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抓住长江上游水电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着力构建四川沿江经济带

  • 来源:九三学社四川省委
  • 作者:九三学社四川省委
  • 日期:2007-07-31
  • 浏览量: 790
  当前,长江上游大规模水电开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沿着我省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流域,瀑布沟、溪洛渡、向家坝、锦屏一级、锦屏二级、两河口、官地、桐子林等特大型水电站已经或即将开工,我省即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水电生产基地。国家在长江上游大规模进行水电开发,一个重要的战略考虑便是水电相对环保以及“西电东送”。然而,由于水电建设周期较长、东部地区用电增长较快、东部地区必然发展电力以救急需、以及西部其它地区电力迅猛发展等原因,在长江上游大规模水电开发过程中,东部的缺电现象也日渐得到缓解,这就在客观上使得建设中的我省水电有着愈来愈迫切的“西电西用”或“西电落地”需要。这正是我省调整自身产业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级的大好时机。 一、省外电力现状与未来供求分析 (一)东部地区情况。(1)火电。至2005年底,华东电网全网统调火电装机容量为88096.7MW。随着张家港沙洲电厂第一台600MW机组完成168h联合试运转,以及其他火电项目的建成投产,华东火电装机容量还会有较大增加。(2)核电。2006年,秦山二期竣工暨扩建工程开工,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600MW,与秦山一期、三期以及正在建设的江苏田湾一起,成为华东重要的核电基地。而广东大亚湾以及将要建设的江阳和粤东两个核电基地,也将极大缓解东南用电的紧张。(3)LNG。东部现已部署11个LNG电站,所用LNG来自澳洲,成本低,无污染,每个LNG电厂都上百万kW,11个LNG电站将形成不容忽视的电力产能。 (二)西部其它省区情况。(1)贵州2006年新增装机1100万kW,电网统调装机已达1604万kW。2006年前8个月,在保证本省充足供应的同时,向粤、桂、滇、湘、渝五省(市、区)送电超过500万kW。(2)云南2006年新增发电装机593万kW,占已有装机总量的45%。(3)2006年上半年,内蒙古向区外送电234亿kW,同比增长26%,全区电力生产呈迅猛发展趋势。 此外,西部的山西、甘肃、陕西等省,因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大型坑口电站的建设也呈快速增长趋势,从而加大了向外尤其是向东部地区的电力输出。 二、我省水电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省水电资源极为丰富,经济可开发量105605MW,居全国第一位。截止2005年底,在我省装机容量2245.56万kW中,水电装机容量为1495.96万kW,占总装机容量的66.62%,水电装机容量已居全国第一。预计到2010年,我省水电装机可达到3022万kW。到2015年,全网水电装机将达5233万kW。到2020年,我省全网水电装机将达到约6381万kW。 从未来电力供求看,东部的需求可能通过自给以及从外部购入实现基本平衡。而从外部购入,就不仅购自我省,更购自正在大规模发展火电的内蒙、山西、甘肃、陕西等省区。相对我省正在形成的巨大水电产能而言,未来我省输往东部的电力将面临价格等方面的激烈竞争。这就给我省打好“西电牌”,调整产业结构、布局经济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极和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提出了紧迫的要求。 三、积极构建“四川沿江经济带” 我省必须对沿江地区的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布局做出相应的调整建议:借大规模水电开发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大规模水电开发带来的强力推动,在我省沿江、特别是沿长江上游地区构建起主要包括宜宾市、凉山州和攀枝花市所组成的新经济增长带。使之与现有“成德绵”经济带、“成渝经济带”等形成互助、互补和互促态势。 “四川沿江经济带”的主要内涵和意义包括: 第一,在地理位置上包括宜宾、攀枝花和凉山在内的广大地理区域;第二,在产业发展上包括以宜宾、凉山和攀枝花为基础的相关产业向周围地区的辐射范围;第三,聚集了我省主要矿产资源尤其是水电资源,具有发展高载能产业的基础,更具有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和增长级的客观条件;第四,连接南北,南到东南亚,北经成渝到西北地区;第五,国家未来的西部能源通道可以从缅甸进入,通过云南昆明,经内宜或成昆铁路,直接北上,从而大大缩短距离;第六,通过与西北地区从中亚延伸的能源通道相连接,可以构建西部能源网络,使其在国家能源战略的地域平衡中位于重要的机动地位;第七,所特有的地理位置与产业基础,将使其可能发展成为国家西部开发中的一个重要亮点;第八,南将延伸至云南、贵州,东将连接重庆,西将辐射至西藏,北将接通西北,从而对于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九,将以水电及相关产业为龙头,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与优化,大力整合区域内外资源,在我省建立起以宜宾—凉山—攀枝花为横轴,昆明—成都为纵轴的西南经济发展网络;第十,将使我省广大地区,尤其是宜宾、凉山和攀枝花地区,成为国家未来能源建设的重镇,战略通道的枢纽,新的经济增长点或增长级。 四、“四川沿江经济带”与高载能产业的选择和布局建议 我省长江上游大规模水电开发的事实,必然促使我们寻找未来富余电力的出路。而发展高载能产业便是其中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高载能产业并不等同于高污染产业。从发达国家仍然保留的高载能产业来看,该产业已经变成低污染产业。随着新环保技术、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的产生和应用,高载能产业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污染不断得到控制、环境保护越来越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建议: (一)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载能产业 高载能产业大部分属传统产业或基础产业,但其产业链很长,是许多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材料产业。并且,有些高载能产业本身就属于高科技产业。因此,应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载能产业,特别是那些被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目录》中的高载能产业。 (二)大力发展国家产业政策允许、产业链长的高载能产业 在高载能产业的选择上,必须坚持:第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资源性产业;第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第三,从规模投资向技术升级、环保达标方面投资的产业;第四,既为我省的水电开发找到新出路,同时又能为高载能产品寻找市场,使资源性产品得以转化的产业。同时,考虑到我省高载能产业粗放发展、低水平扩张现象较为严重,必须充分运用高载能产业的产业链长的特点,在诸如磷、钛、铝等高载能产业上尽量延长产业链,使之做大做强。 (三)采取有力措施,促进高载能产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协调电业部门,并积极争取优惠政策,使高载能企业能够用足电,用好电,降低能耗成本。鼓励和支持高载能企业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开发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促进产业链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政府部门要为高载能企业提供全天候服务,及时提供供求及价格信息,协调有关部门创造优惠条件,使高载能产业早日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 总之,我省必须思考在完成“西电东送”战略任务的同时,怎样“西电西用”与“西电落地”,并随之带动我省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或增长极。才能在国家新的经济增长中不至于落后,才能使手中强大的水电资源变成丰厚的水电资本,才能有力地促进我省地区间经济社会的平衡和协调发展,才能将大规模水电开发必然导致的移民及库区百姓损失减到最小,才能明显缩小我省各地区间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才能有力地缓解因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民族、阶层、干群和官民等之间的矛盾,才能使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以成功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