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每当看见这座山出现在面前,我的心情就不由自主地变得激动起来:再过半小时就可以见到在村里挂职的战友啦!每次进村,我都为这座小山村的变化而喜悦,为我们在这变化中接续奋斗而自豪!我给这座不知名的山取了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同行山!
朋友圈里的“统战部长”
翻过山脊,我那亲爱的战友、该村第一书记姚悦已经迎了出来。“欢迎呀,我的设计大师!”他略瘸着腿,还是像部队那时一样,不轻不重的给了我一拳。
“腿咋样呀,我的姚书记?”我赶忙上去搭手,也按老规矩还了他一拳。姚悦的腿伤是在一次走访贫困户时因路陡湿滑摔伤的。住院期间,他没有告诉家人,首先通知的是我这个搞工程设计的战友,让我对村里的道路进行改造设计,让村民出行更加方便、安全。说实话,我当时心里酸酸的,马上就把他这个伤员的“指示”排到了工作日程的第一位。
姚悦就地转了一圈:“早好了早好了!”旁边的村主任接过话埋怨地说:“姚书记是腿都没好利索,就又回到岗位上啦!”
“不说这个。你看,这就是咱们的综合楼!”他把“咱们的”三个字说的怪自豪的。
怪不得他自豪。这是他走马上任办的第一件大事。这个城里娃,刚到村上时被简陋落后的设施条件震撼到了,也深深忧虑于农村文化建设无场地无经费无条件。必须改变这种现状!他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还发动自己的人脉关系,用现在的话来说叫积极整合各方资源,誓要把村委会综合楼建出水平!这不,我这位搞工程设计的战友就是这么“入伙”的。在朋友圈里,我们都管他叫“统战部长”呢!
乡村振兴中的先行军
走出村委会,姚悦带我沿着新修的村道走了一圈,看看村里发展的茶园、果园。他指着前面山头的茶园:“今年光茶叶,村上人均就多增收了1500元,年底通过脱贫验收完全没问题!”
看着他兴奋的样子,我忍不住打趣他刚上任时对产业扶贫一片茫然的可怜样。不懂产业就学,请外援,下功夫,姚悦使尽了浑身解数,请来了市级部门和高校的农业专家,毕恭毕敬地请教;把有限的工作经费用到刀刃上,率队到发达地区学习经验。一来二去,他这个“门外汉”成了“农业通”,带领村民将村上的产业搞得红红火火。
“姚书记,你可以哦,继续大展宏图!”“那是当然!”他对着这一亩三分地“指点江山”:下一步,村上要建一处茶叶加工厂,再建一个采摘体验园,找准优势发展乡村二、三产业,“让村民能够真正实现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是心系群众还是心系自己,是为群众谋利益还是为自己增筹码,我看着老战友的意气风发,微笑中一切都了然于胸。
乡村文化建设的幸福堡垒
回到村委会综合楼,我看到墙上挂满了村上获得的各类殊荣——“先进基层党组织”、“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卫生村”……综合楼内部设施齐全,既有村两委办公活动场所、党群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综治调解中心,也有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卫生室、计生服务站等。我还专程欣赏了村里举办的喜迎建国70周年文艺演出的视频。村民们的文艺表演虽然说不上有多专业,但却很接地气,透过热热闹闹的场面,我看到了村民红红火火的生活,看到了乐观积极的精神面貌,看到了新时代乡村生活的温馨美好。我对自己说:不要小看扶贫成果的任何一栋楼、一条路、一个茶园、一个干部,正是这些支撑了群众的脱贫观念,打下了他们新生活的基础,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指数,成为村民们真真切切的幸福堡垒。
姚悦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珍贵的集体照。在村委会综合楼落成时,曾在方方面面予以帮助的上级领导、资助单位代表、热心人士、朋友等,许多人在百忙之中来到现场,我也忝列其中。就像姚悦在许多汇报材料里所写,村里的变化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努力是分不开的,是社会这个大家庭给予的,在这样的群策群力下,“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人间乐园何愁不成为现实?
夜里,我们回到宿舍。我把姚悦的妈妈为他包的粽子交给他。我知道,今年初,姚悦的妈妈因病入院近半月,他未向组织请一天假,把满腔热血都洒在了乡村脱贫攻坚事业中,是对群众充满真情而不是恻隐之心,是政治责任,也而是价值取向。喝着微辣的小酒,我的眼睛也湿润了起来。在脱贫攻坚路上,像姚悦这样的扶贫干部有许多,他们争当创富、带富“先行军”,在乡村振兴中挑大梁、打头阵,却常常牺牲与家人的团聚,舍小家顾大家,把冬天推远,把春天拉近,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些故事是举不胜举的,它们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在昨天、今天并将延续到明天以至将来。
踏上回程时,我深切地拥抱了一下我这位可爱又可敬的战友,像极了当初退伍时分别的情景。在回程的车上,我回望着远去的同行山,心中默默地对我的战友说,扶贫路上,你我一直同行,从未分别。
作者简介:
辜志兵,九三学社社员,四川省人大代表,现任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