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抗震救灾工作专报
第15期
九三学社内蒙古区委组织社员向广元地震灾区捐款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远在祖国最北边陲的九三学社内蒙古区委十分关心社中央“九地合作”的广元市的灾情,在收到广元的求救信后,迅速组织社员向广元献出爱心。5月29日,九三学社内蒙古区委向广元捐助的首笔10000元救灾款已到达广元市慈善总会账上。
特别报道:
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地质尖兵”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黄润秋抗震救灾纪实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主委黄润秋正在去办公室的路上。忽然间,大地剧烈抖动起来,教学大楼左右摇摆,烟尘四起,惊慌失措的学生象潮水般往外狂奔…他马上意识到发生地震了!“快到操场和空地,保持镇静,不要乱跑!”他冒着生命危险,快速冲向楼梯口,组织学生有序向安全地带转移……
从这一刻起,黄润秋再没有丝毫歇息。作为一名地质科学家的责任、智慧与激情,注定要和这场大灾害中460万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接下来的15天里,黄润秋有11天在重灾区一线视察灾情,核实排查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20余个;参加或主持各类中央、省、市灾情会商会、协商会15次;及时向中央和省上提交重大考察报告、意见和建议10余份;为成都市高校做地震知识专题讲座5次,受众达2万余人。
不顾个人安危,深入重灾区调查收集第一手数据
中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而这次里氏8.0级的地震必将诱发更多的滑坡、崩塌及堵江堵河等次生地质灾害,如果不迅速采取措施,后果将会十分严重。黄润秋心急如焚,迅速采取措施。5月12日下午,他紧急从成都理工大学各院系和实验室抽调精兵强将,组建8支抗震救灾专家组赴灾区一线收集情况。5月13日凌晨两点,第一批专家组奔赴都江堰市;上午,第二批、第三批专家组向北川县、什邡市前进;下午,第四批、第五批专家组向绵竹市、青川县挺进……
5月15日,在震中区余震频发,极有可能面临房屋倒塌、山石崩滑、堰塞湖溃决等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为了准确收集第一手数据,他毅然决定带队前往重灾区北川县城了解情况。在驱车离北川老县城约2公里处,由于受到交通限制,黄主席决定步行前进。当达到北川县城时,呈现在眼前的已是一片废墟:大片房屋完全被滑坡所掩盖,街道严重变形,不时有很大的裂缝或巨石挡路,多数房屋坍塌,剩余的建筑物也已摇摇欲坠……黄主席不顾个人安危,带领工作人员在严重破损的街道、河岸、房屋边穿行,拍照。
当了解到去苦竹坝电站的道路已经完全破坏,无法通行,即使绕行山路往返也需要四、五天的情况下,黄润秋仍不放弃,他以对科学和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走到离电站最近的地方,详细观察,并向当地干部和老百姓认真打听地质滑坡、崩塌及堵江堵河的情况。
17日,他再次带队深入什邡市红白镇了解次生地质灾害情况;18日到绵竹市汉旺镇、九龙镇;21日到彭州白鹿镇;22日到绵阳安县;24、25日, 到广元市青川县、朝天区;26至28日赴雅安市宝兴县、汉源县……
在短短的11天里,他几乎跑遍了绵阳、德阳、广元、雅安等市所有的重灾市县和部分乡镇。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5.12”大地震对我省各灾区的人员、房屋、交通等破坏情况以及次生地质灾害情况,排查了20余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为及时抗震救灾和下一步灾后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不遗余力,无私奉献,为抗震救灾献计献策
黄润秋专长地质工程及土木(岩土)工程,尤其擅长大型工程地质(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及重大地质灾害防治,是我国这一领域最优秀的青年科学家之一。大地震后灾区人民的巨大苦痛,社会的期盼,上级领导的信任,象一根根鞭子时刻敲打着他的心。此时此刻,他非常清楚自己身上所肩负的沉甸甸的历史使命。
结合长期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的经验和深入一线灾区的调查经历,他排除干扰,冥思苦想,冷静分析,针对一些关键问题和重要工作,大胆向有关部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要高度重视唐家山和苦竹坝电站堰塞湖、石板沟和东河口堰塞湖等重大隐患,有关部门要尽快采取措施,调派专人监测值守,争取抢在汛期来临之前,进行控制性处理,人为拓宽、疏通河道”;
“要高度重视青川县狮子梁、桅杆梁等地滑坡带来的重大隐患,注意随时做好监测和预警工作,一旦出现险情,及时疏散周围群众,避免人员伤亡”;
“在一些有地质灾害隐患的住房、学校、厂房周围,有关部门要尽快设置危险区域,限制人员活动,加强监测和预警,尤其遇到强降雨、暴雨时,要加强专人值守,一旦出现险情,马上疏散人员”;
