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重点任务。回顾以往,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而到此番“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4年时间,用词从“促进”“加快”到“加紧”的转变,凸显了这项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近日,团结报记者邀请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专家学者,请他们结合自身实践,围绕绿色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 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环境资源专委会副主任、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常务副总裁蒋洁萍对全国碳市场建设有着敏锐的观察,同时她也对未来全国碳市场的发展充满期待。她说,我国碳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成,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基本建成,碳市场数据质量和管理能力大幅度提升……作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全国碳市场建设近期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
蒋洁萍表示,“随着全国碳市场走向成熟,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碳市场的交易机制和监管体系将不断完善,价格发现功能也会逐步显现,这将进一步引导企业主动减排,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与此同时,我国将加快构建多层次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助力低碳投资。”她指出,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数字技术也为未来碳市场和绿色金融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例如,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于碳排放数据的可信记录和交易追踪,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透明性;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用于碳排放预测和优化,提升碳市场交易效率。这些数字技术还可以赋能绿色消费,通过智能监测和数据分析,帮助企业优化能源使用,降低碳排放。”
直击绿色转型关键难题,攻克发展挑战堡垒
蒋洁萍说,尽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已取得普遍共识,但当前工作开展仍面临一些需要突破的困境。绿色低碳技术存在短板是其中一个主要掣肘。当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八部委出台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生态环境部已发布五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等,都对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广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这些政策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交易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靶向,使金融可以更精准地为绿色低碳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政策和市场机制创新,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引领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