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投稿
网站信息搜索:
关于促进我省生猪发展的建议
发达的畜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畜牧业在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生猪是畜牧业的主体。2008年底,全省生猪存栏 6000.53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 625万头,分别较2007年增长2.5 %、2.9%;预计全年出栏生猪9020万头,同比增长3.8%。按照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的部署,到2012年,要新增1000万头出拦生猪生产能力,建成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表明了生猪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 但我们调查表明:目前我省生猪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与困难: 1、规模养殖融资困难。银行放贷门槛高,且贷款时间短,还款压力大,资金难保证,影响和制约生猪规模养殖的发展。 2、散户养殖效益难保证。散户养殖由于受资金、技术、信息、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其效益得不到保证。 3、扶持政策力度不够。生猪生产同属农业产业,具有投资大、见效慢、效益低的弱点,其扶持政策应从各方面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但从目前来看,扶持政策有不稳定的趋势,并显得力度不够。生猪政策性保险措施对降低疫病风险恢复生猪生产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政策的不延续性使部分养猪户丧失信心。 4、土地利用受限制。积极合理安排养殖用地,是畜牧业生产发展特别是养猪业规模化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但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向有关部门或组织交纳数量不菲的复垦保证金或荒地开垦费等因素的制约,严重影响了生猪规模养殖的发展。 5、猪源相对紧张局面短期难以改变。受生猪生产的特定生物周期影响,基础母猪群恢复情况直接影响生猪生产的恢复。一方面补栏猪源不足,猪苗价格居高不下,影响了补栏积极性;另一方面,新增母猪需大约13个月左右才能完成“后备母猪→配种→妊娠→仔猪育肥出栏”过程,因此,短期内不能实现生猪恢复性生产,达到供需平衡。 6、频发特大自然灾害也对生猪生产的影响较大。今年雨雪冰冻和特大地震灾害,给四川这个生猪生产大省以重创。因灾死亡畜禽4000万余头(只),损毁、垮塌圈舍无数,其中因灾死亡生猪占全省存栏的5.7%,能繁母猪死亡高达22.9%;同时,数以万计农户无家可归,灾后重建第一位解决的是生活问题,迅速恢复生猪生产难度较大,对畜牧业的影响将是个较长过程。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强招商引资,优化生猪产业结构组合。为促进规模养殖发展,全省上下应以发展工商经济的理念,多方筹措、八方争取规模养殖发展资金,鼓励和欢迎“三资”资本投资创办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生产示范基地、高新科技养殖园区等,通过招商引资,让规模养殖生产进一步集聚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经营等各方优势,切实提高生猪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积极推动养猪产业模式的创新试点。 针对各种不同养猪生产模式进行创新试点,总结经验后,大范围推广。如 “专合经济组织+适度规模养殖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泸州希望饲料有限公司 “公司+规模猪场(农户)”的合作养猪经营模式,都应在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规范的同时,积极加以推广。 3、发挥政府杠杆作用,为生猪规模养殖提供发展平台。对有基础、有技术、有市场的规模养殖户要适当调低农业贷款门槛,鼓励其扩大生产规模;对一些带动效应好、贡献突出的规模大户、经纪人应予以奖励,可以考虑减免部分税收;政府应建立生猪生产扶持基金,对受自然灾害、疫情等因素影响的养殖户,进行资金补偿,帮助恢复生产。 4、进一步完善养猪的保险、担保支持体系。开展生猪保险可有效降低养殖风险,增强生猪产业防灾防疫能力,调动养猪积极性。生猪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已赢得了广大养殖户特别是规模养殖业主的欢迎,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增强养猪业的抗风险能力。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是解决养殖“贷款难”问题的关键,应进一步完善国家对养猪的担保支持体系,由国家担保机构为涉农担保公司进行再担保,由涉农担保公司向规模养猪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定向担保,切实解决养猪业资金难的问题。 5、建立完善的生猪防疫检疫体系,为生猪规模养殖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各级政府要站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从稳定防疫检疫队伍入手,加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兽医体制改革。同时增加投入,建立科学、严密的生猪防疫检疫体系,认真落实各项防疫检疫措施,严格操作程序,依法加强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6、加强生猪规模养殖污染治理。各级在加大支持规模养猪发展的同时,要积极推广“猪—沼—果(草)”等循环经济养猪模式,以及生物发酵“零排放”养猪技术,减少粪污污染,促进生猪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Copyright 2024 © www.93sc.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地址:成都青羊区白丝街33号
技术支持:成都源初智软科技有限公司  
你是本站的第 5684927   蜀ICP备20230033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1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