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9月17日 星期二

加强组织发展,落实“人才强社”战略

  • 来源:九三学社成都市委
  • 作者:戴晓雁
  • 日期:2009-04-27
  • 浏览量: 2665
htm九三学社成都市委交流材料

 

加强组织发展,落实“人才强社”战略

        九三学社成都市委 戴晓雁

 

组织发展工作是组织建设的起点与基石,是参政党发挥作用的人才制度基础,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对于参政党自身建设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九三学社中央关于加强组织建设的若干规定》和《九三学社中央关于实施人才强社战略的意见》,按照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贯彻十六字方针,有利于发挥参政党作用,有利于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原则,坚持“三为主”的组织发展方针,不断创新组织发展新思路,积极稳妥的做好组织发展工作。

一、基层组织现状

目前,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共有社员1860人,有4个基层委员会,29个支社。

成员年龄结构

从年龄来看(图1),60岁以上的占42.2%,平均年龄偏大。因此,我们组织发展的重点就是要大力发展中青年社员,增加社组织的活力。

从界别来看(图2),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中的专家学者为代表的科技界成员占绝大多数(90.6%),符合我社的界别特点。

成员界别分布

从职称分布来看(图3),高级职称占63.3%,符合我社以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特点。

成员职称分布

 

二、近三年组织发展情况

近三年来,我市组织发展仍是以大专院校为主体,区县发展较为活跃,新发展的成员更加年轻化、高学历化,发展的硕、博士居多,人才结构更为合理和广泛,每年发展率在4%~5%之间。总的来说,我市组织发展工作符合社中央的要求,是积极主动、卓有成效的。

从新发展成员的年龄看(图4),近三年我委新发展成员年龄比较年轻。2006年全年新发展成员74人,平均年龄38.9岁;2007年全年新发展成员79名,平均年龄:39.3岁;2008年全年新发展成员84人,平均年龄41.2岁。

近三年发展成员平均年龄情况(单位:人)

从新发展成员的职称和学历看(图5、图6),新发展成员中高级职称的比例从2006年的27.3%逐年稳步提高到40.4%,博士学位比例从2006年的7.9%迅速提高到2008年的19.2%,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从新发展成员的界别看(图7),各界别发展比较均衡,基本保持了我社的界别代表特色。

近三年发展成员职称情况(单位:人)

近三年发展成员学历情况(单位:人)

近三年发展成员界别情况(单位:人)

总结我委三年来在组织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我们认为出现了几个新的特点:一是发展的质量高,高级职称、高学历人才增多;二是发展的年轻社员多,平均年龄有所下降;三是发展力度比以前更大,数量更多;四是注重发展、吸收新社会阶层人士;五是发展的人文学科专业人才增多,弥补了社市委人文学科专业人才不足的缺陷。

三、组织发展的工作思路

三年来,社市委调整了组织发展思路,高度重视组织发展工作,把组织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并要求班子成员统一认识,重视组织发展工作。社市委领导在历次会议上反复重申组织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坚持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组织发展工作,强调在组织发展中要坚持自然发展和指导发展相结合、分类指导和争取支持相结合、组织活动和发展社员相结合、履行职能与发展培养相结合;强调在发展中要把握好70%和30%的关系,在抓好70%保持特色的基础上,重点作好30%的发展工作,并在人文社科、企业管理和社会新阶层中加大发展力度,拓宽和优化我社的人才结构,将组织发展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参政议政工作结合起来,注意突出发展的质量,落实好社中央“人才强社”战略。

在具体的组织发展工作中,社市委确定的工作思路是“三个加强”:加强代表性人物的发现和发展力度,提高发展质量;加强重点联系工作,以重点联系对象的旗帜性作用树立九三形象,带动发展质量的提高;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以年轻后备干部的茁壮成长吸引、发展更多的年轻的优秀人才。

四、组织发展的工作举措

(一)重视代表性人物的发现和发展,提高组织发展质量

社市委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在和基层成员接触过程中,在和基层党委沟通交流过程中,都非常留心发现代表性人物。一旦发现,社市委领导就亲自主动接触发展对象,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向他们介绍我社的宗旨、历史和知名人士,特别是代表性人物所在专业的著名的九三专家学者的事迹;向他们介绍我委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并主动与发展对象所在单位的党委、统战部加强联系,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为我们作有利的推荐。三年来,我委发展代表性人物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长江学者辛洪波教授;“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应春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专家陈德才教授等。

(二)建立重点联系人员名单,强化组织发展影响力

对于代表性人物,社市委并不满足于仅仅把他们发展入社就完事,而是在把他们发展入社之后,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影响力,树立九三学社的良好形象,推动组织在其周围发展质量的提高。

