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文彰屹:进一步提高政协建言质量研究

  • 来源:九三学社成都市委
  • 作者:文彰屹
  • 编辑:研究室
  • 日期:2020-09-29
  • 浏览量: 269

2018年3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指出,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2019年9月,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准确把握政协履职方式方法,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全面增强履职本领。如何提高政协建言质量,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政协委员作为政协组织的主体,切实履行好委员职责,充分发挥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自觉树立和展示政协委员良好形象,提高政协建言质量,是新时代党和人民对政协委员寄予的厚望、赋予的重托,是政协委员新的历史使命。

一、如何寻找好的建议点

(一)找准支点,搞清楚人民群众“信什么”

信任是撬动群众对我们工作理解、支持和配合的有力支点。政协委员去调研时,面对不同群体的不同诉求,面对各方不同的声音,面对错综复杂的历史矛盾、人民群众的强烈疑惑、部分群众的对立情绪,怎么办?只有取得群众信任,才能收集到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呢?首先,我们应该根据平时掌握的群众诉求,全面系统地考虑好应该为群众做什么,并且细化路径设计,确保从操作层面可以做到位;然后,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利用不同的渠道,把握不同的节奏,反复、耐心地向群众去“说”,让群众有一个接收信息、消化信息、反馈信息、相信信息的认知过程。具体而言,从工作的立足点上做到对群众将心比心、发自内心、一片爱心、无愧于心;在呼应群众诉求上做到坚持标准、实事求是、兼顾诉求、消除疑虑、全力惠民。

(二)关注热点,搞清楚人民群众“怨什么”

要获得准确的社情民意,需要深入基层,实地调查,放低姿态,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分析,善于总结。只有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才能在乎人民群众的痛点,才会想办法去疏解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才可能通过建议渠道为人民群众化解这种怨恨。比如疫苗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都是群众强烈关注并引发广泛情绪的问题,如何去梳理群众的这种情绪,关注他们所思、所想、所怨,也就抓住了当前热点。

(三)抓住重点,搞清楚人民群众“盼什么”

只有搞清楚人民群众“盼什么”,才能在源头上理清楚应该为人民群众做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最大的盼望,就是过上美好的生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也是政协建议信息的重点。

二、 如何形成高质量建议

在实践中,如何处理好建议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做到既广开言路,充分尊重和保护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积极性,又坚持建议以质量求发展,可以通过“三个着眼”明确方向,“三个着手”抓好落实,“三个努力”打造高质量的建议。

(一)“三个着眼”明方向

一是着眼于新时代新要求。要按照省、市委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成果的部署要求,秉持“无愧新时代”的信念感,静下心踏上新征程,重视建议案、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抓好时事政策、理论素养方面的学习,切实提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着眼于当前社会新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关注的光圈变大了,问题的对焦却更精准。如何改善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发展差距、如何协调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等等、都需要在建议过程中紧扣新矛盾、瞄准新目标,进行深入思考。

三是着眼于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有期待,政协就有行动,建议就有方向,好的建议是以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为根本。

(二)“三个着手”抓落实

一是着手与群众交朋友。政协委员的本身来源于群众,但政协委员的产生来源于界别。政协委员既是委员又是群众,拥有双重身份。所以,政协委员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他们联系群众,是社会各界的代表,更是各界群众的代言人。政协委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交朋友,争做为百姓奔走呼吁的知音,成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有效发挥其重要作用。要构建委员联系群众的常态化制度,引导政协委员目光聚焦向下,精力分配向下,回应群众关切,切实架起委员与群众的连心桥。

二是着手于深入实地找对策。办法多在现场,智慧藏于民间。许多政协委员都有一个共同体会:真正好的建议、提案,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写出来的,而是用脚到大街小巷、城区近郊一步步走出来的。调研的过程既是摸清实情的过程,也是问计问策于民的过程。要善于从群众口头语中捕捉改革的方向、提炼调研的课题,诸如建设优质中小学教师队伍、运用区块链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等等。

三是着手在更大范围内谋划对策。在政协人才库、智囊团中,聚集着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不少委员还具有专门优势,熟悉法律,懂得科学,了解经济,善于管理,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若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出建议,就必须有大视野、大格局,真正放眼世界发展大势,置身全国和全省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长久之策。要聚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有的放矢,靠船下篙,项目化、清单式列出接地气、可操作、“干货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措施。

(三)“三个举措”助高质

一是及时梳理,提出高质量建议。梳理撰写过程是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的重要环节。群众是由众多个体组成的,他们反映的意见涵盖方方面面,如何才能把握重点,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建议,关键要做到及时梳理,把握重点。要对群众建议及时归纳分类,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选择民众呼声最高的建议。在撰写过程中,政协要加强对委员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善于把握问题的本质和重点,选择具有全局性、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明确提出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解决措施,并撰写形成最终建议稿或调研报告。

二是加强协作,汇聚多方优势。加强同高校、科研机构的内外协作,搭建各方合作的交流平台,达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加强协作、联合调研,既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又有利于政协博采众长,广开言路,形成整体合力。对区域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需要共同探讨、相互配合的课题,应加强与有关县市区政协的联系,共同开展调研,实现互助互补,增加调研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应加强与被视察单位的沟通联系,及时协调解决调研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此外,还应虚心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的优秀做法和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长见识,激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感,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

三是健全机制,形成良性循环。为了提高委员调研工作的实效性,一是制订、完善调研成果转化约束制度。政协的意见、建议,对党政部门约束力不强,需要党委政府与政协共同研究相关制度,明确意见、建议由谁承办、由谁督办、何时办结、如何考评反馈等,促进相关部门主动吸纳、自觉落实。二是狠抓跟踪问效,完善督办制度,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对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促进落实。三是完善调研资料整理归档机制。在调研工作基本结束后,应按照一定的类别,对原始资料、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建立调研数据库,为今后相关建议提供权威、高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