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连日的阴雨之后,三月底的蓉城暑气渐浓,3月24日至28日,我有幸作为眉山九三学社新社员走进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开启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会组织的为期五天的“寻根铸魂”之旅。这场培训既似一扇窗,让我窥见统一战线百年风云;又如一面镜,照见自身作为民主党派成员的使命与不足。从理论课堂到实践基地,从历史烟云到时代浪潮,这场思想与行动的双重洗礼,让我对“九三人”的身份有了更深切的体悟。
一、能力突围:参政议政与宏观经济齐飞
培训聚焦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能力提升,系统学习了提案撰写、社情民意信息提炼等实务技能。我深刻认识到参政议政需立足自身领域,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作为基层工作者,未来需主动关注政策动向,将老百姓的“微观问题”与社会的“宏观需求”结合,真正实现“双岗建功 ”。
宏观经济课程从全球产业链重构、新质生产力培育等角度剖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创新潜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这启发我,作为新社员,应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探索创新路径,助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格局重塑:陆港现场与廉政建设一色
站在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大屏幕前,我直观感受到“一带一路”倡议下内陆开放高地的蓬勃生机。铁路港的智能物流体系、跨境贸易平台,展现了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这里不仅是“一带一路”的物理节点,更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微观样本。
科技的发展不是腐败的温床,党风廉政课上,我深刻体会到,九三学社作为参政党,必须将纪律建设融入组织发展的全过程。无论是党派工作还是本职工作,都应严守底线,做到“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今后,我将以九三先贤为榜样,将严谨的科学精神与廉洁自律的品格结合,在履职中树立“九三人”的良好形象。
三、历史寻根:绣川书院与统战历史共响
踏入绣川书院的那一刻,千年文脉仿佛触手可及。庭院中的海棠树见证过各个时期知识分子的慷慨陈词。当授课老师讲述起前辈先贤的故事时,我突然意识到,脚下这片土地正是知识分子们精神的活态传承地。作为新时代社员,我们不必再像前辈那样在战火中办刊立说,但如何在短视频时代讲好统战故事?如何在实验室里践行科技报国?这些问题叩击着我的心灵。
绣川书院这座千年学府承载的“经世致用”精神,与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宗旨不谋而合。四川统一战线历史教学中,我了解到了多党合作制度在川实践的光辉历程。从抗战时期民主人士的救国壮举,到新时代统一战线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案例,我深切感受到“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深刻内涵。
本次培训既是一次思想的淬炼,也是一次行动的动员。我深刻领悟到,成为九三学社社员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未来,我将以“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自勉,立足本职工作,深耕专业领域;同时积极参政议政,将理论中的“冷板凳”与社会需求的“热课题”结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