目前,社市委的重点联系名单不仅包括代表性人物,还拓宽至参政议政骨干、后备干部人选。社市委除要求机关联络员与他们建立密切的、专门的、单独的联系关系外,社市委领导还主动的定期与他们联系,了解他们的情况和想法,及时向他们通报社市委的各项工作情况,增进感情,加深友谊。通过社市委多方面的努力,大大强化了社市委在重点成员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并通过他们,树立了九三的形象,提高了九三学社的影响力,有力的促进了组织发展工作。

(三)搭建平台培养后备干部,强化组织发展吸引力

后备干部队伍是我社保持生命力和活力的根本,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得好,对年轻的优秀人才会产生吸引力,进而使组织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社市委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到组织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并作为组织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社市委对后备干部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在基层组织提供的后备干部名单的基础上,对进入社市委的后备干部进行调整和优化。目前,我委经过调整后的后备干部有123人,调整之后后备干部数量有所增加,人才分布更为广泛,年龄结构明显改善,文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后备干部中,31%在40岁以下,69%40岁至50岁,平均年龄42.2岁,形成了以40岁左右为主体的梯次年龄结构;博士学历占22%、硕士学历占33%;高级职称占61%,中级职称占39%

后备干部队伍建立起来后,更重要的是加强培训,为他们搭建平台。为了进一步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我们每年都要推荐后备干部参加各种培训班,举办基层干部培训会,为优秀后备干部举办专门的后备干部培训班。在后备干部的培养与推荐方面,社市委领导班子更是高度重视,由主委亲自抓落实。社市委专门召开社市委主委会、常委会,研究确定后备干部推荐名单及推荐方向。对于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社市委主委和组织处专门到其单位,与党委和统战部沟通协商,加大推荐力度,搭建推荐实职的平台。三年来,经过社市委领导到政府部门任实职的有: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副局长、市旅游局副局长、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彭州市副市长、彭州市政协副主席、青白江区副区长、双流县人大副主任、市政协港澳委员会主任等。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组织发展的战斗力

基层组织是组织发展的生力军和主战场,要搞好组织发展工作,除了靠社市委的高度重视,制定正确的组织发展方针路线而外,关键是要有基层组织的大力参与和实施,因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加强基层组织主委的影响力和作用,对搞好组织发展至关重要。

社市委十分重视基层组织在组织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指导、协助基层组织搞好自身建设。社市委的具体做法是坚持“三个依靠”:一是紧紧依靠中共基层党委的支持。每年年初我们都召开基层党委座谈会,邀请30多个基层组织所在单位的党委统战部长参加会议,向他们通报社市委一年的工作情况,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平时,社市委领导和组织处还主动走访基层党委统战部,与他们沟通情况,建立联系。二是紧紧依靠基层干部队伍。社市委高度重视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工作,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基层主委会,每年召开一次基层干部培训会,推动基层组织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三是紧紧依靠社内骨干队伍及广大社员。社市委在基层组织建设中要求大家共同努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组织生活,并提出符合新时期组织生活的路子——健全制度、找准主题、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为了更好的推动组织发展,社市委还十分重视建立新的基层组织。例如,针对高新区新社会阶层人士集中的特点,社市委积极与高新区党委沟通协商,经过多方做工作,2008年成立了九三学社高新区支社,此举突破了民主党派在高新区没有基层组织的先例,为我委城区支社归属区委统战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2008年,社市委经过领导多次到西南民族大学党委沟通、走访,发展了旗帜性人物作为主委,新成立了西南民族大学支社。今年,社市委组织建设的重点是成都大学。成都大学是成都市唯一的一所市属大学,由于没有基层组织,组织发展工作处于停滞状态。为了破解这个困局,社市委领导多次到成都大学党委拜访,沟通情况、密切关系,成都大学党委统战部对社市委在组织发展方面的努力非常认同和支持,积极为我们推荐了一些优秀人才,现已基本确立了支社主委人选,基层组织正在积极筹建之中。

(五)建立机关组织发展规程,强化组织发展能力

为了贯彻落实社市委领导对组织发展的指示精神,使组织发展更加有序有效,我们建立了“计划、通报、联系”的组织发展规程,不断内化社市委的组织发展能力。

一是加强组织发展的计划性。我们要求各基层组织认真学习组织发展的有关规定,坚持发展标准,注重发展质量,严格考察程序;要求年初制定组织发展计划,落实发展措施,对代表性人物、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使组织发展工作有计划、分步骤的稳步发展。

二是建立组织发展通报制度。每季度在基层主委会上定期向基层主委通报全市的组织发展情况,充分调动各基层组织发展新社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听取基层组织在组织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沟通解决;开展各基层组织之间组织发展工作经验交流,促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是高度重视与基层党委、统战部的联系。社市委建立起了社市委和基层组织两级联系制度,经常主动与基层党委和统战部联系,征求意见,沟通情况,不断优化基层组织的环境,促进组织发展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