“我不赞同将本次地震命名为汶川地震,因为本次地震并非仅发生在汶川境内,而且汶川县城不是震灾最严重的地区,科学来讲,这次地震应当命名为映秀北川地震”;
“地震发生后的家园重建一定要从这次大地震的灾害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着面对现实、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科学精神做好重建规划,特别应重视地震地质条件和次生灾害对安置点选择的制约作用”;
“龙门山山前的平原和靠山一侧坡鹿的局部缓坡地带,可以考虑在原址重建,沿三条主断裂带两侧一定范围的中、高山区需要重新选址”;
“青川县城应避开断裂带重新选址,否则青川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北川”;
“擂鼓镇处于北川断裂带上,不宜作为北川县城新址备选区”;
……
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些凝聚了他巨大心血、具有真知酌见的意见和建议让人眼前一亮,引起了中央和省上有关领导部门的高度关注,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普及地震基础知识,消除社会对余震的心理恐慌
“5.12”大地震主震之后,又发生了多次强余震,成都相当一部分市民和高校师生对此产生了严重的恐慌心理,有的担心余震会严重损毁建筑设施,有的担心在震中区可能发生更大的地震等等,这些给社会和学校正常工作秩序带来了严重不利影响。
针对这些情况,黄润秋挺身而出,相继为成都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2万余名高校师生作地震知识专题讲座,讲解地震产生的原因、此次地震的特点、关于地震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我市房屋抗震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他还利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网络沟通等多种方式,呼吁大家正确认识地震知识。
黄润秋认为,此次大地震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青藏高原)持续的推挤作用,强大的推挤力通过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西部的龙门山断裂带传递,导致这一地区产生持续的应力和能量积累,并最终超过了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央主断裂—映秀-北川断裂的承受能力,使其突然破裂,释放长期积累的应变能,从而形成大地震。
这次地震有几个鲜明的特点:震级大,国家公布为8级,高于唐山地震的震级,在四川近100年的历史上都没有过;持续时间长,约4分钟;震源深度较浅,约20公里;破坏大,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破坏部分来源于地震本身,同时由于地震引起的地质滑坡崩塌对房屋、交通、水利等也造成了巨大破坏。
针对部分师生对余震的担心,他说,这次地震属于构造地震,而绝大多数构造地震又属于“主震-余震”型,主震级别高,余震能级总体趋势是逐步降低。根据科学计算,地震级别每降低一个能级,其能量大约要降低32倍左右;降低两个能级,其能量就要降低约1000倍左右。而且地震能量主要靠波传递,衰减很快,在震中映秀主震时的裂度约为11度强,在成都市区的裂度只有6度左右。成都市区的建筑设防裂度为7度,高于此次主震时的裂度。如果在主震时,我们的建筑经受了考验,那么余震来临也不会有多大危险。他还形象地把余震比作一阵风,吹一吹就过去了,希望大家不必过分担心余震带来的威胁。
他说,由于我们甚至我们的前辈都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尤其是这么强的大地震,大家有一点恐惧是正常的,但希望大家通过正规途径全面科学地认识地震,坚持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把主要精力转向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主动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去,为灾区人民奉献自己的爱心和力量。
黄润秋副主席深入浅出的讲解,受到了成都市各高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志强说,他的讲解就像一场及时雨,消除了大家心中的误解和疑虑,减轻了心理压力。
每天休息三、四个小时,连做梦都在想防灾治灾的事
工作,工作,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二十多年来,黄润秋几乎没有节假日,没有寒暑假,每天常常从早上工作到深夜一、两点钟。在成都理工大学的校园里,老师们都知道,晚上最后熄灯的房间肯定是黄润秋的工作室;连夜晚巡逻的保卫人员也知道,深夜一个人走在寂静的校园路上,匆匆往家属区赶的往往也是黄润秋。
“5.12”大地震之后,黄润秋更忙了:频繁参加各种抗震救灾会商会、协调会、工作会;一有空就到灾区一线查看灾情,收集掌握基础数据;不停地给专家组和有关部门打电话了解汇总情况;一坐下来,就开始撰写工作报告建议。他经常勉励手下的工作人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是祖国、是灾区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多工作一分钟,就可以为灾区人民多做一份贡献。
