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02日 星期六

覃建军:水利电力工程专家童舒培

  • 来源:成都市委
  • 作者:成都覃建军
  • 编辑:成都
  • 日期:2025-07-31
  • 浏览量: 611

童舒培1980年代证件照(童安渝提供)


童舒培(1902.7-1985.11.25),四川南川县德隆乡(今重庆市南川区)人。早年经由日本留学美国,获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曾系美国通用电气制造公司实习工程师和斯通韦北特工程公司电气工程师,1932年回国。从事电力事业50余年,著有《农村水电建设》一书,是中国水力发电先驱之一,是四川现代化电力体系的奠基者,是著名的水利电力工程专家。

童舒培曾任四川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四川省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1956年在北京开会期间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其个人传记被载入《四川省志·人物志(下册)》《南川县志》《四川省水利志(第五卷)》《中国现代水利人物志》《中国电力人物志》,个人名录被载入《成都市志·政党志》《四川省志·政务志》《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院志(1957-1985)》《四川省电力工业志(1905-1990)》《四川省志·党派团体志》《四川省志·电力工业志》《四川水电建设史略》《重庆市水利志》《金堂县水利志》《戚墅堰发电厂志》《苍溪县电力志》《灌县都江堰水利志》《四川大学史稿·第一卷(四川大学1986-1949)》《成都科技大学史稿》《九三学社成都简史(内部资料)》等。

一、艰辛留美学工程,立志实业为救国

童舒培于1902年7月出生在南川县德隆场一个地主家庭,八岁丧父,家产被霸,随母回到南川小河张家,在当地读书,继后到重庆广益中学读书。幸得童家五叔(幺房)童季岺(1893-1985,民国著名政治人物)的关心,受其影响,童舒培决心外出求学,学得本事,立业建功。童舒培到了美国后选择学习工程,立志实业可以救国。

童舒培在16岁时,于1919年去了日本,后到美国,开启艰辛的留学生活。在外求学期间家庭无法给予经济支持,他则勤工俭学。童舒培先是在旧金山金门公园附近一所工业专科学校边补习外语边打工。童舒培的小女儿童安渝教授在回忆父亲的文章中记述:“小时候常听父亲讲起他在国外打工的经历。他曾给老师家当过佣工,除打扫清洁卫生外还要为主人每天生炉子,睡在阁楼上,天不亮就得起床生炉子,起床晚了主人就用棍子敲打地板叫起床。暑假时间较长就到农场劳动,要靠摘水果挣够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在加州火辣辣的太阳下抬着木梯上上下下,其辛苦可想而知。”

1921年,童舒培考入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电机工程系学习,以发输配电工程专业为主,兼学水力学以及水力机械等课程,1925年获得学士学位。1926年,进入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深造,1928年获硕士学位。1928年,童舒培应聘到美国纽约奇异通用电气制造公司任工程师,曾在汽轮机工厂,发电机、电动机厂实习,做各种实验,并在该公司业余夜校继续学习理论,结合实践提升能力。童舒培被公司先后派往纽约皮兹堡城进行多种变压器实习,派到波士顿参加各种仪表实习工作。1929年,又被公司派往费城控制屏及多种开关通讯自动化制造工厂去工作。1931年,童舒培离开奇异通用电气制造公司,转往波士顿东通韦柏斯德顾问工程公司任电气设计工程师,先后在各州的电气化和化学工厂的火电厂及水力发电厂等处担任设计和施工、试验等工作。这些经历不仅让他的知识和能力倍增,更让他体会到自己国家技术力量的巨大差距。

童舒培在美国时,常忆起年少时的成长经历,回想在上海时深受实业救国思想影响,特别是江苏南通大生纱厂兴办实业,当时同学们都争相投考南通纺织学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下定决心既然自己已立志研学工程,一旦学成就应该想法报效国家。1932年,适逢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他决定回国,转道欧洲沿途参观学习,绕道归国。

