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向创新开源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在希望的田野上(利州支社).jpg
利州区金洞乡石青村曾是利州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山高坡陡、地势偏僻,无支柱产业。九三学社利州支社在利州区委的坚强领导和社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勇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创新“1234”助力模式,开启乡村振兴产业、智力、保障和技能四大源泉,助力石青村全面振兴在希望的田野上。
打造“一个基地”,强化振兴乡村“产业源”。乡村振兴,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九三学社利州支社积极探索基层民主党派参与精准脱贫、促进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累计投入60万元,创新“合作社+大户+贫困户”模式,打造石青村“同心帮扶示范基地”,引进宁夏鑫源东麓葡萄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投资建设金耳产业园项目2个,辐射带动50名群众发展木耳、金耳、香菇等产业,实现年产值84万元以上,贫困户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真正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劳作中感受创造的价值,成为乡村经济发展主要获益者。
聚焦“两支队伍”,拓展振兴乡村“智力源”。凡事必先有人气,才有生机。九三学社利州支社在助力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坚持“造血型”和“输血型”人才两手抓、两手硬,让他们成为“知之好之乐之”的振兴主角。一是充分发挥群众主力军作用。九三学社利州支社深入推进“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坚持从问计于民中谋划脱贫良策、从群众首创中汲取振兴智慧,10名社员实地开展调研4次、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3篇,用于指导石青村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践。其中,《九三学社广元利州支社深入金洞乡石青村创新开展精准扶贫》等文章被九三学社中央网站刊发。同时,建立九三帮扶石青村“人才库”,吸纳当地种养殖“土专家”“田秀才”12名,开展技术指导10次,打造群众家门口的乡村振兴队。二是积极吸引外来人才。九三学社利州支社依托“九广合作”人才资源共享平台,邀请4位专家教授实地到石青村金耳产业园开展调研指导,达成建立专家联系点、帮助提供名特新优品种、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培养、规范农业合作社建设等意向性帮扶合作协议,真正为乡村振兴引来源头活水。目前,石青村农户获平台内专家实地或在线指导60余次,解决种养殖技术、市场供销等问题100余个。
筹措“三项资金”,夯实振兴乡村“保障源”。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考卷上,“钱从哪里来”是必答题,也是一道有难度的题。九三学社利州支社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多方筹措资金,确保乡村振兴的巧妇有米下锅。一是争取帮扶资金。九三学社利州支社坚持从最薄弱环节、最突出问题入手,协调160万元补齐石青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硬化村组道路4公里,争取15万元加大石青村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投入、高标准新建村卫生室1个,积极对接产业项目2个、整合涉农资金100万元,真正确保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二是统筹工商资本。九三学社利州支社通过签订资助协议等方式,为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搭好桥梁、建好舞台,引导广元市瑞康隆食品有限公司、宁夏鑫源东麓葡萄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投入社会资金37万元,用于石青村金耳、香菇等产业发展,年均产值达84万元以上,激励和召唤了大量城市工商业者投身农村广阔天地。三是社员自筹资金。积极动员15名社员履行社会责任,以捐款等方式自筹资金3万元,支持石青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同时,积极组织广元口腔医院、邓玲牙科等4家社会力量开展关爱石青留守儿童系列主题慰问,慰问金额达5万元。
抓实“四类培训”,提升振兴乡村“技能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九三学社利州支社以人才库为依托,强化技能培训,提升石青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一是以产业为核心,实施重点培训。以食用菌产业发展为重点,组织农户食用菌种植、病虫害防治、产品初加工、市场营销、电商销售等技能培训6场次。二是以带动为重点,实施示范培训。支社致力于以示范带动推动石青村产业技能培训,先后举办了专合社带头人组织管理培训、专业大户培训等2期专题示范培训班,培育种养殖大户16户。三是以问题为导向,实施拓展培训。针对大多数贫困群众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文明礼仪模糊等问题,大力实施“技能+”拓展培训,先后开展“技能+法律”、“技能+文明礼仪”等培训3场次,着力提升农民群众法律意识、文明礼仪素养。四是以长效为目标,实施常态培训。支社推动制定常态化培训制度,并按季度组织农户参加培训,参训农民累计达200人,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80余人,促进石青村产业发展拥有长效技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