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1+N’中试研发平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外溢转化。我今年的提案与此不谋而合。” 1月20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四川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四川省直工委副主委、川开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军在听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后,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据李军介绍,中试基地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长,盲目建设中试基地,可能会导致一部分领域中试基地服务过剩而其他领域中试基地服务匮乏,出现资源错配的问题。
因此,李军建议,要加强中试基地建设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和建立全省中试基地建设清单,避免同质化建设和创新资源的重复投入,布局建设一批产业领域覆盖全、开放服务能力强、中试服务水平高、管理运行市场化的综合性中试基地,形成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
同时,李军建议,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领军作用、链主作用、产业生态主导作用,协同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全链条一体化中试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中试服务。同时要瞄准链上核心技术,形成产业化的中试建设技术清单,确保中试基地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服务区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攻关水平,共同促进技术集成和创新,构筑未来产业核心竞争力。
李军表示,中试基地的建设离不开多元化的支持。因此他建议,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中试项目的多元金融产品和服务,帮助孵化项目降低融资成本,提高科技成果孵化效率;在资金支持外,对于提供行业服务、市场化运营的小试中试基地,建议简化环评、能评、安评等审批流程,适当放宽亩均税收、亩均收入等指标,进一步降低中试基地建设的门槛及成本,激发创新活力,促进成果转化。
此外,李军还建议,要建议积极探索打造一批“产业大学”或“产业学院”,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组建一支精技术、懂中试、善市场、会运营、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中试人才队伍;制定系统化培训方案,健全人才选拔机制,打造中试人才梯队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专业队伍综合素质;同时组建由知名科学家、投资人、企业家、工程师等构成的专家库,为孵化团队提供中试服务咨询。
来源:川经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