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伤痛,还留给了我们很多经验教训,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城镇重建工作都可能是灾区的工作重点,灾区城镇重建工作不仅关乎成千上万华夏儿女灾区人民的衣、食、住、行和生命财产安全,还关乎到国家的经济,社会的稳定以及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由此可见搞好灾区城镇重建工作尤其重要,为此建议:
一、 政府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灾后城镇重建工作。
震灾过后,迅速重建家园政府和灾区人民共同的目标,但是也不能只追求速度,要建立在科学的态度之上。此次地震带来的楼房坍塌、山体滑坡、大量人员伤亡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冷静的思考,只有认真总结了此次灾难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才有可能日后避免再遭受到类似的损失。因此政府各部门应该迅速组织部门行业的技术精英,对这次地震从自己学术领域出发开展深刻剖析,做出基于自己学术领域的科学论断,同时收集灾区相关资料,提出科学重建的具体办法。最后政府在综合各方面科学论断和办法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正确的决策。
二、 灾后城镇重建要认真做好城镇重建总体规划工作。
灾后重建城镇多,规模大,牵扯面广,社会关注程度高,认真做好城镇总体规划工作对城镇重建尤其重要。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指综合性的规划,是确定一个城镇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镇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规划。它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镇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镇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镇合理发展。具体内容包括: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信、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通过合理组织体系内各城镇之间、城镇与体系之间以及体系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相互联系,运用现代系统理论与方法探究整个体系的整体效益。
三、灾后城镇重建要做好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环境问题以及可能制约区域发展的环境因素
通过调查区域主要环境敏感点、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现状等,结合城镇建设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影响程度以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同时要充分考虑城镇建设外部环境可能给城镇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制约因素。
(2)分析城镇建设区域的环境容量,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此次地震造成大量建筑物坍塌,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人们产生的生活垃圾,山体滑坡以及道路施工造成的扬尘,水土流失等都对当地地表水、空气等环境介质造成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在灾后重建工作中一定要调查清楚当地的环境容量,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保证人类和自然环境都不致受害,维护区域可持续发展。
(3)环境方案论证
此次地震灾后重建,为区域污染物集中治理创造了条件,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城镇建设中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物集中治理方案、生态建设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等。
(4)城镇建设区域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对拟议的城镇建设区域规划方案包括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和综合论证,提出修改和完善城镇建设区域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四、做好灾后重建城镇各种建筑设施的工程监理与工程验收工作。
为杜绝假冒伪劣工程,堵住豆腐渣工程,在灾后城镇重建工作中一定要花大力气落实施工监理工作,强化安全意识,落实质量责任追究制,并在施工期间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巡察,一经发现问题,绝对严肃处理,严惩不贷。除此之外还要实行工程验收制度,只有在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的工程验收专家组对工程实施验收,并出具专家意见,被认为合格的工程才能投入使用。
(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