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 来源:九三学社四川省委
  • 作者:九三宣
  • 日期:2012-01-10
  • 浏览量: 1179
  随着“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的全面启动,一个充满希望的宏伟蓝图在四川白酒产业面前展开,凭借坚实的产业基础,卓越的市场业绩,强劲的产业政策支撑,四川白酒产业有望实现质的飞跃。然而,在繁荣中看见危机,于机遇中发现挑战,才能防患于未然。在“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中也存在一些瑕疵,只有看清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保障“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中国白酒业面临产能过剩危机   2010年,中国白酒产量继1996年之后再次达到800多万千升的高峰,许多企业也抓住行业形势发展良好的机遇,纷纷兴建生产线、扩充窖池,扩大产能。目前,我国白酒企业中的现存大型企业新增设计年产能达到100亿元的酒厂至少超过50家,这些产能基本将于2015年前形成,而这些产能全部释放就约有5000亿人民币的产值,这还不包括目前存在的10000多家其他大大小小非主流白酒企业。现在,我国白酒行业一年的实际市场需求约3000亿元人民币,虽然这一数据每年都有增长,但近年来白酒行业营业收入的增长基本都是以产品提价形式体现的结构性增长,实际消费数量的增加非常有限。随着未来啤酒和红酒份额的进一步扩大(健康饮酒从长远来说已是必然的趋势),可以预见白酒行业的实际产能需求已经完全饱和。这些新增的产能,除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之外,还将造成信贷风险增加,并引发新一轮的价格大战,使企业进入到高成本、低价位、微利或亏损的状态。 (二)“中国白酒金三角”规划人为分割“六朵金花”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四川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水井坊、郎酒、沱牌六个国家名酒称之为“六朵金花”。在“中国白酒金三角”的规划中,“六朵金花”不再是一个整体,而被区域化分割。一方面,川酒产区被划分为“核心区”、“拓展区”、“协作区”,这样的提法也有待商榷。川酒的优势主要是品牌与规模的优势,而三大区域的划分,无形中弱化“拓展区”与“协作区”的白酒产业地位。另一方面,“六朵金花”将各自代表自己的区域利益,意图在“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目前,“中国白酒金三角”各区域都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宜宾要以五粮液集团公司为龙头,建设千亿酒类产业集群;泸州造势“领跑中国白酒金三角”,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举措;德阳地区也提出了“300亿”的目标……这些区域各自依托当地的名酒企业,想借白酒金三角之东风,为地方经济带来突破性发展,然而,也无形中形成了“六朵金花”之间的对立与争斗。在实施“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过程中,各地的手法也颇有雷同,如宜宾的五粮液文化特色街区,绵竹的剑南老街等。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六朵金花”高速增长背后的隐患   五粮液:舍本逐末,战略缺失。尽管白酒市场风云起伏,但对任何一个品牌来说,品质是其立足市场的根本。五粮液的特色在于醇厚的浓香,这种风格的形成得益于酿酒环境和技术传承,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晶,不可模仿,独具个性。多年来,苏鲁豫皖等地的白酒生产企业一直希望复制出五粮液的这种喷香特色,然而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无论人为怎样努力,始终无法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酿出与五粮液同等品质的浓香型酒,只能另辟蹊径,推出“淡雅浓香”。可叹的是,五粮液旗下的子品牌五粮醇,反而放弃自身特色,去跟风“淡雅浓香”。五粮液自身也花费巨大的资金与精力去涉入酱香领域等。这些举措无疑是舍本逐末,削弱的不仅仅是“五粮醇”等子品牌,也是对五粮液酒体风格的否定。虽然五粮液目前仍占据着“酒业帝国”的宝座,但战略缺失已为其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泸州老窖:买断品牌扰乱老窖声誉。上世纪90年代,白酒界兴起买断品牌,买断品牌给那些有实力和相当知名度的白酒企业带来了滚滚财源,但随着市场形势的发展,买断品牌对主品牌所起的负面影响也在日益加大。正如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良坦言,以前泸州老窖有近百个不同的品牌,但却没有形成理想的品牌价值,其原因在于这些品牌资源并没有充分利用,品牌定位不足和品牌之间相互抵触,各品牌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虽然老窖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买断品牌的路并没有完全封死,一些买断品牌甚至进入老窖的专卖序列,这些买断品牌一旦出现任何问题,不明内情的消费者都会认为是老窖自身的问题,从而对老窖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剑南春:5.12之后的艰难复兴路。剑南春在中国名酒中一直属于稳健型,多年来一直踏踏实实做市场、提升品牌内涵,不声不响地占据着“茅五剑”的三甲位置。然而5.12对于剑南春来说是一场足以伤筋动骨的灾难,市场无情,面对灾后的剑南春,仅能给予道义上的同情,而一切依然遵循市场规律运行。经历三年灾后重建,剑南春终于从灾难中走出来,新竣工的办公大楼、回升的产销量、高调的宣传攻势……无不显示出一家老名酒企业的底气。但是在其中,我们看不到剑南春对于品牌建设的创新之举。而投巨资兴建的“剑南老街”不到一年的时间已是门庭冷落。   水井坊:前途未卜。全兴曾成功推出水井坊作为新的增长点,而水井坊也确实在一段时间内引领中国高端白酒风骚,而今在强大竞争对手的冲击下,光华黯淡了很多。而全兴与水井坊的剥离、外资收购等等一系列涉及到公司体制的巨变,又几经周折、扑朔迷离。未来是通过合资改制走上一条新的康庄大道,还是因为与外资联姻后“水土不服”导致更多的问题?帝亚吉欧对水井坊的定位,帝亚吉欧对水井坊在资源上的投入以及水井坊自身的发展这三大问题能否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一切都有待时间来验证,水井坊的未来喜忧参半。   郎酒:高速发展与产能矛盾凸显。郎酒是近年来酒业的热点之一,从2003年产值3个亿,酱香型酒不到2000吨、浓香型酒不到5000吨的低谷状态,发展到2010年增长到50亿的销售收入,郎酒只用了9年时间,销量增长了17倍。与市场的高速增长相比,郎酒的产量增幅明显滞后,酱香型酒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加上郎酒长期以来的企业规模限制,其产能的扩张跟不上销售扩张的步伐。   沱牌:发展动力不足。