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决定,授予全国30名同志“‘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称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兼肝移植中心主任、九三学社社员杨家印教授位列其中。
普外科主任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兼肝移植中心主任 杨家印
“白求恩奖章”以著名国际人道主义医生白求恩名字命名,旨在表彰在医疗卫生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杨家印是四川唯一上榜同志,这也是华西医院首次获得该荣誉称号。
杨家印教授从医执教20余年来,致力于成人和儿童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治疗,以实际行动推动着我国器官移植事业不断发展进步,诠释着对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热爱与追求。
由于地域、经济等原因,西部地区肝移植发展速度和规模滞后于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在华西医院终身教授严律南等老师指导下,杨家印带领团队对围手术期流程进行全方位优化,提出移植物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手术重大并发症治疗前移策略,不仅保证了手术效果,而且大幅降低肝移植手术费用,把总费用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西部边远山区终末期肝病患者带来福音。
有不少肝移植患者来自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路途遥远,加上当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匮乏,随访质量不高,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杨家印借助华西医院医联体,推动“基层—县—市—-华西”联动随访体系建立,加大对医联体内基层医生的培训力度,将边远地区移植患者随访的及时性和完整度提高到95%以上,从而大幅提高他们中长期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杨家印所在团队在国内率先把微创技术引入活体肝移植领域,有效减少供体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支出,并促进了该术式在我国肝移植领域常规开展。他还牵头制定了《中国活体肝移植供者微创技术指南》,多篇文章被《国际肝移植供体微创手术指南》引用,通过“一带一路”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培训班,将该项技术辐射至全球20余个国家;他担任第一完成人的项目《肝移植围手术期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获2023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杨家印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华西医院普外科成为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器官移植中心被列为“全球五大供体微创技术中心”,成为西南地区唯一“国家肝肾移植临床医师培训基地”。他先后培养硕士、博士生30余名,博士后8名;通过培训基地每年为国家培养器官移植高级专科人才10余名。
杨家印还担任人卫社“十四五”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十版副主编、《医学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副主编,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肝移植及小儿移植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候任主委、四川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会长、四川省肿瘤协会理事长及四川省器官移植质控中心业务主任等多项重要学术任职。
来源:华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