二、开拓电力工程,奠基西南电网

童舒培1932年回国后,应友人邀请去江苏常州戚墅堰电厂(现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的前身)工作。戚墅堰电厂始建于1921年,是当时国内除美商上海杨树浦电厂外最大的发电厂,装机约1万干瓦。童舒培当时任工程师兼电务科长。曾主管戚墅堰电厂至无锡33千伏平行双廻输电线路设计、施工,投产运行,以及无锡至宜兴33千伏线路设计、施工等工程。后又进行江南电网从上海至南京的规划设计,由常州沿沪宁铁路联通苏州、上海闸北电网,下接南京,再连接杭州电厂。正当童舒培以为可以一展抱负时,惜因经费困难而未能实现。

在江苏无锡时,童舒培利用所学专长,曾设计安装一部2000千伏安的同期发电机组调节无功负荷,又在外高桥变压站装置一台2000千伏安带负荷调压变压器,又在发电厂第一次采用消弧线圈设备,这些都是当时国内首次安装的新设备。童舒培在戚墅堰电厂六年多时间里,曾经参与勘察遴选望亭发电厂厂址,新厂打基础不久,日寇侵华战争爆发,戚墅堰电厂被炸,江苏沦陷,民不聊生,新厂搁置。笔者查资料得知望亭发电厂一直到1956年才开工建设,1958年正式建制,现在已是国家一级企业。日本侵华战争导致我国的基础民生建设、工程建设者的理想抱负耽误了二十多年!

1937年正值国难当头时,童舒培和戚墅堰电厂部分职工辗转流亡到汉口、重庆,急待谋求工作以解决生活问题,适逢四川省建设厅与资源委员会洽谈接办万县电厂。万县电厂原系四川军阀王陵基(1883.9或1886.9-1967.3,国民党军高级将领)驻防万县时开办,由建设厅派金翔九负责。装有500门自动电话全套、德国西门子100千瓦涡轮发电机一台和80千瓦发电机一台,共180千瓦装机容量,供万县电灯电力用电。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窃电严重,地方负荷日益加大,供电不足,电厂亏损无法维持,遂由四川省建设厅洽请资源委员会接办。适逢童舒培一行由江苏沦陷区逃到四川,于是委派童舒培前去筹备接管事宜。

史料记载:“1938年,万县电厂由资源委员会接管,童舒培任厂长兼总工程师”,万县电厂是火电厂,经童舒培等技术革新后逐步改为水力发电厂。当年,童舒培接管电厂时面临重重困难,旧发电机年久失修,出力不足,市区供电线路凌乱,窃电私拉乱接,收支无法维持。电厂资金来源有限,兼之物价波动,职工生活难以维持。当时发电用煤,煤源匮乏,后由资源委员会调拨一台500千瓦柴油发电机暂时维持供电。但抗战时期,柴油来源也异常困难,无法解决,童舒培他们就用桐油等替代,维持负荷需要,当时的困窘难以尽述。童舒培等绞尽脑汁,思考如何解决万县地区的能源问题,如果兴建火电厂煤源只有荣昌、忠县有,但运输费用太贵,出路是设法利用当地的水力资源。志书记载:“民国28年,万县电厂厂长兼总工程师童舒培邀请黄育贤(1902-1990,著名水利发电专家)踏勘磨刀溪、瀼渡河,确定开发利用瀼渡河的水力资源。”童舒培在回忆录中也记载了这一史实,1939年3月,他“和黄育贤踏勘了龙驹坝与湖北利川交界的磨刀溪。因在磨刀溪建水电站,工程较大且输电距离远,工程耗资较大,资金无法解决的问题。后勘察到在万县境内瀼渡河建小型水电站,耗资较少,较为现实,最终决定修建瀼渡河水电站。”童舒培领衔组织成立了瀼渡河水力发电工程处,由张光斗(1912.5-2013.6,留美哈佛大学的博士,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任主任工程师,王庭钧等人分别负责水工等。瀼渡水力发电工程始建于1940年,1944年建成,8月正式发电。后来又组织兴建了仙女洞和鲸鱼口两个水力发电站,总装机1700千瓦,架设33千伏输电线路约30公里,直送万县西山公园变电所,万县水电厂电源问题得以初步解决。

