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江林,1984年6月生,四川渠县人,2014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金牛区委员会三支社副主委。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高级工程师。
默默坚守一线的勘探者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原油进口国,逐年攀高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的能源安全。何江林作为自然资源部直属西南地区公益性油气调查队伍的一员,时刻不忘肩负的使命,自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坚守一线的油气地质调查与普查工作。先后参与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与四川盆地常规油气、页岩油、油砂、天然气水合物、页岩气等多种油气资源调查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与青年基金各1项,部局级项目2项,重点实验开放基金1项,参与自然科学基金、自然资源部和横向市场项目20余项。第一作者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提交专利申请3项,获单位年度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次,获单位十大优秀青年与年度五大优秀青年学术报告各1次,受邀为《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网评专家,审稿20余篇。研究课题获德国地学中心(GFZ)资助,于2018年受邀赴德学术访问半年。同时,多项研究成果被实践证实,如2010年在羌资3井岩心编录的基础上,首次将温压定量模拟技术引入对藏北托拉木地区水合物稳定带深度、赋存形式、分布规律的预测,2012年发表于《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在2015年被QK-6与QK-7井钻探证实,预测误差小于1米。并创新的提出外源补给型页岩气富集模式,为探索突破现有页岩气行业瓶颈提供了有益借鉴。
积极建言献策的践行者
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命脉,而中国能源以化石能源消费为主,占比约85%。个别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与地质灾害的相互关系已成为涉及民生的一大热点话题。如2018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9.8%,严重威胁我国的能源安全,而页岩气年产量约100亿立方,为降低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作出了不菲贡献。随着国际权威学术期刊《Nature》、《Science》等报道,部分地震与页岩气开发密切相关,国内民众对页岩气开发与地震相关性的关注日益高涨。同时,国内尚缺乏对页岩气开发诱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体系,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如:2019年2月四川省荣县两日内连续发生三次4.3级以上地震引发民众对页岩气开发安全性的高度质疑。
作为油气地质研究的何江林,不仅熟悉国内页岩气勘探发开现状,同时也对四川盆地地质条件和地震发生的规律有一定了解,其认为不同地质条件下,页岩气开发与地质灾害的相关性迥异,如:目前我国最大的页岩气田—焦石坝页岩气田自2012年开采以来,尚未发现与页岩气开采相关的地质灾害发生。为此,撰写了相关的社情民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2020年,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上升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第四极”,如何保障双城经济圈建设能源供应,成为一大区域性发展战略问题。其积极调研成渝及周边地区常规能源与新能发展瓶颈,撰写了“关于推进成渝经济区打造区域性国际能源枢纽中心的建议”被成都市常务副市长谢瑞武同志批示,获成都市发改委对接推进。
自2015年担任九三学社成都市城区三支社议政委员以来,其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社情民意、调研报告等12份,调动社员提交社情民意、调研报告、征文等40余篇。其所在基层组织建言献策的数量与质量均得到了大幅提升,个人参政议政能力逐步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获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年度信息和《党外人士意见建议》先进个人、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员会年度优秀个人各1次。2018年12月,参加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学习;2020年4月,被推荐进入四川党外建言献策专家智库;2020年6月,被纳入金牛区政协委员后备人才库。
何江林说,在履职过程中,他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短板,“下一步,我将进一步增强‘四种能力’,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建言献策,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