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社自贡市委会:打造三维服务模式 当好基层社区的“健康守护者”

  • 来源:自贡市委
  • 作者:自贡王郸婵
  • 编辑:自贡
  • 日期:2025-03-29
  • 浏览量: 204

“量血压,测血糖的到坝坝头来咯!”

“量血压,测血糖的快来集合咯!”

……

4.10火井沱社区九三学社健康知识服务中心.jpg

每月最后一个周日上午9:30分,自贡市火井沱社区的老旧楼院里,伴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拄着拐杖的爷爷、挎着菜篮子的奶奶、抱着奶娃儿的年轻妈妈都纷纷聚拢到社区广场。

这声吆喝从2018年开始,持续至今已整整八年,它是九三学社自贡市委守护基层健康的温暖缩影,也是自贡民主党派参与基层社会服务的一道亮丽风景。


“健康中国”战略下的自贡九三行动

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社自贡市委立即响应,将助力基层健康作为社会服务的核心领域。火井沱社区是老龄化较为严重的社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32%,其中慢性病患者400余人,加之周边医疗资源短缺,社区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十分迫切,社市委将帮扶的目光投向了这里。

同心专家服务团.jpg

2018年,社市委组织三甲医院专家到火井沱社区开展义诊服务活动,受到居民空前的欢迎和赞扬,他们热切的希望九三医生多来看望。此次活动超乎预期的反响让社市委认识到做好基层医疗帮扶的意义和价值,随即决定对火井沱社区实施“每月定期+定点长期”的医疗帮扶工作。2021年3月,社市委将火井沱社区医疗帮扶提档升级,启动“健康自贡·九三同行”专项行动,促成社自流井区基层委与火井沱社区签订共建协议,成立“九三学社健康知识服务中心”,组建由30余位三甲医院专家领衔的火井沱社区医疗服务队,重点针对社区60-80岁老年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宣讲和推广健康知识与简易便捷的保健操作,指导和帮助社区老年群体改善健康状况。

同心专家团2.jpg

 八年来,社市委搭建“精准服务+健康科普+长效协作”的三维服务模式,对火井沱社区累计开展义诊服务80余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2200份,惠及居民14000余人次……随着优质的医疗资源、先进的健康理念源源不断地送到居民家门口,社区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逐步树立,社区慢病规范管理率位居自贡市前列,获评“四川省养老服务社区化示范社区”“自贡市城乡治理基层示范社区”,九三的医疗专家也成为了社区居民交口称赞的“健康守护者”。


“精准服务+健康科普+长效协作”的三维服务模式

社市委开展医疗帮扶之初,意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健康咨询服务,让居民了解掌握一些健康常识。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入,社区街坊邻里对医疗需求有了更多的期待,社市委专家意识到,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定制多样化的帮扶清单,才能真正提供便利又精细的服务。于是,在不断地实践摸索中,一套集“精准服务、健康科普、长效协作”为一体的三维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社员开展医疗科普讲座2.png

 精准服务—破解看病难困局。针对精准孤寡老人、慢性病患者、困难家庭三类重点人群,社市委建立“三重点”服务机制,实施“一对一”健康帮扶。如:独居老人李奶奶的糖尿病足令她苦不堪言,及时为老人制定“每周上门服务+每月专家会诊”方案,经过半年持续治疗,成功避免截肢风险;考虑到尿毒症患者张大哥的病情每况愈下,协调三甲医院专家量身制定透析方案,使其病情得以有效控制;社市委还通过建立病情预警系统,实现重点人群健康动态监控,社区人员慢性病规范管理率大幅提升。

       健康科普—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为了让健康知识融入生活日常,社市委创新“三进”科普模式,即健康知识进社区、进院落、进家庭。协助社区打造“健康文化长廊”,设置合理用药、中医养生等专题展板;组建科普宣讲团,用自贡方言编排《健康快板》《养生顺口溜》等节目;针对老年人易患病、年轻人焦虑失眠、婴幼儿健康等录制《胃食管反流病——你知道吗?》《睡眠健康知识》《防治卒中-开启美好生活》《打破成见的枷锁,“魔丸”也能成为大英雄》等“一分钟医学知识”科普视频;利用寒暑假,对社区学生开展“健康小卫士”培训,通过孩子带动家庭养成健康习惯。

黄伟亮.jpg

长效协作—构建服务生态链。社市委着力构建“社市委统筹+基层委实施+社区协同”三级联动体系,推动自流井区基层委与自流井区卫健局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将火井沱社区健康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医疗志愿者积分管理制度,吸引全市120余名社员参与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4000小时;争取爱心企业捐赠家庭洗护用品;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党派参与、社会协同”的可持续保障机制。


“家门口”的便民帮扶释放社会服务大效能 

“走路几分钟,就能看大专家,简直太巴适了!”

