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社自贡市委会服务乡村振兴“三部曲”

中医药文化“种”出乡村振兴“良方”

  • 来源:自贡市委
  • 作者:自贡
  • 编辑:自贡
  • 日期:2025-03-19
  • 浏览量: 325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中医药文化供给和群众性活动更加多样,中医药文化更广泛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的目标,要求“讲好中医药故事”,为推进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指明了方向。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而将中医药文化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试点到示范之路,是九三学社自贡市委会孜孜以求的目标。

第一部曲:集思广益,精准选点

四川是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有丰富的地理优势和政策资源。自贡地区位于四川省中南部,气候条件温和,降雨水分充足,土壤肥沃,非常适宜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如何将自贡九三学社在医卫界的优势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如何将自贡在中医药方面的优势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是摆在社市委会在社会服务方面的首要议题。

社市委会多次组织社会服务方面特别是医卫界的社员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分析研究,寻求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有所作为。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中医药学的哲学体系、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中医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赋能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是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践需要,也是基层传统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同时,也可让农村群众在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享有相应的医疗服务,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市内高水平医疗专家的咨询服务。

服务方向一旦确定,接下来就是选点的问题,因为选点不科学,将会使社会服务的质量大打折扣。经过多次实地考察,结合“九贡合作”的开展,将试点地选在了贡井区建设镇,依托社员在此开办的一亩三分地农场,打造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在基地已有的基础上,借助社市委会的人才、智力、专业技术等优势,打造一个集“种植、养殖、农业科普教育、农业研学教育、农耕体验、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加工DIY体验、中医理疗、农业休闲观光、餐饮、药膳、优质农产品展销、农产品初加工”三产融合的一个小型综合体。为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讲好“中医药文化故事”积极贡献自贡九三力量。

第二部曲:多措并举,成效初现

为使基地建设有序推进,社市委会于2023年底为其挂牌为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将之作为植树节、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等活动的主阵地,同时将参政议政、新闻宣传写作培训等安排在基地举办,逐步扩大基地的影响力。基地积极引进中医药文化资源,与本地已有的生态农业、食品加工业内容紧密结合,打造从农田到餐桌、从物质到精神的全方位中医药医卫康养服务。如此一来,既能补充和满足本地村民医养健康方面的多元化需求,也可以成为吸引外来游客和消费者的新产品内容,让中医药文化经过乡村产业实践转化为牵引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内源动能。基地逐步形成兼具公共医疗卫健服务、生态医药康养旅游服务、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涵养服务三位一体的新产品形态。

自贡地区适宜中药材种植,像黄芪、白术、当归、川芎等中药材在此地生长旺盛,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些中药材的开发和加工可以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社自贡市委会组织专家帮助农场“严选”适合本地推广种植的中药材进行实验种植和论证,主要有苍术、白术、中华桔梗、薰衣草、月见草、牡丹、芍药、丹参、益母草、艾草、刺梨、夏枯草、射干、玄参等中草药,积极编纂种植指导手册。

为打破人们对于中草药的固有看法,改变人们只知道中草药的“苦”,却没有见过中草药的“美”的现状。把“园艺”和“药用”结合在一起,比如将米色的薄荷、粉红的百合、白黄的金银花、紫色的薰衣草等等色彩斑斓的中草药搭配起来,打造药食同源花园,创造出与消费者内心相连的文创产品,在做好中草药生产性应用的同时也突出其园艺价值,不仅美化空间,还起到了传播中医药文化、引领健康生活的作用。基地将中医药养生和流行文化结合起来打造宣传,开发例如“中药+护肤”“中药+奶茶”“中药+汤锅”“中药+水果”等模式的中草药和农产品加工项目,在社内中医专家的指导下,农场农产品初加工目前已经推出费菜挂面、费菜茶、月见草茶、薄荷茶、无花果茶、果酒、中药材皮蛋、中草药护肤水等产品,在餐饮方面农场的中草药奶茶、药膳、药酒也获得好评。

以此同时,为将基地打造成中医科普、研学、理疗“体验综合体”,开展农耕科普教育、研学教育、中医理疗等项目,让游客在体验中弘扬文化,把中医的理念、典故、应用融入景观之中,田间地头可以认识中草药、工作室可以体验中医药加工过程、教室里可以听中医专家的科普讲座,让孩子们从小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学习草药知识。不定期组织社内医卫专家为民提供健康咨询,积极为村民开展义诊、中医理疗服务,普及中医养生方面的健康知识,推动中医药融入康养产业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共创乡村美好生活图景。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基地已开展中医药文化下乡活动3场,开展腊八节中医文化下乡的科普活动、冬至药药膳体验活动、端午节中医文化沙龙活动,设立中医理疗养生工作室。开展农耕体验、亲子研学教育、农业科普教育、农业技术培训等活动60多场,参加人数2500余人,农业休闲观光游玩数5000余人。

第三部曲:整合资源,打造品牌

在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的基础上,社市委会及时总结经验,将其申报社省委会的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希望通过九三学社这一平台,用好社内医卫界智力资源,发挥优势提质体验,为基地提供产业规划、中医理疗、种养殖指导、科普教育等方面帮扶。目前,在基地挂牌的还有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农场、自贡职业技术学校家庭农场实训基地、贡井区家庭农场联盟一亩田间课堂、贡井区家庭农场联盟等,并获得贡井区2023年科技示范基地的项目资金支持。接下来,还将积极争取各单位、部门、机构的继续支持,使基地建设更加富有成效。

基地将充分用好已有的资源优势,让中医药文化在体系化的产业和产品维度上实现创造性转化,打造具有产业特色的乡村振兴品牌。一是拓展产品经济链,以中药材及其文创衍生物为主体,进行直播带货,并向村民传授直播销售当地特产的方法,不断拓展乡村振兴经济链。积极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用新媒体技术引领乡村新潮流,其产品受到消费者热捧,进一步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强对周边农户的辐射带动,引领群众增收致富。二是严选推广品种,开展中药材种植试验,挑选适合本地土壤、气候等条件的中草药品种,总结归纳种植经验,做好推广指导,希望能够通过产业实践探索出一条可推广复制的规模化道路。充分发挥九三学社平台优势,邀请相关专家学者现场指导,推荐农场产品参加各类中医药发展论坛等活动,提高农场及其产品的知名度。三是传承中医药文化,从一开始的药膳到“三产融合综合体”,逐步延伸延展,深度挖掘中医药传承发展文化内涵,讲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特别是要讲好“中医药文化故事”,助力中医药文化经典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层实践中迸发出强劲的物质创造力与精神动能。四是通过整合中医药文化、生态农业与文旅体验,构建“三产融合”综合体,打破传统产业边界。中药材种植延伸出加工、文创、康养等链条,既提升土地附加值,又激活乡村多元业态。以特色文化资源为纽带,推动产业链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有效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路径。五是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突破“博物馆式”展示,通过“中草药花园”“药膳奶茶”等创新载体,将古老智慧融入现代生活场景。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健康需求相结合,更加焕发新生,以“体验+产品”为媒介,让中医药文化从抽象符号转化为可感知、可消费的具象载体,为非遗活化提供范本。

未来,九三学社自贡市委会还将进一步优化与基地的合作机制,探索“中医药+乡村振兴”标准化路径,推动成功经验从“试点”走向“示范”,打造中医药文化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特色品牌,助其释放更大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