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关于攀枝花钢铁、钛产业发展的建言

  • 来源:攀枝花市委
  • 作者:李桂军
  • 日期:2017-09-28
  • 浏览量: 485

针对目前钢铁、钒钛产业发展受钢铁行业不景气影响发展严重受阻的问题,九三学社攀枝花市委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力优势,积极组织相关专家开展研讨,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共谋发展之路。以钒钛磁铁矿开发利用为主的产业约占攀枝花经济总量的70%,因此,做好钒钛磁铁矿开发利用产业链对攀枝花经济至关重要。受环保容量的限制,钒钛矿开发的总体规模要限制,经济的增长要靠资源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和钢铁、钒钛产品的提质以及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具体建议如下:

一、发挥大型企业的龙头作用,促进产业整合提质和合理布局

大企业具有的装备、技术、人才、创新研发能力以及在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保的治理能力上是其他企业无法企及的。以攀钢为例,在钒钛矿的利用产业链上,拥有从矿石采选、冶炼、钢铁产品、钒产品和钛产品生产、研发的完整的成套工艺、装备技术和人才队伍,利用好大企业的这些优势,才能充分挖掘资源的经济价值。因此,建议选择一些有实力、能力的企业对钢铁、钒钛产业进行整合,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充分发挥大企业在技术、人才和市场影响力上的优势,坚决减掉落后产能,淘汰落后技术,资源向大企业集中,严格控产业横向发展,引导产业沿产业链纵向布局和发展。

二、创新科研体制和科技投入机制,尽快突破钒钛磁铁矿开发利用的一些技术瓶颈问题

钒钛磁铁矿可以说是攀枝花特有的矿种,它的开发利用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每一个问题需要自己解决,每一技术需要自己开发。除在攀枝花建设初期国家层面组织的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技术攻关外,钒钛磁铁矿利用的技术开发主要靠攀钢。研发投入的力度和强度都远远不够,特别是随着钒、钛开发利用的深入,以攀钢为主的研发投入模式,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才保障都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科研体制和科技投入机制要创新。建议以钒钛研究院为基础创建国家级钒钛研究院,解决钒钛产业开发的人才瓶颈问题。研究设立钒钛产业创新发展基金的可行性,形成国家、地方政府和骨干企业三方共同投入机制,解决钒钛开发投入不足的问题。集中人力物力解决钒钛磁铁矿深度开发利用的一些瓶颈问题,如进一步提高钛精矿选出率、高炉渣提钛、氯化法钛白生产技术、钛金属及钛合金生产技术、选矿尾矿中稀有金属元素的回收、钢铁钒钛生产流程三废的资源化利用等。

三、充分利用攀钢已有钢铁产品发展钢铁产品深加产业

攀钢是我国西部钢铁产品类别最全的企业,其产品涵盖钢轨、型材、棒线材、热轧板卷、冷轧板卷、镀锌、镀铝锌、彩涂及特殊钢管材、棒材、钛合金板材等。拥有以重轨、家电用钢、汽车钢、特钢等为代表的系列名牌产品。这些产品类别基本可以满足攀枝花发展钢材深加工,发展钢结构、机械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需要。机械制造业是永恒的产业,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点产业。攀枝花有原材料优势,应将机械及其零部件制造产业做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择机引入一些优势企业,围绕冶金矿山设备、适合山区的农业机械、汽车及工程机械配件等领域做大做强。 

四、进一步整合钛产业,创新钒钛资源中稀贵金属的开发利用途径

攀枝花钛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2016年全市钛精矿产量达239万吨、高钛渣15万吨、钛白35.5万吨、海绵钛1.4万吨。但也存在产品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产业集中度不高,生产工艺相对落后,高端产品钛材及钛制品的开发相对滞后,竞争力不强,环保压力大等问题。因此,建议:区域性整合钛精矿生产,提升钛精矿生产规模和能力,限制小型和中小型生产厂建设,形成以10万t/a为基础的全配套选矿生产厂;按40万吨/年能力培育有市场影响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钛白企业。推广大型化密闭电炉技术,逐步淘汰小型电炉生产能力,避免沥青类添加剂使用,普及钛白生产的富原料操作,综合利用钛精矿中的铁资源,对副产半钢进行深加工,回收利用副产煤气。对现有硫酸法钛白进行改造,推广使用酸溶性钛渣,消除并减少硫酸亚铁影响,生产高附加值金红石钛白产品,配置废酸浓缩装置实现硫酸介质的循环使用。引进研发氯化钛白氧化器,生产氯化法钛白,带动攀枝花氯气生产、氯化钛渣生产和四氯化钛生产,激活攀枝花闲置产能。研究利用钛白粉发展钛酸锂电池,结合机械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配置海绵钛深加工能力,激活海绵钛生产市场和原料供给市场。加快培育生产航空、舰船、海洋工程、武器装备、和石油化工用钛材的骨干企业和生产民用钛功能材料、钛结构材料和钛装饰材料的重点企业。尽快突破钛钢复合轧制技术,形成钛钢复合板材生产能力。按照循环经济要求,最大化利用攀枝花矿与钛伴生的有价元素钴、镍、铜、硫、镓、钪、铬和贵金属等,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