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扶贫济困 “九三”人在行动

  • 来源:九三学社自贡市委
  • 作者:九三宣
  • 日期:2010-04-22
  • 浏览量: 890
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四川代表团九三学社省委副主委沈光明、九三学社自贡市主委罗毅平、九三学社绵阳市委主委王渝、九三学社南充市委副主委崔富华等代表当听到“青年村里的“青年”故事——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青年村访察札记的情况后,积聚在一起进行了讨论。自贡市主委罗毅平立即连线大安区领导,进行了情况简要调研,对青年村的的贫困状况有所了解。据悉,该村有632户,2295人,有1916.9亩耕地,全都是传统的产品,小春小麦,大春水稻、玉米、红苕,没有一个撑得起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品。产品变不成商品,农产品换不成钱,剩下的只有安守清贫。30岁以上的767个男性成年人里,竞有159个“光棍”!年龄最大的80多岁。 这是一个留不住人的村。由于日积月累的贫困,使得这里留不下人。农民外出打工人口1005人,占全村人口的43.8%,占劳动力的68.9%。由于外出的农民无文化,素质低,外出也只能找一些粗、重、“笨”的活路,劳动强度很大,收入却无保障。一年下来,有三分之一的有微薄收入,三分之一基本持平,其它的三分之一竟然还入不敷出。有不少外出农民干脆又回来,困守着一方贫困。2007年底,青年村的农民纯收入是1498元,比该村所在的牛佛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651元低2143元,仅占其41.02%,比该村所在的大安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672元低2164元,仅占其40.79%。 男人留不住,女人也留不住。村里的年轻女人纷纷嫁出了村,外村的女子没人愿意嫁进来,一些男性青年也只好作上门赘婿。年轻人不在了,那里还有生机与活力?留下的只是沉默和冷寂。 这是一个亟需要外力救护的村。就目前情况而言,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很难扭转局面。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外部力量注入,才可能使其发生变化。 近年该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外部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增收问题仍然是值得社会各界的关注。 根据此情况,九三学社省委副主委沈光明作出了安排,由自贡市主委罗毅平于两会结束后,专程前往该村实地考察、调研;九三学社南充市委副主委崔富华作为从事农业科研花生经济作物的专家,要主动配合、积极支持该项工作,利用九三学社的科技力量、科技优势作好扶贫济困工作,协助搞好产业发展,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4月12日,自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自贡市主委罗毅平在大安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裴建成等的陪同下,不辞辛劳,专程赶赴地处偏远的牛佛镇青年村。通过调查走访,罗毅平主委对该村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如何开展好该村的扶贫工作有了思考。调查结束后,罗毅平主委当即与九三学社南充市委副主委崔富华取得了联系,交流了相关情况,并确定了帮扶工作的重点。 4月17-18日,九三学社南充市委副主委带领两名青年专家和价值3000余元的花生优良品种种子及相关高产技术资料,专程送往该村。崔富华一行与村干部进行了亲切交谈,对产业发展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对花生高产技术的实施与他们作了交流,愿意协助联系加工企业,做好农产品销售工作。 往返近800公里送真情,贫困牵动九三人的心。在九三学社四川省委的大力关注和支持下,九三学社自贡市委主动与九三学社南充市委联姻,与外界优势的科技力量联姻,体现了九三人自觉地肩负起扶贫济困的历史使命,牢记自己的职责,奉献爱心、善心,视他人之困苦为己任,发挥科技优势,力所能及为农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