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医疗战线“侦察兵”王滔:擦亮“眼睛” 精益求精为生命把关

  • 来源:乐山日报
  • 作者:戴余乐
  • 编辑:乐山
  • 日期:2024-03-20
  • 浏览量: 515

在繁忙的医院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充当着“幕后英雄”,是疾病诊疗的“眼睛”,被视为医疗团队“前线侦察兵”。

乐山市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副主任医师、九三学社社员王滔就是这样一位在幕后默默坚守的“侦察兵”。


image.png

 

在医学领域中,放射医学科的作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精准医疗,影像先行”。通过X光、CT、MRI等影像技术,能像一部“照妖镜”一样让放射科医生直观地看到人体内部情况。作为操控“照妖镜”近20年的王滔,更是明白“精准”的重要性。

“精准一是为了尽可能明确患者的病情,特别是肿瘤患者,有没有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二是为了尽可能明确患者病情的程度,是否符合手术指征,给临床医生提供依据,为患者的治疗明确方向;三是为了最大限度给临床医生在手术前收集更多的信息,帮助他们在手术中尽可能地做到‘开卷考试’。”王滔解释说,现在的放射医学科能提供的信息包括患者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的范围,能否完整切除等等,甚至部分还可以评估预后疗效,放射医学科医生提供的信息越全面,临床医生了解的依据就越多,越好制定手术方案,也能降低手术风险,让患者获益。

但要真正做到“精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王滔主要负责的是腹部疾病的“侦察”。但腹部器官太多、病变也多,除了要将各种成像原理熟练于胸并灵活应用之外,还要掌握各个器官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将各种指南学习、应用,十分考验临床经验。“患者最终看到的只是一页报告,但对我们来说是成百上千张图片,如果遇上疑难的患者,看一个小时都是常态。”王滔介绍,最难的其实还是在判断的“主观性”上。虽然是同一个患者同一批图片,但是不同的医生会有不同的判断,这也是指南在临床应用上的难点,需要多方讨论,达成统一的意见。客观诊断依据不足时,想要统一意见是很难的,比如,肿瘤如果引起了静脉癌栓,那么手术将被一票否决,需要先进行放化疗后再进行影像评估是否符合手术指征。因此,在这些问题的诊断上,需要放射影像科医生慎之又慎。“评估结果密切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方式,低估可能影响患者的愈后,高估则可能导致过度医疗。”

为了让这一诊断更加“精准”,从2018年开始,王滔和团队成员们都在想各种办法,查文献,找资料,理思路,终于王滔从肝脏MRI检查的一个不常用的序列上寻找到了突破。

“这个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各种正常的血管,但以前从未被应用于直肠癌的诊断上。经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个技术能够更精准客观地帮助我们辨别直肠癌是否存在癌栓,对淋巴结良恶性的判断也有一定的价值。最关键的是这项技术对设备和技术要求不高,下级医院也能完成,低年资医生也能熟练掌握并做出精准判断,方便推广应用。”王滔说。

凭借着这一技术项目,王滔和团队成功入选国家卫生健康技术推广应用信息服务平台技术备选库及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卫生健康技术重点推广项目,经四川省医学科技教育中心(川医科教评字〔2023〕004号)的科学技术成果评价,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面对复杂的病例和不断更新的影像技术,王滔时常面临挑战。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从未放弃。他坚信,只要不断努力,始终保持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精准医疗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与进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结果,让放射医学在现代医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