时值抗战紧张攻坚时期,陪都重庆和四川用电负荷超极限,电力问题亟待解决,而发电的核心装置水轮发电机须由美国订购成套机组运至印度再设法内运,因抗战封锁无法内运。童舒培在回忆录中记录了他们依靠“装备自主化”,组织重庆工厂‌自主研发水轮发电设备的史实:“在重庆想法分别组织由华生电气总厂、上海机器厂试制,由于缺乏制造经验,其它附属设备、材料等配备困难重重,历经千辛万苦,才终于完成,各种困苦,一言难尽。当时在四川兴办小水电站,仅有瀼渡河和长寿县桃花溪(装机400千瓦)两处,尚属创举,创业艰难,确非易事。”

瀼渡电厂隐匿于山涧密林中,是万县开创水力发电的创举,是三峡地区现存建设年代最早的水力发电厂,奠定了西南地区电力开发的基础。瀼渡电厂的建设开创了由中国人自己领导,自主勘察、规划、设计、建设的早期梯级开发水电项目之先河,也是中国水电事业的开拓者张光斗留美归国后主持设计的第一件水电作品。瀼渡电厂选址科学,与周边环境融合,宜于隐蔽,主要建筑材料大多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建设成本。瀼渡电厂是全民族抗战时期建成的一项重要工程,为抗战内迁落户万州的工矿企业提供电力支持,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瀼渡电厂的建造历史被载入多部地方史志中,现在,瀼渡电厂已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瀼渡电厂遗址(图片来自网络)


1943—1944年,童舒培受资源委员会调派负责四川乐山五通桥的岷江电厂的工作,担任厂长,因原厂长鲍国宝(1899.5-1978.10)调往宜宾电厂。岷江电厂原装机5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继后又装2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主要用户是永利碱厂、川康毛纺厂、嘉乐纸厂、美亚丝织绸厂等西迁入川的工厂,供发电都很正常。

童舒培到岷江电厂后,主持筹备扩建南岸沱火电厂,以利用蒙阳煤矿的煤源,为了勘测马边河清水溪水电站,主持成立了川西勘测处,王庭均任主任。1945年,因成都市区私营启明电灯公司仅有3000千瓦装机,严重缺电,由四川省政府建设厅厅长何兆衡与资源委员会洽商由童舒培负责的都江电厂向成都供电1500千瓦,解决成都、灌县两地电荒。童舒培兼任都江电厂厂长、兼总工程师时,亲自设计建厂,并在岷江电厂抽调工程技术人员协助修建,选定由蒲阳河旁幼年学校所属地址,靠近成都燃煤矿,取水方便,建厂发电。以33千伏输电线路送电至成都武侯祠旁降压站,机组系美国制造2000千瓦装式,于1948年靠近成都燃煤矿,施工完成送电,继后又拟扩建一台5000千瓦机组,部分设备已运到灌县,随后四川省解放,整机改装成都热电厂。童舒培在回忆录中感叹道:“在旧社会办厂困难重重,一笔难书”。童舒培的想法是“按照当时都江电厂的计划,兴建火电是为开发水电作施工动力准备,初步规划在鱼咀筑坝建一座水电站,以推动四川的水电开发”。这些艰难的创业历程也记录在《四川灌县都江堰水利志》中。

都江电厂于1947年开始装机,1948年7月7日正式发电,当天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亲临剪彩,新闻界及社会名流亦纷纷到场参观、采访、报道。都江电厂属于四川比较大的电厂,据说它的供电量曾占成都地区的三分之一以上,有“都江一停电,成都黑一半”之说。都江电厂主管业务的副厂长叫吴震寰(1901-1949),是我国早期水轮机专家、革命家,电厂最早的共产党员,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开拓者吴玉章之独子。

三、开创高教新专业,强化实践育人才

抗日战争时期,川外许多企业、事业单位内迁四川,客观上对大学提出了增设系科、培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为科技文化交流、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带来了良机。1944年,国立四川大学提出了“增设实科”的计划和申请,报经教育部批准后增设了土木水利工程系和航空工程系。1945年3月,学校再次报经教育部同意,于秋季增设了机械电机工程系,童舒培被聘为该系教授,兼系主任,利用其所学和业务专长开创高教全新专业,补充社会急需专业人才。机械电机工程系还聘请成都启明电灯公司总工程师、山西迁川的铭贤农工学院(今山西农业大学前身的一部分)、国立自贡工业专科学校(今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前身的一部分)的机械系主任、教授等为专任教授为学生授课、指导实习和实践。

