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关于中医教育建议

  • 来源:九三学社四川教育文化专委会
  • 作者:罗玲
  • 日期:2015-04-23
  • 浏览量: 661

 

在没有西医传入的千百年中,中医承载了华夏儿女的健康保健、医疗康复,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医疗经费投入比西方发达国家少很多的情况下,我国人均寿命却并不比其少很多。尤其是中医提出的“治未病”,即未病先防的理念得到目前世界医学界的广泛认同。

目前高等中医教育毕业的学生能临床运用中医看病的很少,有的甚至于研究生毕业仍不能很好的处方用药,这对于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不利,对于中国文化的继承也是不利的。

为此建议:

1.中医教育与西医教育模式应有所区别。目前我们的高等中医院校的中医教育是仿效西医教学模式而设立的,和千百年来的中医传承教育模式有所区别。中医是与临床密切相连的医学,从用药的栽培、采摘、炮制,到临床用药方式,针灸,推拿等成为一体,不能截然分开。

2.中医课程设置应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文化与儒释道文化密切相关,与中国传统的技艺,如国画、厨艺、围棋、武术、古琴等同根相连,在课程设置上应多考虑其相关性。而外语目前的本科要求过四级,研究生过六级也宜做相应调整。语言是工具,根据需要而学习。

3.中医研究生教育规范化与特色化相结合进行培养。如果说本科教育是和西医一样的大课堂教育,那么研究生教育就有了导师,有点像是以往师带徒的模式了。但是按照即将实行的,2015年9月新入学的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将按照新的培养计划进行培养,他们在3年共36个月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中在临床上转科33个月,毕业时需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规陪证书和论文合格才能领取毕业证和学位证。在转科期间将和西医院校一样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陪),也就是说,这些研究生没有跟着自己导师的学习和临床时间,甚至于面都难得见到,只能按照既定轮转的科室进行培养,连研究生课程也只能在晚间完成。因而建议设立导师负责制,导师手把手传承,进行把知识变成经验的实践训练,在此的条件下确保中医特色。同时可以对学生临床时间和临床内容进行一些基本规定,如:3年期间临床时间不得少于多少个月,不同专业学生哪几个科室必须轮转,其余则按照导师要求进行,这样又有了规范化。在中医研究生教育培养中既保证培养的规范化,又将不同专业不同导师的特色有所体现。

4.中医评定标准宜符合其自身特色。中医研究生毕业,中医高校教师职称和医院中医师职称评定是以不同级别课题和文章,尤其是SCI文章为标准的。目前课题和SCI文章是西医学思维的代表,中医是以阴阳五行、脏象学说、经络穴位为基础的,与西医学的理论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应该用中医解释中医,避免西医解释中医,因而为了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中医的健康发展,确立符合中医自身特色的评判体系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