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投稿
网站信息搜索:
关于建立四川省人才开发投入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市场化国际化提升期,也是跨越发展爬坡上坎的关键期。“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大力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然而,由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财力支持有限,人才开发投入不足、效益不高等瓶颈因素又在客观上制约了人才开发的进程,阻碍了人才强省战略的顺利实施。针对这一突出问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开展深入调研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我省人才开发投入基本现状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省级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完善人才开发经费筹措机制,努力增加人才投入,使我省人才投入保持了较快增长,经费投入总量有了较大增加,为进一步推进和加强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一)公共财政投入现状 人才开发的公共财政投入主要包括:教育经费、科研经费、医疗保健、财政拨款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以及省级财政人才开发的专项经费。据统计, 2005年到2007年我省人才开发的公共财政投入从368.44亿元增长到616.26亿元,增长67.26%。 2005-2007年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从160.34亿元增长到292.86亿元。以2006年为例,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为203.7亿元;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6.65%,略高于全国15.18%的平均水平;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2.79%,低于全国3.01%的平均水平。而当年我省人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仅为277.90元,远低于全国440.91元的平均水平,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28位。 2005-2007年科研经费从138.64亿元增长到207.76亿元。以2006年为例,全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总量为14.6亿元;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08%,远低于全国2.2%的平均水平,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第21位;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GDP的比例为0.16%,远低于全国0.32%的平均水平。 同期,医疗保健经费从55.49亿元增长到98.87亿元。财政拨款单位职工培训经费从13.75亿元增长到16.32亿元。人才开发的专项经费从0.22亿元增长到0.45亿元,近三年来,四川省设置了多项人才开发专项经费,其中“天府英才工程”资助项目31个,总金额近2000万元,是目前最大的一项人才开发专项经费。 (二)市场投入现状 四川省人才开发的市场投入是指除公共财政投入之外的各类投入,包括企业、人才本体、人才开发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的投资和捐赠。 企业和其他非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人才培训投入主要由单位从职工工资总额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人才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训、引进、奖励等。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省目前有民营企业26万多家,平均每个企业的年培训经费为5万元,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还需要加大培训投入力度。 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是衡量人才本体投入的一个主要量化参考指标。2007年四川省城镇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1031.8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7.35元,其中教育支出513.85元,家庭文娱耐用消费品支出221.29元,文化娱乐服务支出296.67元。 目前省人事厅审批成立的人才服务机构均为非公有制企业,近年来人才服务机构的资产总额、年产值及利税等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资本对人才开发中介业务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大。社会各界对人才开发的投资捐赠,主要集中在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和高校学生的奖励资助方面,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良好势头。 二、我省人才开发投入存在的问题 纵向比较,近年来我省人才开发投入工作取得了不斐成绩;但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横向比较,我省在人才开发投入总量、投入结构等方面,尤其是在投入规范管理、投入效益以及建立健全人才开发投入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亟待加强完善。 (一)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有待优化 我省人才开发投入总量不足,投入重点不突出、结构不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不高。特别是对高技能人才、高技术人才、农村实用型人才的投入不够。虽然制定了“高层次复合人才工程”、“天府英才工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农村人才培养工程”等重点项目,并针对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实施了人才开发投入计划,但这些计划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缺乏一个核心的实施对象和层次化布局,使得人才开发的投入力量比较分散,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 (二)缺乏科学预测,规划工作有待加强 目前,我省还普遍缺乏量化的投入预测规划,投入多少,怎样投入,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在投入的需求方面,所做的科学分析研究还不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度不高。在人才投入的方向和领域、投入的总量和重点等方面的预测和规划力度不够,政府投入与市场投入的比重和职责划分不清。 (三)缺乏有力保障,政策环境有待改善 我省人才开发投入还缺乏有效的引导和保障机制。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在人才开发投入的渠道和管理方面缺乏有效保障。在投入的手段上面,还未能结合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创新。同时,对于人才开发投入的主体,也缺乏一定的政策引导,尚未引入市场化的开发投入方式,没有形成以政府和企业为主导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 (四)缺乏有效监督,开发效益有待提升 在人才开发投入机制的监督方面,我省现行的监督主体与被监督主体还属一体化的状况,使得监督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各级组织监督的作用发挥尚不充分。