从5月12日到现在,每天休息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用同事的话说,黄润秋连吃饭、走路甚至连做梦时都在想防灾救灾的事。这是黄润秋5月19日的工作记录表:
0:00-4:00,参加省上“抗震救灾工作会”;
8:30-9:10,在成都理工大学传达中共四川省委常委会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精神;
9:40-10:30,在九三学社四川省委机关部署救灾工作;
11:00-12:30,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参加“灾后重建工作会议”;
13:00-14:30,撰写赴德阳什邡市、绵竹市考察次生地质灾害的情况报告;
15:00-17:00,在四川省科技厅参加“次生灾害预警和防控专家会”;
17:30-19:00,为电子科技大学全校师生作地震知识专题讲座;
21:00-23:00,参加省上“抗震救灾工作会”;
23:00-,机动安排
……
同事们经常听到黄润秋抱怨:不知为啥这段时间老是睡不着,一躺下,眼前就是北川呀、青川呀、汶川呀那些地方的堰塞湖、地质滑坡画面,生怕哪里考虑不周出了问题;翻来覆去,老是想事情,老是担心,最后还是觉得起来再看看比较踏实……
这就是黄润秋,一位普普通通、不知疲倦、无私奉献的“地质尖兵”的真实写照。
抗震救灾,旺苍九三社员在行动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情发生后,九三学社旺苍支社及时地与16位支社社员取得了联系,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家庭受灾情况。同时,对九三中央定点联系的木门小学和东河镇双峰村的受灾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战斗在各条战线的社员,迅速投身于抗震救灾,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以各种形式表达着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和关爱。
纪检监察战线的社员陈三勇立即到乡镇核查灾情,同时监督救灾款物的发放。
医卫战线的社员陈文,于5月12日下午4点迅即赶赴旺苍县受灾严重的五权镇了解灾情,采集第一手资料,并到镇卫生院看望慰问病员、伤员和医务人员。
农业战线的社员何三美、昝文明,深入万家、盐河、福庆、三江等地查看灾情,指导群众搞好灾后重建,并在5月20日,帮助白水镇快活村一社的农户抢收小麦。
水利战线的社员胡兴荣、王睿,积极赶赴各乡镇水利工程现场,查看险情,调查灾情,落实方案,确保无险情发生,对已经建成和在建的水利工程制定应对措施,特别是位置重要、病险水库和有险情的水利工程实行重点监控,跟踪落实,保证汛期工程安全,并对受损的农村供水设施进行抢修,制定临时供水措施,加强水质检测和监测,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民政战线的社员王杨梅,认真做好旺苍火车站接收全国各地运来的救灾物资,搞好堆放在老年活动演练厅救灾物资的存放、分发,既当仓库保管员,又当接收、分发统计员,还当下货、上货的搬运工,饿了,就在外边买袋方便面充饥;渴了,在街边买瓶矿泉水解渴;困了,在货物边小凳上打个盹,顾不上料理在绵阳因地震造成的危房,也顾不上看一眼寄住在绵阳的孩子,就这样昼夜奋战,连续作战,保障物资的安全发放。
……
自5月12日以来,九三旺苍支社的社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没有礼拜天,没有节假日,尽心尽责,超负荷运转,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而忘我工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员们在自身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伸出了援助之手,对灾区捐资在100~400元不等。社员王杨梅、陈文分别捐赠衣物30件、15件。社员陈文还为灾区献血400毫升,充分展现了九三学社以大局为重,以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为重的光荣传统,彰显了九三社员情系灾区,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九三学社社员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情况统计表
(6月2日统计新增数)
捐款数额(元) |
捐赠物资 |
所捐款物总价值(元) |
||||
衣物(件) |
棉被(床) |
药品(箱) |
其他 |
物品价值总计(元) |
||
37840 |
|
|
|
|
|
37840 |
泸州市九三学社社员捐款37840元
报送:九三学社中央 政协四川省委员会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抄送:九三学社各市(州)委 省直工委 各直属基层组织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编 2008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