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的建议

  • 来源:九三学社巴中支社办公室
  • 作者:九三宣
  • 日期:2011-12-05
  • 浏览量: 822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积极解决“看病难”、“行路难”、“上学难”和“饮水难”,使群众得到了较多实惠,民生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特别是四川通过抓住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应对金融危机的扩大内需和强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机遇,以积极实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项目为载体,使全省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据不完全统计,各地获得灾后重建资金和扩大内需项目建设资金后,对县级人民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等进行了全面建设和提高,特别是县级人民医院项目实施完毕后,均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甲医院标准。据调查,各个县级人民医院的门诊和住院人数呈逐年增多趋势,技术人员和设施设备等医疗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其主要原因就是,多年来乡镇、社区等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医疗队伍素质不高,基层医疗水平不高,加之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健康意识增强了,且通过医改在医疗费用上群众能够得到一定的补助,人民群众依然要到县城看病。同时,但由于目前医改的相关配套政策未跟上,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医改综合症,形成了新的看病难和看病贵。目前,乡镇(村)卫生医疗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人员总量少、医护人员超负荷现象严重,床位严重不足等。如平昌县乡镇卫生院按省编制部门规定,最少也应核定编制1250名,但现只有827名,而在编人员只有386人。由于人员紧张,该县镇龙中心卫生院的医生护士自从毕业后十多二十年很少有时间到县城。由于任务重、人员少,超负荷工作现象突出,许多医务人员没有进修学习的机会,知识更新困难。   二是技术力量结构差。从执业资格、学历、职称结构和医生实际技术水平看,乡镇和地方卫生院有36%的人员无执业资格,医疗安全隐患多;某县医生大学文化仅占总人数3.9%、中专文化仅占42.8%、高中及以下占28.8%;高职和副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3.9%、中级职称占17.1%、初级占53%、无职称的占26%;35岁以上占25%、36-45岁占40.6%、46-54岁的占23%、55岁以上的占11.4%,中青年专业人员少,老百姓真正信任的医生少。   三是乡村医生后继乏人。调查中,某镇140名村医,40岁以下的基本没有,60岁左右医生占大多数。村医年龄老化问题十分普遍,且年轻人当村医不如外出打工挣钱,村医队伍的人员补充是个严峻课题,乡村医生后继乏人,必然形成新的看病难。 四是乡镇卫生院建设滞后。近几年,通过争取国家、省和各级政府项目投入和多渠道筹资改变医疗条件,乡镇住院条件医疗设备有了较大改善。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住院患者快速增加,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病房普遍出现不够用,农闲时加床、两三个人挤一张床的现象较多,加之群众对医疗水平的期望值很高,群众和医务人员对病房标准化建设的呼声强烈,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突显滞后。   为切实解决看病难,真正实现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向小康社会,必须进一步加强乡镇(村)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突出惠民措施,提高服务水平,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真正建成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建议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基层基础建设。   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院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按照统筹城乡、科学规划,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做强县级,强化乡镇,抓牢村级,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   二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和抓住国家对民生加大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政府支持建设和提高乡镇、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项目,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乡镇、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条件,提高服务能力。   三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要尽快启动编制和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人才的纵向横向交流,积极探索和推行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面向农村、社区采取定向免费培养等方式,为贫困乡村培养实用的医疗卫生人才,造就一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合格医生。   四要进一步积极探索和建立激励约束保障机制。通过激励约束保障机制的建立,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真正实现有阵地、有人员、有经费、有积极性开展医疗卫生工作。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合同管理、绩效分配,建立解聘、辞退和辞职机制,建立符合卫生事业规律和行业特点的用人制度。严格执业资格和专业管理,严禁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深化绩效制度改革,让一般业务水平的拿一般报酬,让较差业务水平的拿较差的报酬,让医德医风好和业务水平最好的拿最高报酬,让优秀管理者和科学带头人获得应有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