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上午,细雨斜飘,恰逢“雨水”节气,甘江镇新生村的田野间弥漫着初春的湿润气息。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有事来协商”活动正在新生村政协委员履职服务基地热烈展开。乐山市政协副主席刘淑玉、夹江县政协主席李冰海,以及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社员、市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站站长、正高级农艺师潘虹宇等一行,带着满满的农技知识和实践经验,走进了这片充满希望的乡村。
春雨润物,农技送上门
“我们用了双胍吡唑酯药剂防治黄瓜幼苗期的蔓枯病,但只能暂时控制,病情一旦加重就束手无策了。还有番茄幼苗期的叶霉病,用了春雷霉素等药剂,效果也不理想。”村民王刚站在自家大棚前,眉头紧锁,向潘虹宇诉说着困扰已久的难题。
潘虹宇仔细倾听并查看后,迅速给出了专业的解答:“问题的关键在于幼苗带病。冬春季节光照不足,棚内湿度过高,病害容易复发。打药虽然能暂时控制病情,但也会增加棚内湿度,反而加重病害。因此,关键是要控制好棚内湿度,抓住晴朗天气通风降湿,再科学施药。”她还建议村委会统一组织健壮蔬菜种苗,避免带病植株移栽定植,从根本上减少病害发生。
葡萄园里的“把脉问诊”
甘江镇新生村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西南部,距县城仅4公里,是一个以蔬菜、葡萄种植为主的特色产业村。近年来,新生村立足实际,按照“抓基地、抓特色、抓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经济,积极为葡萄产业发展“投资金,铺路子”。
在村集体的葡萄基地,潘虹宇与村书记刘意边走边聊,详细了解葡萄园的冬季清园和春季管理情况。她指出,清园不彻底、土壤盐化、春芽萌发前石硫合剂施用不及时等问题,都会影响葡萄的生长和品质。她建议尽快落实春季管理措施,施用有机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提升葡萄品质,实现增产增收。
“潘站长的建议非常及时,我们一定会抓紧落实,确保今年的葡萄品质更上一层楼。”刘意信心满满地说道。
协商议事,共谋发展
在当天的议事会上,与会政协委员、农技专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村民代表们紧紧围绕“加强农技服务,提升农产品质效”这一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建言献策,围绕果蔬病虫害防治、农旅融合、人才队伍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现场协商,市县政协委员、相关部门和潘虹宇的专家团队积极回应了村民提出的问题。通过协商讨论,参会群众代表们统一了思想,达成了以下共识:一是从选苗、温湿度控制、化肥使用、智能化管控种植流程等方面入手,解决果蔬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问题;二是加强农技服务培训力度,重点解决农技知识传授方法单一、质量不高、人才不足的问题;三是擦亮新生村特色的果蔬招牌,以标准化、绿色化夯实品质基础,以社会化、媒体化拓宽销售渠道,以差异化、地域化塑造品牌声誉,进一步联农带农惠农。
细雨依旧飘洒,但新生村的村民们心中却充满了希望。潘虹宇和她的专家团队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对乡村振兴的坚定信心。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正为农户们铺就一条增产增收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