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叔常的照片(川大档案馆藏)
彭叔常(1916.5.10-1958.8.26),名明纲,四川德阳人,水利工程专家、水利水电教育专家。个人传记载入《德阳县志》《中国现代水利人物志》,个人名录载入《四川省水利志》《岷江志》《成都市金牛区人民代表大会志》《成都市志·人民代表大会志》《成都市政协志》《四川大学史稿》《成都科技大学史稿》《东南大学史》等。建国前后在国立四川大学、四川大学、成都工学院(后更名为成都科技大学,今四川大学)任教授,是四川大学水利水电专业的奠基人之一。
彭叔常出国时的证件照(川大档案馆藏)
1916年农历5月10日,彭叔常出生于德阳一个大家庭里,家中虽有田地但兄弟姐妹多,负担重,经济并不宽裕。彭叔常从小就懂事,能够吃苦,在兄长的影响下明白父母和老师的叮嘱“要好好读书”“要学得技术”“要吃得苦中苦,才会改变命运”。1923年9月至1929年9月,彭叔常在德阳县小学读书,1929年9月至1931年9月在上海吴淞初级中学读书,1931年9月至1934年9月在江苏常州中学高中部读书。
彭叔常于1934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今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前身),1938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37年,彭叔常随着交通大学流亡到湖南时,在临时大学多次聆听徐特立(1877.2-1968.11.28,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的演讲,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德阳县志》中记载,彭叔常在大学期间就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与学长袁乃康(又名袁仲凡,1914-待考,1933年考入唐山交大,积极参加和领导抗日救亡运动,是交大“一二·九”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1957年至1965年,曾任成都工学院第二任校长,后任西南交通大学领导、四川省委教育部副部长、中科院成都分院副院长等职),同学李德滋(1917.12-待考,福建福州人。1938年毕业于唐山交大。曾任黑龙江省政协五、六、七届常委等)、龚铨衡、张蒙德等参加“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10月至1939年5月,彭叔常大学毕业后在四川公路局任工务员。1939年9月至1940年2月,在交通部叙昆铁路六十分段任工务员,参与建设四川叙府(今宜宾)与云南昆明的米轨铁路。彭叔常为了掌握更高的专业技术,边工作边谋求考上研究院以继续深造,1940年9月考上了已内迁重庆的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的前身)研究院第一届土木组的研究生,于1942年8月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42年12月至1944年12月,彭叔常任粮食部工程处工程司,担任设计组长和仓库管理副工程师。
1944年12月,彭叔常考取自费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所的研究生,由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茅以升(1896.1-1989.11,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做出国担保。1946年2月至1946年8月,彭叔常转学在纽约大学及柯罗拉多大学继续作研究生,其间,1946年8月至1947年10月曾在美国垦务局任实习工程师,担任设计工作。
1946年4月,彭叔常被选拔参加了美国水利权威专家萨凡奇组织的“扬子江三峡水电站”勘探设计工作,与马君寿、林元惕等17人作为大坝水工组中方人员参加了测量、勘探、调查等工作。
根据四川省水利电力厅编撰的《岷江志》在“支流规划-前代工作”中记载,1946年,“林元惕、王庭钧曾提出《荣县拥斯茫河水电工程开发计划意见书》,即越溪河规划。文中提及资源委员会吴震寰(笔者注:1901-1949,中国早期水轮机专家、革命家)、四川省水利局吴应琪曾进行路勘,提出沙凼河、小井沟建坝的2级开发方案,预计装机6000马力……”“……在规划中,彭叔常也曾参加意见”。
1947年,彭叔常再次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后,任资源委员会水力发电工程总处副工程师,专长于水力发电工程、结构工程、桥梁设计等方向,曾参加了福建古田水电站、贵州修文水电站、广东滃江水电站、四川荣县水电站等设计工作,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水利人物志》对彭叔常的记载
1948年8月,彭叔常由在纽约结识的同乡黄应乾(1903-1968,眉山人)介绍,应聘国立四川大学理工学院土木水利系教授,9月到任。同期还兼任四川水利局及水利工程总处工程师。
彭叔常应聘川大时的简历(四川大学档案馆藏)
1950年,彭叔常填写学校人事档案时,在“本人对今后工作意见”一栏填写了:“我愿意用我在资本主义国家所学来的技术,如水力发电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正确地站在人民大众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我们祖国早一天进步到工业化。目前从事教育工作,是我想将学来的技术分与年青的同学们知道,以便迎接即将到来的建设高潮。”这是彭叔常发自肺腑的愿望,也是当时广大知识分子、归国人员的热切心愿,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愿景,投身祖国的建设和教育事业。彭叔常在教学中担任了钢筋混凝土学、钢筋混凝土结构、水电工程、结构力学、拱桥、估价及施工等课程教学,还亲自担任生产实习、专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工作。
彭叔常在人事档案中填写的“对今后工作意见”
