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30日 星期六

蓝色多瑙河,是轻轻流淌的深情

  • 来源:九三学社绵阳市委
  • 作者:赵倩颖
  • 日期:2016-08-19
  • 浏览量: 399

 

2014年7月23日,江油市殡仪馆悼念厅庄严肃穆、摆放着鲜花,蓝色多瑙河乐曲低回,大厅上方显示屏显示“沉痛悼念夏觉中逝世”黑底白字,横幅下是九三学社绵阳市委原老主委夏觉中的遗像,夏老的遗体安躺在鲜花翠柏丛中。

夏觉中一生行医,因喉疾逝世,享年82岁。提起 “夏老”,长钢人都知道,而且都能充满自豪地说上几段他的故事,仿佛这个长钢职工医院的老医生就是他们自己家里的亲人或邻居。其实他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 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外科主任医师,终身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九三学社绵阳市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九三学社绵阳市第三、第四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成都市十届人大代表,绵阳市一届人大代表,政协绵阳市第二届委员会常委、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四川省第六、七届委员会委员。先后在上海附属仁济医院、第一人民医院,江油攀长钢总医院工作,从事医疗事业长达五十多年。在此期间,曾任泸州医学院兼职教授,攀长钢总医院外科主任等职务。

深深的羁绊

夏觉中同志1956年从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上海的两家大型医院工作,生活工作条件都十分优越。1970年,长城特殊钢公司(现攀长钢)组建职工医院,夏觉中自愿报名来到西南一隅艰苦清贫的长钢总医院工作,一干就是44年。数次回上海的机会被他默默放弃,因为他已被这些人和山山水水所羁绊。

在他生病住院期间,以前医治过的病人很多都来探望他,为他祝福。几十年行医生涯中,他不断总结手术经验,让每次手术都近乎完美,亲自查病房,上手术台,一直保持着和病人的良好关系,许多人慕名而来只为挂上响当当的“夏老”专家号。是他们见证了他从年轻到年老,从健康到病魔缠身,走完一生。他用青春和热诚迎来了尊重,成就了人生,也成了长钢人耳熟能详的“夏老”。

永不退休的人

2005年以来,他先后患喉癌和肠癌,进行了3次手术。他是热心的“病人”,利用生病的经历,从死亡中走出来的坚强,鼓舞着那些绝望的病人,甚至还给未住院的一名癌症患者写长长的信,鼓励她,支持她。他是一位“不听话”的病人。他会在长达一个月的发声不正常的情况下,仍坚持工作;在术后几天,不好好休养,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会在身体不允许、年岁以高的情况下参加抗震救灾活动。他更是一个“有个性”的人,虽然生病退休后上不了手术台,但他仍然要求医院给他安排每周一次的门诊和每周五早上参与大外科的专家查房、会诊,成为医院“永不退休的人”。

九三人的情怀

与九三结缘的他致力于参政议政和党派发展事业,是绵阳九三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先后向各级人大、政协提交个人提案、议案30多篇,调研报告10余篇。从社务工作主战场退下来后,他仍然十分关心各级九三组织的健康发展,多次为社绵阳市委提建议和意见,促进社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完善。2009年,江油基层委员会换届期间,部分老同志对个别人选有不同意见,夏觉中同志不顾个人身体健康状况,主动挨家挨户上门给老同志做解释工作,为江油基层委员会顺利换届尽到了一份责任。此外,他还积极参加社市委、江油基层委员会组织的科技、医疗、法律、文化“四下乡”活动,每年的活动现场都有他的身影。他是参加绵阳市第十七届“科技之春”活动年龄最大的义诊医生;是2008大地震中坚持在抢救一线抢救病人的“癌症患者”。他还常常给基层组织负责人讲,“只要需要我,只要我能走得动,我每次都要参加这些活动,我要为基层的群众做些实事。”

旋律轻轻流淌

命运似乎并不偏爱他。文革中他从一个外科医生被匾为清洁工;经历两次丧妻之痛;步入老年后又经历两次癌症之难。可他没有成为困难与病痛的刀俎之肉,先后在各种报纸、网站发表散文近100篇,出版散文集一本。

就像夏老临行嘱托的那样,“告别仪式不要奏哀乐,要奏蓝色多瑙河、梁祝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样的曲子,骨灰撒入涪江,顺流而下回到上海家乡”。面对死的坦然和浪漫,没有对生命透彻深刻的理解,高远的思想境界和良好的修养是办不到的。蓝色多瑙河,是轻轻流淌的深情;那些旋律,让我们触及灵魂、涤荡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