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只为10年前一句承诺,我与残疾特困群众走成了“亲戚”

  • 来源:绵阳市委
  • 作者:绵阳 王杨梅
  • 日期:2022-05-13
  • 浏览量: 240

5月11日,绵阳市安州区举办第三十二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区委副书记、区长童华建,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奎,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总工会主席蔡晓玲,副区长、区政府残工委主任蒋波等领导出席活动。

 

2022.5.13  王杨梅作助残报告.jpg

绵阳市人大代表,九三学社绵阳市委委员、安州支社主委,安州区委宣传部社科联专职副主席王杨梅作为“全国最美家乡人”受邀在活动上作助残演讲报告。她讲述了十年前与重残特困群众李露母女一次偶然相遇,坚持十年如一日地帮扶李露一家的故事,在座的领导和群众无不为此动容。2021年12月,因为坚持十年助残的感人事迹,她还荣获“全国最美家乡人”荣誉称号。

 

下面,请看王杨梅与李露一家的故事。

 

只为10年前一句承诺,我与残疾特困群众走成了“亲戚”

——“全国最美家乡人”王杨梅在“全国助残日”活动上的演讲

 

      鲁迅说:“有⼀分热,发⼀分光。”为别人点一盏灯,照亮别人,也照亮了自己。我们无法帮助每个人,但每个人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十年前的一天,那是2012年,当时供职于安州区社保局的我,如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单位,在大厅中偶遇前来帮母亲缴纳养老保险的李露,她纤细单薄的身躯微微卷缩,从她怯弱无助的眼神中,我敏锐地感觉到她需要帮助。通过了解,李露身患小儿麻痹症,父亲在多年前的一场车祸中去世,母亲高位截瘫,离异后的李露与母亲带着6岁的儿子,三人居住在花荄镇益昌社区30多平的廉租房里,一家三口仅靠每月1000多元的低保、社保艰难的维持着生活。母女俩不幸的遭遇和困难的生活触动了我,她们是多么需要帮助和社会的温情,当时我就告诉李露,“以后我就是你姐,我会经常去家里看你们。”因为这一句承诺,从第一次走进李露家到现在,十年间,逢年过节我都会抽时间上门看望,有时给李露儿子买新衣服、文具,有时买肉、水果和蔬菜,有时带去孩子的学费。当年6岁的李响,上小学一年级,如今已是一名16岁的职高学生。寒来暑往,我与李碧玉非亲胜亲,早已成了一家人。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总会在我耳边响起,“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我坚持用行动兑现自己的承诺。去年,在多方努力下李碧玉一家从33平廉住房搬进93平公租房,一安徽籍小伙也走进了李露的生活。阳光重新沐浴了这个家庭,一家三代四口就此开启崭新的幸福生活,看见李碧玉一家越来越好,为此我也感到开心和安慰。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今年4月21日李碧玉突然打电话给我,电话中的她泣不成声,只是喊“杨梅,救命……”。我一边安抚着她,一边聆听着她断断续续的哭述。原来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李露在安州区中医院查出疑是卵巢癌,已经腹水,病情十分严重,医生建议到绵阳市中心医院手术。这个不幸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李碧玉母女不知所措,只有相拥痛哭。我第一时间联系了九三学社绵阳市委副主委、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贾超,贾主任立即联系相关专家看报告后建议马上手术。李碧玉高位截瘫不方便、女婿在外地打工(2000元左右一月)一时半会儿回不来、孙儿李响在学校读书。于是我给单位领导请了一天假,全程陪伴李露完成入院前的所有检查,填表、缴费,楼上楼下,终于李露顺利住进了绵阳市中心医院,李露突然得病,让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回家路上我眼前一黑,差点晕倒在小巷里,跌跌撞撞回到了家。想着李露这次生病遇到的经济困难,凭个人单薄之力,无法帮助这个贫困的家庭,于是我马上在朋友圈发倡议书,登录水滴筹求助。募捐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支持,很快我将线上线下募集来的11000多元善款送到了李露手上,解决了她前期费用的燃眉之急。目前李露正在中心医院化疗,待各项指标降到规定范围后手术。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坚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倾力把群众期盼变为现实。数十年如一日,我与群众心连心,持续帮扶特困群众,努力争做困难群众眼中的贴心人,同事朋友口中的热心人。6年人大代表履职期间撰写关于教育、医疗、养老、生态环保、农业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等等领域的建议107件,其中5件列为市委市政府重点督办件,受到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人生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帮助李碧玉一家,以及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是快乐的,也用自身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往后,我将一如既往地服务弱势群体,服务大众,服务社会,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真情,充满爱,充满温馨。最后让我们共同倡导助残新风尚,开辟爱心新天地,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九三学社绵阳市安州支社  王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