机电系教授兼主任童舒培(未领工资,数额空缺)

(四川大学档案馆藏)


查阅川大历史档案记录,这一时期,童舒培多次参与学校的校务会,领衔落实机械电机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培植、课程设置、教材讲义、学生实习、资产管理等诸多系务工作,并担任国立四川大学校刊编辑委员会委员。童舒培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强化实践教学,他亲自写信联系实习单位,聘请吴震寰等为兼职教授指导学生。根据校史记载:“学校有各式各样的发动机四十余部。中央水利委员会与学校合办水工试验室,有些实验还借用航空研究院的设备。”山西铭贤工学院迁校复员时,赠送学校一大批电机和机械,加上在重庆购买的若干机器,成立了机械实习馆。国立四川大学还接收各式退役飞机、发动机和一批仪表、厂房、土地等,整合资源建立实习工厂,强化工程实践教学,从而为工科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教学条件。

国立四川大学工学院各系主任及系务姓名表。电机系主任童舒培,陈秉良(1926.8-2022.12,著名水利工程专家)代理,系务成世静(女,清华毕业)


国立四川大学校刋编辑委员会委员名单

(名单中九三社员还有雍克昌、何文俊)


四、投身祖国建设,担当社会责任

1949年12月成都解放前夕,灌县都江电厂的中共地下党员利用资源委员会“怕工厂被抢”而下令成立“护厂队”的机会,带头并动员党外积极分子打入护厂队,逐步掌握电厂的控制权。童舒培等管理人员配合到位,电厂设备没有遭到破坏,完好无损,照常发电,护厂成功。12月下旬成都解放,军代表张威接管都江电厂。不久,张威兼任川西工业厅厅长(1950—1952年),都江电厂与启明电灯公司合并成立“川西电业公司”,童舒培被任命为总经理兼技术主任,耿世祥为副经理。

1953年,四川省行政区划经历了重大调整后,成立四川省工业厅,童舒培被任命为总工程师。

1954年,四川省成立轻重工业厅综合设计院,童舒培担任总工程师。

1959年,西南电管局由重庆迁到成都与四川省工业厅合并,成立四川省电管局,童舒培任副总工程师。

1959年下半年,童舒培又调至西昌建设委员会,被任命为总工程师,杨超任书记。

1962年,西昌建设委员会撤消,童舒培又调回成都,任四川省水利电力厅副总工程师。

童舒培在建国后在不同年份到不同单位的变化记录,旁证了他已然是“一块砖”,国家建设“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他始终没有任何怨言。哪怕是在1952年、1957年蒙受不白之冤,在“文化大革命”中又横遭迫害,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为人经得起考验,始终相信国家和人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坚持以工作为中心。到了晚年,童舒培仍十分关注家乡电力事业建设发展,还经常深入四川和西南各省电力建设一线去调查了解情况,为工程建设的规划、勘察、审批、设计和指导而鞠躬尽瘁。

1982年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给童舒培颁发“高级工程师”的职称证书。4月,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给童舒培颁发学会“副理事长”的证书。

童舒培1982年的证书(童安渝提供)


童舒培一生勇担社会责任,为了国家电力发展钻研技术,改革创新,为了西南的电力实业发展和电网布局,深谋远虑。1950年后,童舒培更是以满腔激情投身国家建设和发展。在1953年8月至1954年3月期间,当得知成都市九三学社直属小组在成都进行组织发展的消息时,他提出申请希望加入“以文教、科技界的中上层分子为主体,以进步分子为骨干”的九三学社,他成为了在成都市最早发展的一批九三学社社员,与华西大学(后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的王永贵(1913-2004)、林志靖(1912-1999)、刘宗定(1920-待考),四川大学的彭叔常(1916.5.10-1958.8.26)、吴明远(1919.10-1992.1),四川农业大学的梁禹九等11人先后入社。