沱牌是靠优质低价起家的,生产规模大,销售量高。虽然也是“六朵金花”之一,但在绝大部分人眼中,沱牌仍然是一个低档品牌。在全兴成功推出水井坊之后,沱牌也跟风做了几个中高档系列酒出来,但是市场形势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沱牌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廉价低档的印象。为此,沱牌投入很大资金和精力,重新树立一个全新的高档白酒品牌——吞之乎与舍得。但是重金推高档产品的后果是,更造成沱牌的核心产品——沱牌系列酒的营销推广严重缺血,其新产品也未产生预期的效果。 二、对策建议   (一)“中国白酒金三角”应作为一项整体工程加以打造   作为“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总体设计和规划者,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站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虑这项工程的运作。科学规划整个“中国白酒金三角”范围内白酒产业的合理布局,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市场拓展、未来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开发、区域品牌塑造,以及川酒文化传播等各方面问题。在此战略框架下来决定战术细节,避免资源的雷同开发和市场内耗。   (二)做好川酒品牌规划   作为一个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川酒的区域品牌建设相对滞后,虽然“川酒云烟”在市场上有较好的口碑,但无论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还是企业,都缺乏关于打造川酒区域品牌的实质性规划。 “中国白酒金三角”建设虽然是把打造川酒整体品牌作为重要内容,但正如前文所提,其中的一些举措反而是对川酒品牌的削弱。为此,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考虑: 1、政府层面   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大力实施区域品牌建设战略。一方面,通过对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建设区域品牌进行政策上的支持;要创造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汇集的激励约束机制,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优良的创业环境、宽松的人文环境,使四川白酒产业成为优秀人才聚集的首选之地,通过发挥优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川酒整体品牌的建设。另一方面,引导川酒做好品牌规划。川酒品牌众多,在这些品牌中,由于品牌影响力、企业实力等原因,其市场扩张也应该有所区别。 以“六朵金花”为代表的国家名酒,有着厚重的品牌资源,企业实力强大,并且具备做全国市场的人力、财力,应该承担起川酒品牌影响力提升的责任,不断拓展全国市场,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传播川酒品牌。包括丰谷、国粹、红楼梦、小角楼等在内的二线品牌,依托地域资源,在区域市场内做大做强。宜宾、泸州、川西平原等地的众多原酒企业,有生产能力,但营销能力缺乏,可以专注于产业链上游,发展生产型企业。这样,川酒内部形成以国家名酒为龙头,以二线品牌为中坚,以众多原酒品牌为基础的品牌阵营。 2、行业协会层面   充分发挥协会组织的桥梁作用,统一组织集群内企业进行对内对外的交流,举办相关企业家联合会,树立区域品牌与集群发展共赢思想,由协会统一收集各种产业发展技术信息,共同举办展会或参展形式实现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建立行业共享的孵化中心和酒文化研究推广中心,品牌研究中试基地等。 3、企业层面   要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消耗,保护环境,提高管理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避免川酒内部的内耗及恶性竞争。大企业要有应用基础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工艺改良上;二线品牌要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小企业要明确自身的比较优势,在产业链中扮演最具核心竞争力角色。 (三)加强“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分工协作   “中国白酒金三角”既是经济空间,也是白酒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主要来源于专业化分工协作。推进产业集群专业化分工协作,有利于延伸产业链条,细化产业内部分工,提高专业化水平;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完善生产和服务网络,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因此,采取多种途径,鼓励引导企业加强协作,优化产业内部分工,是“中国白酒金三角”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白酒金三角”内部的分工协作,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白酒产业内的分工协作,品牌企业与原酒企业之间的合作,大企业将部分原酒生产任务交予有能力的原酒企业,大企业制定质量标准,原酒企业提供合格产品,双方按市场化原则协商产品价格。既减少了大企业的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又为原酒企业找到了可靠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双方的经济效益,实现了优势互补。大企业之间,通过人才沟通、技术交流等方式,在白酒的基础研究和市场开发工作方面进行协同。   二是白酒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协作,包括酒类生产企业与原料供应商、配套企业、服务型企业之间的协作。例如,原材料企业根据加工企业的需求,统一采购原辅材料,直接供应生产企业。既减少了原材料企业采购的盲目性,又为生产企业减少了原材料供应环节,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双方经济效益;根据生产企业需求,搭建商贸物流平台,建设专业市场,发展物流企业,实现工业企业与商贸企业配套发展等。   三是白酒产业与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协作。通过建设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产业信息中心、融资担保中心、创业辅导基地等公共服务机构和设施,满足企业共性技术需求和公共服务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