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广合作”是九三学社与广元市开展的旨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靠科学技术,实施西部开发,振兴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党派合作典范。自1986年2月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至今已走过38个春秋,如春风化雨,“九广合作”在广元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九三学社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号召,与广元市朝天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深度对接,明确由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定点帮扶广元市朝天区两河口镇大尖山村,将科技人才优势利用到极致,将“九广合作”在两河口镇推向深入。定点帮扶3年多来,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按照“朝天所需、九三所能”原则,将该社的智力与科技优势与两河口镇的资源优势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新,既输血又造血,既扶智又扶志,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在朝天区开出又一朵绚丽的“九广合作”之花。
爱星工程:九广合作的日常延伸
1月9日,笔者走进广元市朝天区两河口镇海拔1400米的大尖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屋外冰面在阳光反射下,更显晶莹冷峻,100个胀鼓鼓的新书包整整齐齐码满了整个墙面。室内,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爱星工程”暖冬公益活动捐赠仪式正暖融融举行。
我随手拎起一个书包,觉得好沉好沉,打开一看,只见里面塞满了适合少儿阅读的图书、绘本、文具、台灯、笔记本、签字笔、水彩笔等。每个领到书包的小孩都满脸喜悦。
“我们这次为朝天区的困境儿童捐赠了100个爱心阅读包,加上对20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的新春慰问金,对涉残群体罕见病及重特大疾病的爱心帮扶资金,对涉残学生的爱心助学金等,共计捐赠物资21.6万元。”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派驻朝天区两河口镇大尖山村第一书记苟亮说,“‘爱星工程’暖冬系列公益活动是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发挥特色优势,统筹整合社内外资源,联合四川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社会各界力量,开展社会服务的一个特色品牌。主旨为帮助困难残疾人、困境儿童走出困境,共享幸福美好生活,实现‘服务一孩、解困一户、带动一片、振兴一方’的助残、助弱实效。”据介绍,自2021年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帮扶大尖山村以来,每年都会开展类似的捐赠活动,累计已捐助物资70.1万元。
“让学生有学上、有书读、上好学,让残疾人朋友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是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开展定点帮扶、推进社会服务工作、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履职实践。”省政协副秘书长、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陈雩桢说“爱星工程”再次走进朝天区大尖山村,一是着眼当下,解除该村后顾之忧、为强村富民打下一些智力基础;二是放眼未来,为村上培养本土人才和后备干部力量,提升该村整体智力水平。
“大尖山村‘九广合作’正进入佳境。朝天区将继续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做好统筹协调服务,推动‘九广合作’走深走实,更好地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朝天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徐多海信心十足。
产业帮扶:九广合作的力度凸显
来到大尖山村中蜂养殖大户陈兴清家,只见房前屋后,平地山崖摆满了间距整齐、大小颜色一致的蜂箱,规模颇为壮观。一条银白色山地轨道运输车,从屋前的平地绕行到后山山崖,“这是九三学社和两河口镇党委政府协调国机集团捐建的,主要用于运送蜂箱以及所需工具物资,帮助他们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苟亮介绍道。此时,蜂箱紧闭,蜜蜂正在冬眠。在川江源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室,存放着各式瓶装、盒装的“曾家山土蜂蜜”产品,房间一角的布置一看便知是用于网络直播。
陈兴清是这家的主人,也是专合社的技术员,全村近300户养蜂专业户大约1000多群蜜蜂养殖都由他做技术指导。在九三学社的智力帮扶下,他们的合作社也开启了直播卖货,并多次邀请网红带货,帮助解决村民销售难题。