“我是九三医疗服务中心的忠实粉丝,自从有了这个中心,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么好的服务。”

……

2021年3月,为了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医疗需求,社市委竭尽全力整合医疗资源、拓展服务领域,不仅让火井沱社区的居民感受到了越来越便利的医疗服务,还实现一个点带动多个点,打造了“1+1+N”的医疗帮扶品牌体系,为更多社区和家庭注入暖心的“九三健康力量”。

以需求为导向,靶向精准施策。社市委建立“社区点单—专家派单—居民评单”的闭环机制。在社区居民议事会上征求居民意见、收集居民健康服务需求,根据当月需求,中心派出相应领域专家社员提供健康服务,服务内容从免费测量血压、血糖等基础服务扩展到心理健康、睡眠健康、康复理疗等18项内容,服务满意度始终保持在100%。

以融合为桥梁,实现资源共享。社市委打破行业壁垒,构建“健康服务+志愿者+学生实训”服务模式。与自贡市第一、二、四人民医院及自贡市妇幼保健院建立联合服务,对社区志愿者进行常见病、老年人慢性病、多发病等相关问题培训,培育30名社区志愿者队伍参与日常健康服务;与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合作共建“健康照护实训基地”,学院累计派出专业照护人才500余名(次)参与社区志愿医疗服务,形成多元共治的健康服务网络。

以品牌为引领,扩大示范效应。社市委对火井沱社区开展医疗服务的示范效应持续扩大,社自流井区基层委组织开展的“健康敲门行动”已覆盖到12个社区;社大安区基层委组织开展的“小活动大健康”、社沿滩区支社组建的“健康驿站”……都成为医疗服务基层的新亮点。

 

医疗帮扶“协奏曲”赋能基层治理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显露出新的问题和挑战。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的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社市委在持续推动医卫人才、技术服务基层的同时,还细致敏锐的观察基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了一条社会服务与基层治理有效衔接的新路径,实现了统战资源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

架设党群“连心桥”。社市委创新形成“服务+宣传”模式,专家社员既是居民健康守护者,也是政策宣传员,通过专题讲座及设置咨询点等,在开展健康服务的同时开展医保政策解读、长护险申请指导等。居民王大爷握着社员的手说:“感谢你们时时关心我的身体健康,你们虽然不是党员,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社员为社区居民开展健康咨询2.png

培育社区健康“共同体”。社市委积极与社区党组织合作,联合居委会、楼栋长及退休党员组建社区健康服务组织,成立“银发健康互助队”,经过中心社员不断培训,互助队人员均基本具备开展健康监测、急救互救能力,队伍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26人,自发编写《家庭急救手册》发放给居民;培育社区“健康带头人”,挖掘退休医生2名、健身爱好者4名,每周不少于3次组织居民开展太极拳、五禽戏、柔软操等锻炼活动;把参与健康活动纳入社区文明“积分超市”管理,居民通过参与健康活动即可领取积分并兑换生活用品,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

打造履职建言“新阵地”。社市委不定期开展健康政策研讨、社情民意收集等活动,近年来,收集到《完善社区药品配备》《加强独居老人上门关怀力度》《充实社区医院医护人员力量》等意见建议20余条,通过社情民意渠道反馈到相关部门后,均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和有效落实。这种“服务—调研—建言”的闭环机制,实现了社会服务与参政议政的深度融合。

 

八年深耕,硕果累累。在火井沱社区的梧桐树下,社自贡市委的医疗专家们依然忙碌着,他们的白大褂、红马甲与社区的青砖绿树交相辉映,为新时代多党合作注入一份盎然的生机与活力。随着医疗服务的持续深入,社市委正谋划实施“健康社区2.0”行动:以火井沱社区为试点,探索以项目化推进和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以立项推进社会心理服务的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以试点强化心理服务在基层治理中的嵌入,以项目推进新技术在社会心理中的运用和社会服务人才培养,让自贡九三的“健康力量”在更多社区、乡村生根发芽,为健康中国建设、为多党合作事业发展书写更有温度的九三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