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上旬,在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下我们一行67人怀着久违激动心情来到了美丽的清华园,参加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培训学习。20天的学习生活让我感悟颇多。但是感受最深的是演说家周士渊在《领导者修身与自我管理》对习惯激情洋溢的演讲。记得从小老师、家长就经常说要养成这样、那样的好习惯,这么多年了,到底应该把什么作为自己的终身习惯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在清华的每一天,都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每天都在如饥似渴的学习,希望自己的脑子就是40G的硬盘,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住了。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把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习惯呢?现在终于大彻大悟了。
所谓终身学习(Life learning),就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谈到读书学习,不禁想起一位老领导的谆谆告诫:无论你现在持有什么样的文凭,它仅仅是你的学历凭证,不是你学识的凭证,更不是你见识的凭证和创新能力的凭证,谁在完成了学历教育后给自己的学习画上句号,谁就可能被淘汰出局。这番话对我很有教益。学习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一个人能力素质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能否锲而不舍地坚持学习。荀子认为学习永无止境,只有生命完结了,学习才能停止。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贯主张“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用到老。”毛泽东同志渊博的学识、过人的智慧,与他一生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1976年9月,毛泽东同志逝世前夕,其卧室的床上、桌子上、书架上,还摆放着夹有纸条或翻开放着的《鲁迅全集》,这套书伴随伟人走完了生命的最后路程。
当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保鲜期”越来越短。人才学上的“蓄电池理论”告诉我们,一块高能电池的蓄电量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进行周期性充电,才能可持续地释放能量。那种一次性“充电”即可受用终生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以后40年工作之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至15-22岁;而进入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则要求把12年的学校义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终身教育。因此,每个人必须终身持续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与时俱进,胜任本职工作。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我想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大家养成学习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我想这也会成为一种时尚,对于一个爱学习的人来说,书是它的精神食粮,如一日三餐一样平常,是生活的必需品,学习是为了使自己不断得到提高与进步,是为了使自己的人生之路因为不断学习而变得充实有意义,在人生的路上留下坚实的脚印,少一些遗憾,也许你的人生不一定有很多成功,但是会因为内心的那份充实而拥有无悔的人生,坚持下来就是一种美,无悔的人生更是一种不错的追求。
感谢清华,感谢老师,让我有一个从容、充实、淡定、而又精彩的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