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区高原,有一种漫山遍野的普通花朵,杆细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可风愈狂,它愈挺;雨愈打,它愈翠;太阳愈曝晒,它愈灿烂——这就是“格桑梅朵”。
无悔选择——千里援藏赴高原
为了促进藏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 2010年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内地各市发起“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十年行动”,宜宾市范围内遴选102名优秀干部人才对口援助甘孜州雅江、九龙、新龙三县。作为九三学社宜宾市委机关人员,何德权同志主动请缨,告别家人和朋友,放弃舒适优越的生活,踏上了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这片神奇而艰苦的土地,挂任新龙县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援藏工作生涯,成为我市首批援藏干部中最年轻的副科级干部。当组织上问他家里有没有什么困难时,他摇了摇头。其实,何尝没有?家在农村,父母体弱多病,需要照顾,妹妹年幼正在上学……虽然困难重重,但他却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援藏之路。
艰苦锤炼——情洒高原汗湿身
地处甘孜州腹地、雅砻江峡谷的新龙县,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气候和地理条件十分恶劣,冰雪、塌方、泥石流等灾害常年频发。氧气稀薄,只有内地的百分之五、六十,如果不用高压锅,连饭菜都无法煮熟。交通极为不便,连一条象样的高等级公路也没有,全县还有35%的乡、55%的村不通公路。县内寺众僧多,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社会环境,新龙一直位于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民族宗教工作一直是压力大、任务重。来到新龙县的第一个晚上,何德权便强忍着高原带来的种种不适开始认真翻看有关新龙的资料。第二天,便主动与前来视察工作的州委统战部副部长、宗教局局长跑基层、做调研,当天同分管统战工作的常务副县长一直长谈到晚上12点才回住地休息。刚到单位不久,就接到州宗教局紧急通知,要在两周内,报送全县所有寺庙照片和基本信息。全县90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共有53座寺庙,分布偏远,道路崎岖,最远的达百公里以上,而且部分寺庙仍未通公路,工作的难度十分巨大。他把全局干部分成几个小组,划定责任区分别采集信息,最后由自己负责汇总整理。经过艰苦紧张的工作,按时完成了采集全县53座寺庙的照片、简介等基本信息。为了拍摄到高质量的照片,也为了借此机会更多地了解当地寺庙的基本情况,他亲自和局里同志一起到寺庙走访,同寺管会人员交心谈心。记得由于连续不断的下乡工作,因为山路崎岖缺氧,高原紫外线太强的缘故,他脸上脱的皮一层一层清晰可见,让人不禁心生怜惜,“你脸上脱皮了,痛不?”他笑着说“到一个新的地方工作,要有新的成绩,首先就该有新的面貌!”“我这高原红的脸上脱的皮,像不像新龙那漫山遍野的格桑梅朵呢?”是啊!为了藏区的稳定发展,年轻的援藏干部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像格桑梅朵一样在高原上美丽绽放!
和谐交融——齐心协力谋发展
两年来,他努力克服工作条件艰苦简陋等困难,把内地先进的经验、求真务实的作风带到新的环境中。分管办公室期间,他规范了机关公文收发管理及档案管理,健全了办公室工作制度。先后协助完成了对益西寺等寺庙的财务规范管理试点工作和瓦秋寺等寺庙的教职人员备案工作,着重推进了“现代文化三进寺庙”活动,配合相关部门排查了寺庙消防、饮水、交通、房屋建筑以及宗教领域等多种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分管项目工作期间,他因地制宜编制了多个项目规划,配套五通工程建设,积极为新龙的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同时撰写了多篇调研报告,为上级部门加强管理、促进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特殊时期,他还坚持二十四小时值班,吃住都在办公室。在成都参加公共管理硕士学习时,仍主动联系班上省直机关同学,不忘为争取藏区民族资金牵线搭桥。得到受援单位领导 “为人低调、做事认真、办事放心” 的亲切评价。两年来,民族宗教工作获得州、县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原宗教局局长于2011年底提任石渠县副县长,原宗教局副局长交流到乡镇任党委书记一把手。
深情厚谊——藏汉一家心相连
两年的援藏生活,他已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得知他即将完成工作返回宜宾时,藏族小学生拉姆流泪了。她从小因父母残疾、家境贫困,性格十分内向,不愿参加活动,也不愿与人多交流,曾多次想过辍学,何德权知道后主动与其结为帮扶对子,每学期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资助她学习,同时,还积极发挥培训专长,通过各种故事加强心理辅导和励志教育,帮助她健康成长,引导其树立远大志向,现她不仅成绩大幅提高,并且已成为班上各种活动的骨干。单位领导得知他即将期满回宜宾,特地举办隆重宴会,当地干部跳起锅庄献上哈达敬上美酒,以感谢两年来对他们的帮助,远在石渠县的老领导也赶回康定,为他送上了特别的礼物。
正如他在援藏感言中所写,“满腔热血洒高原,遍地格桑献真爱。敢把青春化风雪,方显英雄有气概。”援藏是一种阅历的积累,更是生命的一种升华。就像美丽的格桑梅朵一样,再猛烈的寒风也吹不冷援藏干部的满腔热血,再危险的山路也挡不了援藏干部的前进脚步。带着组织赋予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责任,迎接身心和工作的无数挑战,最终收获了人生的淡定和成熟,留下了对藏区永远的牵挂和不老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