人亲自签的,也不管所提交的身份信息和材料是否真实,只要办理者手续齐全,一般就会为其办理相关登记,并将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推到“申请人”身上。因此,所谓的“形式审查”异化为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和窗口服务行业不作为、不认真作为的借口。其实,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只要相关部门稍微有点责任心,细化落实一下管理措施,很多不该发生的事件是不会发生的。如规定,凡涉及到公司企业和公民个人重大财产支出、财产性权益变化的事项,该让本人亲自来办理的,必须让本人亲自来办理;本人确实不能来办理的,必须提交身份证、户口薄、工作证或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以及委托办理的书面申请;同时还要规定,受委托人也必须提交有效的身份证明,并对办理“申请者”拍照存档。而不是借口“形式审查”,简单处理,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推脱自己应尽的审核审查把关责任,让违法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如此一来,那些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心怀叵测的违法犯罪分子怎么可能轻易蒙混过关、暗渡陈仓?

  三是多方联动,增强合力,加大打击力度。公检法司要提高法治化治理力度,多措并举,上下联动,搞好社会治安综合防治措施;检察机关对该类大要案,要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及时收集、固定、完善证据,提高犯罪指控力和办案质量,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财产权益和其他合法权益;要结合发案特点,剖析发案规律,向有关单位发出完善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力促其堵塞管理制度漏洞,形成“预防、打击、教育”相结合的犯罪防治长效机制。

  四、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建立健全公民维权和司法救济体制。受害人要想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司法机关要求其必须找到冒用其身份者才能提起民事诉讼。可是那些涉案的违法犯罪人在暗处,受害人对其情况一无所知,要找到他比大海捞针还难,更不用说向其讨“说法”了。因此,当受害人发现被害事实后,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要求立案调查,并及时提供线索,协助侦查机关查找相关证据;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让专业律师协助受害人及时向工商、银行、税务等部门投诉,揭露事实真相,调取相关资料,并及时提出注销受害人名下“歪公司”和“歪信用卡” 的申请,防止被害人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为通过诉讼向相关责任方请求经济赔偿做好准备,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作者陈平系九三学社简阳市委副主委、简阳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

[责任编辑:周冰倩]

http://www.tuanjiebao.com/2016-12/27/content_98612.htm

 

http://www.93sc.gov.cn/htm/articview.htm?id=6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