从人才开发投入的效益评估上看,没有建立投入产出考核体系,存在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所投入人才的密度和质量与产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 三、构建人才开发投入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省人才开发投入的资金不足、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为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和全省“两个加快”目标的顺利实施,并为我省2009-2020年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支撑,我们认为,加快构建我省人才开发投入长效机制势在必行。具体建议如下: (一)建立预测规划机制 应加强需求预测,科学制定规划,克服人才开发投入上的主观性、随意性、滞后性和被动性。在进行预测和规划时,应主要依据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地方财政总体状况和人才开发投入的历史数据四方面的内容,综合考虑全省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产业结构的变化、区域功能目标定位、人才队伍建设等因素,并遵循科学性、效率性和公平性原则。 根据测算,2010-2020年全省人才开发投入(政府投入)的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达到407.09亿元;2015年,达到894.56亿元;2020年,达到1966.85亿元。2010-2020年,政府投入年均增长17%。我省工业(7+3)人才开发投入的目标为:到2010年,达到27.33亿元;2015年,达到63.06亿元;2020年,达到145.17亿元。2010-2020年,投入年均增长18%。 (二)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应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个人投入为核心,社会投入为补充的责任分担的多元投入新机制。政府应主要定位在“管理者、推动者、服务者和仲裁者”四个角色,并注意转变工作理念、改进管理方式,把资金支持、政策引导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摆在重中之重,坚持科学规划、有序运作,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能,确保人才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各企事业单位(含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应定位在“主导者、服务者和执行者”三个角色。人才本体是人才开发的最终和最大受益方,应主要定位在“投入者和受益者”角色。社会投入包括民间资本、社会捐赠等已有或潜在的投入主体,主要起到补充和辅助投入的作用。 由于我省人才开发投入市场发育不足,市场投入还难以真正发挥主体和主导作用,所以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在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上发挥重要的调控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培育市场主体责任分担的多元投入机制,逐步发挥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开发投入中的主导作用。 (三)建立投入保障机制 政府应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文化等管理手段,引导政府和市场主体在人才开发投入中的合理分工与协调配合,为确保人才开发投入的持续增长和稳定投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加强资金保障。建议创办四川省人才开发基金,把目前我省的各项人才专项经费集中在一起进行统筹规划和专业管理,形成“以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基础性投入为主,以人才开发基金专项投入为辅,进行层次化布局和统筹兼顾”的人才开发投入新格局。资金筹集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每年用于我省人才开发投入的专项经费;目前现有的一些分散的人才基金和其他基金的人才开发基金部分;经其他渠道多方争取和募集到的社会各类资金,包括公益性捐赠等。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并积极引导各类企业、人才本体以及社会民间资本加大人才开发的资金投入力度。 加强政策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逐步提高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经费占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确保财政对人才开发投资的增长,高于我省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同时,要采取税收减免、资金配套、创业支持、分配激励等优惠措施,提高市场主体进行人才开发投入的主动性、积极性。 加强法律保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积极通过立法,对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企业从每年实现的税前利润中用于人才开发的比例等作出强制规定,并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投入执行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法律监督。 加强组织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人才开发投入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统一管理,认真落实人才开发投入的相关政策及规定。各级财政部门应将人才开发经费列入专门预算,确保投入到位和专款专用。各级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并会同专家组,加强对人才开发投入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审核。 (四)建立考核监督机制 加强人才开发投入的考核监督,并利用考核成果对人才开发过程进行调控,是减少投入失误及浪费、提升开发效益的重要手段。目前,我省人才开发投入考核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考核主体及职责亟需明确,考核指标体系及考核方式方法等需要尽快建立完善。 确立考核指标。(1)人才开发投入指标。包括教育和培训投入、医疗保健投入、人才流动投入、社会保障投入等指标。(2)人才开发产出指标。包括人才队伍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科技事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等指标。 确立考核主体。人才开发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和市场化必然要求其考核主体的多元性。要注意克服过去政府主导、内部考核的封闭方式,充分吸纳社会组织和公众代表的参与,并增强考核主体的独立性、客观性、专业性、多元性与全面性。 改进考核方式。注意专家考核与公众考核相结合、单位自评与上级考评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增强考核工作的公开性、公平性、准确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等。 加强监督调控。加强对人才开发投入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及责任人的职责;对人才开发投入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评估;建立人才开发投入奖惩制度;运用考核评估的成果,对工作进行控制和纠偏。逐步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管理调控机制,争取以有限的资金投入获取最大限度的开发收益。
Copyright 2024 © www.93sc.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地址:成都青羊区白丝街33号
技术支持:成都源初智软科技有限公司  
你是本站的第 5685114   蜀ICP备20230033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1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