“其实,我们是以产业帮扶为定点帮扶重要抓手的,这才是‘造血式’帮扶,也是最有力量的帮扶”,苟亮是九三学社派出的第二任驻村第一书记,他说九三学社对大尖山的帮扶亮点主要在于产业帮扶。
2021年,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确定定点帮扶朝天区两河口镇大尖山村以后,便紧锣密鼓地展开实地调研,他们发现该村森林资源独占鳌头,笋子、菌子、松子、橡子、蜜蜂、中药材都是极具优势的本地特色资源,因海拔较高(大尖山最海拔1998米,为朝天区最高峰),还可与市场打季节差;特别是赤松茸,营养价值高出一般食用菌,还可从精深加工等方面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个优势是该村地处曾家山生态旅游环线上,大尖山村村委会所在地与曾家山著名景点鸳鸯池只有7公里,在这条线上有一个非常奇特的喀斯特溶洞可以开发出来与鸳鸯池、林家坝子等著名景点连为一体,夏天曾家山避暑大军浩浩荡荡,那情形值得期待。
九三学社抓住这三个优势,说干就干,依托两河口镇的整体规划,开始对大尖山村进行产业规划布局,整合优势资源,推动林下经济转化,全域构建大尖山村农林旅产业融合发展大骨架。以发展巴山木竹产业为例,该村实行“党总支+专合社+基地+农户”模式,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统一管护”,于是,500亩连片栽植的笋用竹基地加快建成,辐射带动大尖山村及其周边林区发展巴山木竹5000余亩,年产销食用笋60余吨,实现产值50余万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3000多元。
同时,九三学社与四川省农科院专家多次赴朝天实地考察调研,为两河口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把脉问诊,结合气候特点、土壤条件、农作物特性等,向镇、村两级提出发展林下中药材、食用菌种植的建议,实现“一亩林地,两亩收益”。
如果说这些成绩的取得,已经强了村、富了民,并逐步彰显出“造血”后劲,那么“成龙秘境”的开发利用则是从“输血”到“造血”转变的生动诠释。
曾家山地理特点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前开发的川洞庵、明皇洞已经为夏日避暑游客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清凉去处。但记者走进“成龙秘境”,一幅色彩斑斓、地质多样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展开来,其洞中有洞、纵横跌宕、盘旋迂回、静谧幽深,令人惊叹;石花、石笋、石幔、石瀑等各种钟乳石景观光怪陆离,蔚为壮观。其“雄、奇、幽、秀”以及多层次、多类别、多形态、多格调的珍稀岩溶,不仅是夏避暑、冬滑雪的必然打卡地,而且还是大中小三级研学的必去之地。
开发成功与产生效益是两回事,这中间还有许多环节,需要大量细致深入地工作。对于成龙秘境的开发、建设、保护,以及宣传、推广、运营,苟亮讲得眉飞色舞,我听得津津有味,恨不能陪着他们一起去汉王老街支地摊、做推广。
在一群年轻人的共同努力下,村“两委”也被广泛动员起来,仅仅半年时间,成龙秘境就接待游客2.1万人次,门票收入23万余元。2024年10月,大尖山村1792名村民喜领村集体经济分红金共10万余元,其中,成龙秘境运营收入贡献率超过90%。
组织建设:九广合作的魅力彰显
据了解,大尖山村党组织曾被朝天区确定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有人扯皮有人辞职,大尖山村资源禀赋没有得到材尽其用。
“现在的村‘两委’活力十足,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非常好。”大尖山村党总支副书记余仕军说,“习近平总书记常说,要培养造就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九三学社给我们派来优秀的第一书记,两河口镇党委政府也是充分信任年轻人,大胆使用年轻人,他们既有理论素养,又有能力素质,还下得深水、吃得苦,从成都过来建设我们的家乡,作为本村人,哪有不跟着奋斗的道理。”
新任村党总支书记陈世龙很谦虚,他于2022年11月被镇上派到村上任职,他充分肯定村“两委”班子过去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所打下的坚实基础,但也不否认软弱涣散这一事实,至于原因,方方面面主客观均有,不肯、不敢吃苦,不讲团结,自然难以形成合力。“我到村上任职以后,非常有幸与同样有过基层经历的第一书记苟亮很合得来,我俩都是90后,很想为村上老百姓办点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陈世龙说,“我们一起搞调研、做规划,跑项目、找资金,就是想凭着年轻人的一股子冲劲,带动村‘两委’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一起干事创业,成功摘掉‘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在此之后,不论是提升村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用水设施;还是发展笋用竹、食用菌产业,推进精深加工、农产品商品化等;抑或是赴100多家民宿酒店农家乐,多措并举开展宣传营销,把成龙秘境打造成为曾家山新晋旅游目的地;乃至开展消费帮扶、以购代捐,前往九三学社四川省直工委团拜会上向各企事业单位推荐大尖山村的特色农产品等等,无不是一班人、一条心,一件事、一起拼。各级党委政府好评如潮。
离开两河口镇,夜幕已悄然低垂。那甜甜的蜂蜜,梦幻的成龙秘境,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我想这就是“九广合作”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