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G-X0o1tlUrCvIyK8s4kcvg
中共中央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学研深悟中共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上述强调,即从中切实感悟到:四川省要在未来五年协调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相关工作,就既应充分认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要义,又应切实研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举措。
鉴此,不妨从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相关目标说起
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同志在前不久召开的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作的题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的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四川省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工作中,将把加快城镇化步伐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要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虽然,乡村振兴和城镇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应知,城镇化是农民进城并且实现安居乐业的过程。农村人口减少会减轻国家支持乡村振兴的压力。
确实,长期以来,城乡关系一直是影响我国整体发展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的关键内容。随着工农关系的不断调整,城乡融合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发展总基调。2022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对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出更为细化的要求,从基础设施、产业带动、消费提升、县域农民工市民化等方面进行部署。
数据显示,2021年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但2021年年初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约45.4%。两项数据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大量在城镇工作的农民工并没有城市户籍。这也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短板,需要围绕以人为核心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等,加快实现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
而四川省要按王晓晖同志在该省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在未来五年要在把加快城镇化步伐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的前提下,通过采取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等具体举措,切实做好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相关工作,就既要充分认知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之要义,又要切实研判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之举措。
一、充分认知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之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而四川省要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上述要求去切实践行,就既要充分认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要点和要义,又要充分认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内动性和互促性。
(一)充分认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要点
1.城镇和乡村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有机体。两者在地理空间、人口结构、产业特色、公共服务、社区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另一方面,城镇社会和乡村社会共同组成了社会(区域)全部,两者相互支撑、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具有较强的相互依赖性和共生性。
2.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共同推动现代化发展。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具有目标的融合性。首先,从两者发展的整体性来看,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解决城乡区域差距的共同核心因素。其次,从二者内部关系来看,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先决条件。
3.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须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破解的相关难题:一是如何通过充分利用农村闲置资源而实现农村资源有效整合?二是如何通过提升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而实现农村全产业的发展?三是如何完善城市与农村人才流动机制实现现代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农业人才的双向流动?而只有切实破解了上述难题,才能顺利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在城乡融合中的发展。
4.乡村振兴是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成熟表现”。即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但同时又不能以乡村的荒芜、衰败为代价。相反,乡村高质量的发展更是新型城镇化推进下、城乡互促机制不断完善下的显著表现。只有达到乡村与城市互通发展,才能促进新型城镇化长久地推进。
(二)充分认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要义
1.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在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保障农业和工业、农村与城市同步发展,保障农村人口增收致富,共享在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镇人口一样的同等待遇。可见,构建统筹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新格局,须切实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展开。
2.乡村振兴工作与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皆是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以及现代化的途径,皆需着眼于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等。
3.不管是确保粮食安全还是增加农民收入,皆须依靠现代化的方式才能实现,而这也是乡村振兴工作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共同目标所在。
(三)充分认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内动性
1.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具有“内容互推力”。从四川省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基本上与我国近年城镇化率为60 %左右持平,发展空间仍然较大;与此同时,我省城乡人口收入差距较大也是目前城乡发展的主要矛盾,现阶段农业发展的核心还是农业的工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故此,四川省新型城镇化的继续推进,既可吸纳全省乡村持续发展过程中游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又可为构建全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利益联结机制,提供一定的相关保障。
2.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具有“产业互动力”。随着四川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周边农村的乡村休闲、旅游休闲、生态休闲等融合产业即具较大辐射作用。与此同时,四川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也为全省新型城镇化中产业升级提供基础。故此,通过充分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发展地域特色鲜明、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创新现代化的乡村产业模式,即可为四川全省新型城镇化推进提供了有力产业支撑。
3.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人才互吸力”。无论是城镇化的产业互动提升,还是农业农村现代化都不离开人才的构建,而人才资源的再分配,既构成了两者发展的基础,又构成了两者发展的下限。城镇中具备文化水平、生产技术的人才回流乡村,无疑将大大加快乡村现代化实施进程,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会再一次解放乡村劳动力,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又为新型城镇化进程补充了一定的劳动力资源。
(四)充分认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互促性
1、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通过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以及通过在产业融合、文化融合、生态融合等方面对两者协调推进的新要求,而实现两者间的互促共进。
2.实施乡村振兴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故此,只有实施乡村振兴与推进新型城镇化这两者间的互相“借力”,才能有效达到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双轮驱动”。
二、切实研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而四川省要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上述要求去切实践行,就既要拿出以县域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促进城乡融合之有效举措,又要拿出以加快补齐乡村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的相关有效举措,还要拿出打造城乡多元经济的相关有效举措——
(一)拿出以县域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促进城乡融合之有效举措
1.应拿出打造县域产业带动发展机制的相关有效举措。由于乡村振兴必须是城乡融合视角下的乡村振兴,而县域内城乡融合又是重中之重。故此,四川要以县域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即应拿出其促进城乡融合之有效举措。
2.应拿出加强县域范围就业吸纳能力的相关有效举措。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要求实施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故此,四川省各地即应以县域为核心载体,打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带动、物流渠道、销售平台、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城乡壁垒,为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提供了较好条件。
3.应拿出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相关有效举措。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在双循环格局下,随着乡村振兴实施效果不断凸显,县域居民,特别是其农村居民形成的强大消费能力,将成为县域扩大内需,稳定增长预期的核心主体之一。故此,四川省的各县域要加大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通过建立“多站合一”的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一点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等,以此打通县乡村物流渠道。
(二)拿出以加快补齐乡村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的相关有效举措。
1.应拿出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基本实现教育资源城乡快速均等共享的相关有效举措。为此,四川即应针对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加强教育政策支撑,引导教育资源的均衡流动,建立全省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2.应拿出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医疗卫生保障城乡快速均等共享的相关有效举措。为此,四川即应通过加快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合适的农村服务管理体系,整合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完善乡镇公共卫生网络,建设农村卫生服务站,并通过全省的划片服务,以期提高其有效性。
3.应拿出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城乡文化资源快速均等共享的相关有效举措。为此,一要统筹城乡公共文化的设施布局、推动文化资源重点向农村倾斜,通过广播电视涉农节目、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和宣传片等形式,加大对农村民间文化艺术的支持和宣传。二要持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联结机制,通过图书馆、文化馆等平台搭建,加强城乡之间文化资源的互动、共享和帮扶。三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通过加快发展线上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增强公共服务在城市、县城、小城镇和乡村之间的同步性,进一步缓解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关系。
(三)拿出打造城乡多元经济的相关有效举措
1.在发展方向上,应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要通过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农业产业空间重构,形成新业态、新品牌,凸显更高的产业附加值;二要建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产业融合技术链、产业链、生态旅游产业链等,以此实现四川省农村的综合向前发展;三要围绕优质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理念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促进四川省与国内外市场的对接;四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减少低端无效供给,拓展中高端供给,增加销路好、品质高、市场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品牌,推动形成“一县一业”的乡村产业格局;五要深入完善以农业特色产业为主线的跨行业产业链条,结合产业技术及内容全力打造产业品牌,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具有聚集性和品牌效应、并结合生态旅游等产业的跨行业的农业特色产业链条。
2.在发展途径上,应突出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途径和价值体现:一要根据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规划将村庄划分为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和搬迁撤并类村庄等不同类型,明确分类推进;二要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多元产业;三要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突破口,发展大田托管、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市场化服务,促进农业与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四要培育农村电商、数字乡村等“互联网+”新业态,鼓励社会力量利用互联网发展各种亲农惠农新业态、新模式;五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借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做法经验,做好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以期实现生态与农村农民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