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全国人大代表曹天兰围绕川渝科创走廊建设接受媒体采访

  • 来源:德阳市委
  • 作者:德阳
  • 编辑:德阳
  • 日期:2025-03-11
  • 浏览量: 307

四川新闻网,https://dy.newssc.org/system/20250308/003575637.html

从成都繁华市区出发,穿越广袤平原与起伏丘陵,一路向东抵达重庆的热闹主城,这片西南沃野之上,一条横跨巴蜀大地的科创走廊逐渐深扎、脉络如潮、势不可挡,将川渝沿线14个市(区)紧密相连。

今年1月,四川和重庆相继召开两会。两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均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化川渝相互赋能、一体发展,共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成渝中线科创走廊,打造川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等应用场景。

“科创走廊”一词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21年12月,两地便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成渝科创走廊。2023至2024年,川渝两地开始布局、启动建设成渝中线科创走廊,期间一系列政策出台推动、一个个项目落地实施,让这幕蓝图正逐渐绘成现实。

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其重要性对川渝两地不言而喻。2024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5个年头。5年来,两地同题共答、双向奔赴,强化创新资源集聚和转化功能,加速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持续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科创领域捷报频传——

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科学城、金凤实验室加快建设,国家车联网先导区、成渝智行走廊等应用场景基本成形,共建科技创新联盟50余个;

川渝科技型企业已超过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2.7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家,技术合同登记2024年成交额突破2800亿元;
截至2024年11月,川渝两地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26家,共建重点实验室挂牌运行3家,新实施川渝科技合作项目97项,整合共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1.4万台(套)……

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一组组清晰的数据,呈现出川渝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携手培育创新生态的坚实步伐。

在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数智部副主任工程师曹天兰看来,5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川渝两地在科技创新的沟通交流合作越来越紧密、也越来越深入。

2.jpg

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数智部副主任工程师曹天兰

曹天兰以自己所在的东方电气集团举例说明,近年来,东方电气集团通过与重庆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清洁能源电力装备联合研究院,与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设置联合实习实践基地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加强校企联动,致力于推动川渝区域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同时,双方在短板技术联合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助力了两地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发展。

去年全国两会,曹天兰提出了《关于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高质量建设成渝地区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的建议》。建议很快得到回应,并在今年迎来政策落地——不久前,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旨在通过绘制场景图谱,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引,系统提升企业转型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今年全国两会,她将带来“关于围绕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基层科研代表,在川渝两地唱好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双城记”上,她期盼两地在政策扶持、创新要素流动、科研资源共享、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努力把成渝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建设成世界级产业集群,让川渝科创走廊迸发出更大的活力,为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