1952年院系调整时,成都工学院成立水利工程系。彭叔常从原四川大学调到成都工学院任教授,兼成都水工试验室主任(中央水工试验处在抗战时期内迁后兴办的试验室,多与有专业水平的大学合办,主要用于社会建设的科研试验和大学教学实习)。
根据李国润的回忆文章《成都工学院水利系建立纪事》记载:“从1954年起,成都工学院水利工程系开始为教学组织、物质建设、完成教育部颁发的教学任务等全过程,将全系教师分别编入了教学研究组”,彭叔常任水能利用教研组主任。“1954年建设完成了水工试验室、土力学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及露天试验场。”“1954年秋,彭叔常去北京参加高教部的会议,返校后传达并建议在应届毕业班进行结业作业,当即得到院党委的支持。经过系上教师们的积极准备,于1955年在‘河川’专业1951级进行了结业作业,师生均以高度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投入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结业作业顺利完成并经过了毕业答辩。”
1950年代初水利系人员,标记黄色的老师为九三社员
1957年,彭叔常曾研制成功竹壳水涡轮发电机,在《中国水利》1957年05期上发表有文章《修建竹蜗壳小型水电站的经验》。
彭叔常作为水利水电的工程师转入高等学校做教育,参与了早期水利专业人才的培养,推动了四川地区水利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在成都工学院水利系的建立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为后续水利水电专业的教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中年彭叔常证件照(四川大学档案馆藏)
根据彭叔常的个人档案记载,他于1953年6月加入九三学社。根据《九三学社成都简史》记载,成都市从1952年9月才开始有九三社员。彭叔常是在成都发展的最早的一批新社员。他与同事吴明远(1919.10.5-1992.1.25),华西大学(后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王永贵(1913-2004)、林志靖(1912-1999)、刘宗定(1920-待考),省工业厅总工程师童舒培(1902.7-1985.11.25),四川农业大学的梁禹九等11人先后入社。
彭叔常在成都分社筹备委员会时期担任小组长,主要负责新创建的成都工学院的九三社员的联络、思想建设和组织发展等基层社务工作。在这期间,他与吴明远等一起先后发展了梁曾相(1926.12.10-2000.04.09)、李榆仙(1920-2001,女,1954年加入九三,昆明工学院的九三组织发起人、领导者)、胡定(1922.4.25-2018.2.2)、屈智炯(1926.7.24-待考)、赵世莹(女,1919.5.6-待考,由彭叔常和洪孟孚介绍于1956年9月25日加入九三学社)、华国祥(1919.9.18-2004.9.23)等水利水电领域的专家、教师加入九三学社,成为了成都工学院成立以来最早发展的一批九三社员。
1955年,泸州的四川化学工业学院合并到成都工学院,从重庆大学调到泸州的九三社员有张洪沅(1902-1992,著名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徐僖(1921.1.16-2013.2.16,高分子材料学家)、乐以伦(1919.9-2016.10,生物医学工程学家、生物材料学家)、徐日新(1913-1987,在泸州时任九三学社重庆分社的泸州召集人,曾任成都工学院副教务长,1958年调清华大学)、谢秉仁(1910.11-1980.04.20,曾任成都工学院教务长)、张德亮(1924.2.8-待考)等来到成都。成都工学院的九三社员达到了一定人数,于是在1956年,成立九三学社成都工学院支社筹委会,徐日新任负责人,彭叔常任组织委员。这个信息在学校党委于1956年10月26日在彭叔常档案中的记录得到了印证。
彭叔常档案中记录担任分社组织委员
根据《成都市志·人民代表大会志》《成都市政协志》《九三学社成都简史》等记载,1954年、1956年、1958年,彭叔常当选为成都市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科技界)。
彭叔常曾担任全国城市规划建设委员会委员。
1958年8月26日,彭叔常病逝于成都,年仅43岁。彭叔常短暂的一生为中国水利工程事业、国家的专业人才培养、四川大学学科发展和成都市九三学社的组织建设等作出了奠基性贡献。虽然彭叔常离开他的事业将近70年了,但作为地方基础建设的先驱、高教水利教育的奠基者,通过工程建设、教学科研和社会参与,彭叔常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在多个领域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彩重抹的一笔。
(作者:覃建军,四川大学档案馆教师,九三学社四川大学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参考资料:1、彭叔常的四川大学人事登记表,1950年5月,四川大学档案馆藏
2、彭叔常的四川大学履历登记表,1950年5月,四川大学档案馆藏
3、四川大学教职员简历表,彭叔常,工学院土木水利系,教授,1950年8月9日,四川大学档案馆藏
4、《德阳县志(1911-1984)》,彭叔常,920页
3、《九三学社成都简史》,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员会,2016年
4、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简史(1923-2002),东南大学官网,2019-11-19
5、《九三学社在四川大学(初稿)》,作者:覃建军,川大校史研究重点课题结题文稿,2023年4月
6、《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发展纪事》,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建院80周年专题,2014.08.08
7、《成都工学院水利系建立纪事》,作者:李国润,《四川水利志通讯》,198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