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在九三学社成都市委会的组织下,我有幸到王选纪念陈列室现场学习,近期又通过“书香九三”荐书专栏阅读了《王选传》,让我对这位九三先贤有了更崇高的敬意、对“王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我们都知道,文字是文化的核心。通过汉字传输信息,传递中文信息,是电气时代中国文化传播的核心。然而当时汉字排版要通过“捡铅字”,工序繁杂效率低,还会带来伤害严重的职业病。如何将繁复的汉字笔画存储到计算机中,是当时最现实的要解决的问题。“748工程”给了王选一个机会,一次偶然的日本考察,让他发现原来在世界上计算机照排系统已经广泛应用。王选经过反复研究,大胆作出决策:跨越当时流行的二代三代技术,直接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要知道,西方从1946年发明第一代手动式照排机,到40年后的1986年才开始推广第四代激光照排,王选要使我国从铅排铅印直接跨入激光照排,一步跨越西方走过的40年。如果当时的王选只是走马观花地看完后没有对比,如果没有国家当时的“748工程”,如果王选没有选择用高效的高科技手段去改造一个行业,那就没有我们现今便捷高频率的信息交流。由此联系到自己,我们在面对工作上一些困难的时候,如果没有一定的关联考量、延伸探索,就很难出现创新的工作举措。作为一名年轻的社员,不能祈求命运的青睐,而是必须在命运给予的一个个挑战或困难前,抓对机遇,转化为工作当中有利的因素,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王选不只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实业家,参与创办了北大方正集团,提出了产学研结合的“方正模式”,这一思路也为后来的高校与企业合作开拓了新方向,为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开拓了新的道路。王选曾说:“一个应用性研究工作不做到商品,它对社会就没有什么价值”。这是他对工作的一种信仰,秉持“科技顶天,市场立地”的理念,他带领团队开创了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道路。
看完《王选传》,我忍不住感慨:到底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才能把常用的7600个汉字,收纳进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内。王选团队研制激光照排的过程,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国民经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和转变的时期,他在当时科研条件十分简陋、外国厂商大举进军中国市场、许多人自信不足、崇尚引进的困难挑战下,紧跟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时代脚步,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成为自主创新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这种百折不挠的奉献精神、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刻苦踏实的工匠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名九三社员,从王选身上,我意识到,人一生的成就和发展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成功要靠智力,靠努力,靠毅力,更重要的是靠自己的人生信条,哪怕在寻常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够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
王选院士生前的遗愿是年轻一代“超越王选,走向世界”。作为青年社员,我们要积极传承“王选精神”,带着王选院士生前的梦想,既仰望星空,更脚踏实地,接续拼搏努力,为助力中国科技走向世界,早日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