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深刻认识民主党派响应“五一”口号的意义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来源:社内江市委
  • 作者:段辉国
  • 日期:2008-04-14
  • 浏览量: 54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根植于中国大地之上、适应中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孕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创造。 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为动员全国各阶层人民实现建立新中国的光荣使命,发布了“五一”劳动节口号,郑重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五一”口号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向全国人民提出的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权、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真正民主的联合政府新政权的行动纲领,绝大多数民主党派先后发表通电、宣言、声明,或通过决议对中共“五一”口号予以热烈响应,这一行动意义深远,它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公开、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坚定地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道路,标志着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建设揭开了新的篇章,为我国多党合作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在“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的今天,回顾这一段历史,对全面认识党的统一战线的光辉历程,系统总结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宝贵经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各民主党派响应“五一”口号,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公开、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1948年,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取得辉煌胜利,解放区土改正在胜利进行,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力量迅速壮大,而国民党政权处于朝不保夕、摇摇欲坠的境地,新中国诞生的前景已经清晰地显示出来。 中国共产党没有忘记与自己共同奋斗的民主党派。中国各民主党派是在国共两大党尖锐斗争的基本格局下逐渐孕育、产生的,所代表的是介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势力,即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中国的民主党派虽然数量不少,但都很弱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主党派为了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就一定要向工农寻求支持与合作。这样,他们一经产生就不是作为代表工人阶级的中国共产党的对立物,而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同盟者、合作者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因而,他们从成立的时候起,就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且在革命斗争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关系。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同共产党合作,共同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分裂、倒退而努力。在日本投降后的旧政协和国共和谈期间,他们作为“第三方面”,主要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国内战的时刻,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边,严正声明不承认国民党反动派召开的国大和所制定的宪法,积极参加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 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民主党派予以响应,并纷纷发表声明、宣言、告全国同胞书,通电国内外各报馆、各团体和全国同胞,希望“共同策进”,乃是历史的必然。这标志着民主党派公开、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地站到了中国共产党这一边,站到了人民这一边,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性转变。 二、各民主党派响应“五一”口号,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 多党合作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的优势和生命力。这一根植于中国土壤的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各民主党派响应中共中央发布的“五一口号”这一历史行动是分不开的。 在抗战胜利后,以联合政府、多党合作的方式共同建设一个新中国,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愈加清晰、明确并为之奋斗的目标。“民主”是我国各民主党派自成立之时起就高举的一面旗帜。各民主党派有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的政治共识,即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创造一种“中国型的民主”。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在推动建立国民参政会、开展民主宪政运动、召开政协会议、拒绝参加伪“国大”等方面,民主党派才有了与中国共产党一致的行动。 1948年8月1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复电给响应“五一”口号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贤达及民主人士李济深等,代表中共中央对各民主党派赞同“五一”口号的行动表示“极为钦佩”,正式邀请他们或他们的代表,到解放区与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阶层,共商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事宜。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在香港就召集新政协的时机、地点、召集人、参加者的范围以及会议内容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展开了一个大规模的新政协运动。对于谁来召集新政协的问题,广大民主党派人士认为,只有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才能担此大任。至此,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关系,随着民主党派对“五一”口号的响应而获得了升华。历史证明,各民主党派拥护中共中央“五一”口号,赞成并支持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为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由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完善,这种政党制度日趋成熟、稳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是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以共产主义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中国政党,其价值追求必然是要争取全人类的解放,实现“个人将得到全面的发展”的共产主义。由此而来,中国政党制度的价值取向不是以独立的、分散的个人利益为主,而是以在独立的个人利益基础上整合出的民众根本利益为主导的。在当代,就表现为人民向往以求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世界政党制度和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创新成果,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规定性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此意义上,坚持和发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得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和社会和谐程度的高低。在政党政治高度发展的今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努力建设和完善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也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重大历史使命。政党制度的和谐稳定是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仅是和谐的典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继续保持和发挥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的政治优势,对于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职能,发挥各民主党派人才集中、智力密集的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要这些政治优势得以保持,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就会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就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有了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