1954年9月12日,九三学社成都分社筹委会正式成立时,童舒培等7人组成九三学社成都分社筹委会。另六位是文澄(1949.12-1958.03,字藻青。原成都工业学校校长)、郑衍芬(1893.12.1-1979.2.9,物理学家、教育家,原重庆大学、四川大学教授)、林廉卿(191411-1984.11,女,原华西医科大学内科学专家)、周雪鸥(1902-1976,数学家,原重庆大学、四川大学教授)、柯召(1910.4-2002.11,数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原四川大学校长)、游元亮(1907-1968)。他们都是当时非常有影响的科学技术、教育领域的杰出人物。

1955年11月,童舒培等4人被推选出席了九三学社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成都分社另3位是文澄、游元亮、郑衍芬。

1956年5月13日,九三学社成都分社召开第一次社员大会,成都分社正式成立。童舒培当选为分社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1958年10月,九三学社成都分社召开第二次社员大会。童舒培当选为分社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1962年1月28日至31日,九三学社成都分社召开第三次社员大会,童舒培当选为分社第三届委员会委员。童舒培曾任九三学社宣教处长及成都分社常委兼科技委员会主任委员,为九三学社成都分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童舒培1954年当选省人大代表的证书(童安渝提供)


童舒培积极参政议政,在政治上也有所建树,他运用专业智慧为地方政府出谋划策,做出了贡献。

1954年,童舒培等6位九三社员当选为第一届四川省人大代表,另有文澄、柯召、徐僖(1921.1.16-2013.2.16,院士,原成都科技大学副校长)、郑衍芬、谢秉仁(1910.11-1980.04.20,原成都工学院、成都科技大学教务长)。

1959年,童舒培等15位社员当选为第二届四川省政协委员。

1963年,童舒培等11位社员当选为第三届四川省政协委员。

1978年,童舒培等14位社员当选为第四届四川省政协委员。

1983年,童舒培等15位社员当选为第五届四川省政协委员。

1983年1月5—12日,童舒培等12位社员代表九三学社成都分社出席了四川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为“四个现代化”服务经验交流会,彼时他已经是81岁高龄的老人,仍心系国家发展和民生服务工作,充分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童舒培1956年参加省人代会的通知(童安渝提供)


童舒培于1985年11月25日病逝于成都,享年83岁,国务院及中央有关部门领导亦至蓉哀悼。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留美归国,参加国家建设,抗战时期积极投身电力工程建设,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一生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我国水利电力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童舒培虽然离开我们已经40年了,但他的事迹和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将与巴山蜀水间的电站银线、西部电力事业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熠熠生辉。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九三学社成立80周年,在这特殊的年份里,笔者多次联系童安瑜教授,请她提供他们珍藏多年的文稿、照片和证书,让我们能够借助这些资料和档案、志书再次回顾童舒培光辉的一生,感悟他们那一代人创业之艰难,缅怀他们爱国奉献的奋斗历程。让我们广大九三社员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岁月,重温多党合作初心、携手奋进新征程,让我们共鉴九三先贤对“爱国、民主、科学”的不懈追求,进一步汇聚科教兴国、服务民生的九三力量,在强国复兴宏大乐章中敲响九三人最美的音符、唱响九三人的时代心声……


参考资料:1、童舒培生前回忆录,由九三学社川大委员会第二支社的童安渝教授提供。

2、童舒培,《南川县志-人物-童舒培》第717页。

3、童舒培,《中国现代水利人物志》,1992,水利电力出版社。

4、《九三学社成都简史》(内部资料),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员会编著,2016年。

5、《黄季陆与国立四川大学》,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公室)官网,文化川大,2023年10月26日。

6、《七·七  走进抗战故事中的老川大》,四川大学微信公众号,来源:党跃武、刘乔、谭红,2015年7月7日。

7、《万县水电开发之始——万县瀼渡水电厂》,南浦华英的网络文章,2019年1月14日。

8、《瀼渡电厂》,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官网,来源:文物保护处,2024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