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国第一张电子发票是由谁推动落地的吗?你又是否了解,“渐冻症”到底意味着怎样的一场生命较量?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问题,背后都写着一个相同的名字——蔡磊。
蔡磊曾是京东的副总裁,是我国电子发票发展的关键人物,却在四十一岁那年被确诊渐冻症。这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大脑和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导致患者逐渐丧失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面对这样的绝境,蔡磊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与其被动等待终点,不如为向死而生:他搭建起全球最大的渐冻症科研数据平台,推动药物研发进程,说服上千名病友签署遗体捐献协议。然而,在抗争背后,他也是一个同样会迷茫痛苦的普通人。确诊初期,他也曾辗转求医、尝试偏方,甚至躺上发霉的木床任螳螂咬噬;他痛苦于无法尽孝、不能陪伴幼子,更在融资失败和网络质疑中屡屡濒临崩溃……但正是在这些挣扎中,蔡磊一步步走出了真实的抗争之路,尽管渐冻症仍未被攻克,但他的努力已被公认极大推动了渐冻症的研究进程。
蔡磊说:“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因为努力,才创造了希望。”这句朴素而铿锵的话语,不仅映照着他个人的战斗,也呼应着历史上那些在民族暗夜中坚守信念的先行者,将时间指针回拨至80年前,九三学社的先贤们同样用行动诠释着这种精神。那是在抗战刚结束、百废待兴的中国,一批怀抱科学理想的知识分子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突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淦昌一句“我愿以身许国”,便隐姓埋名十七年;邓稼先在罗布泊坚守十五年,即使遭受严重辐射仍在病榻上叮嘱:“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程开甲为了拿到第一手资料,每次核试验都冲在最前面。在物质极度匮乏、技术严重落后的条件下,他们以非凡的远见和坚定的信念,在荒漠中播下科学的种子,用毕生坚守换来了民族的尊严与安全。他们与蔡磊身处不同时空,却共享同一种精神底色:不是因为看见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看见了希望。
在当今容易浮躁的时代,人们常常追求立竿见影的成效,却忽视了坚守的力量。真正的价值往往孕育在长期的坚守之中。从科技强国到生命守护,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赴后继,源于一种基于责任与理性的“相信”。这不是个别英雄的传奇,而是无数平凡者的共同选择:一位乡村教师可能改变一群孩子的命运,一位科研工作者十年冷凳上的孤寂或许正孕育着未来的突破,一个志愿者的持续帮助也在传递着社会的温度。正是这些在各自领域默默努力、不问西东的“小我”,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许多从无到有的突破,个人的力量或许微小,但千百份“相信”汇聚起来,就能照亮强国之路。
“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了希望。”这句话,属于蔡磊,属于九三先贤,也属于今天每一个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努力的我们。这是我们共同相信的真理——唯有行动,能定义时间;唯有坚守,能书写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