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投稿
网站信息搜索:
关于健全我省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在中央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指引下,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获得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取得较大进步;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基本设备配置逐步改善;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乡镇卫生院运营状况有所好转;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努力推进,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趋于优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富有成效,医患双赢局面初步形成。但是,我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 1、部分山村“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 尽管村卫生站的覆盖率程度较高,但在部分山区村落,居民的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屏山县有80多个、简阳市有10多个偏远山区村落没有建立卫生站。农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家离最近医疗站在2公里以上的占17%。 2、地区之间村卫生站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存在较大差距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延伸为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不平衡。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方面,不同地区村卫生站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都江堰市实地考察的几个规范后的星级村卫生站(以租房为主),“四室分开”(诊断室、治疗室、中西药房、健康教育室),站容宽敞整洁有序,每个卫生站有工作人员2-3名。而简阳、屏山两地村卫生站“家带店”特征明显(以自有住房为主),基本上是单个人运营,有的还兼做副业(开杂货店等)。简阳情况好一些,粗线条的“三室分开” (诊断室、治疗室、中西药房)还能保证,屏山考察的几个点条件相当简陋,基本上是“五个一”现象:即一个人、一间房、一张桌、一张床、一个(药)柜。 3、农村公卫工作人员少、激励不足 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负责全乡公卫工作的只有2-3人(兼职为主),任务繁重,有些地方还没有公卫人员经费补贴,乡村卫生机构及相关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欠缺,存在应付现象。 4、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仍然滞后 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设备改善的步伐滞后于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新农合的不断推广和深入,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能力将面临着挑战,而先进医疗设备的缺乏直接制约着其诊疗水平。 5、项目资金使用存在着“马太效应”现象 支持地方农村医疗体系建设的项目往往要求地方给予配套资金,而对于财力不足的地方政府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陷入两难境地,既舍不得项目资金又无力配套建设。某种程度上导致经济越发达地区项目资金越多而经济越落后地区项目资金越少的“马太效应”。 6、乡镇卫生院尤其一般卫生院的运营状况不容乐观 乡镇卫生院划归行业管理仅2—3年时间,其在乡办乡管体制下运行近20年,负债、人事关系等方面历史遗留问题不少,乡镇卫生院运行显得十分困难,仍有一半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处于亏损、运作艰难和基本吃饭的状态,乡镇卫生院尤其一般卫生院的运营状况不容乐观。实际调查中,简阳市乡镇卫生院负债高达900万,还不包括在职退休职工三大保险;屏山县因乡镇卫生院110名集体所有制职工工资、社保等问题未解决而发生集中上访事件。各地政府对乡镇卫生院定位尚未明确,在其运营中以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处于徘徊阶段,虽然乡镇卫生院人员名义上属于事业单位编制,但在财政收入补贴上各地根据自身不同实际情况而采取不同措施,并无相对统一的标准。而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其一乡镇卫生院市场半径狭窄,消费群体有限(一般只能是本乡居民,而且还要去除相当比例的外出打工人员);其二乡镇卫生院尤其一般卫生院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医疗技术条件和水平无法和县级医疗机构相比,价格优势又比不上私人诊所及村卫生室,在多重市场竞争中夹缝生存。 7、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匮乏问题突出 2006年我国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是3.4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的执业(含助理)医师数是1.50人。实际调查结果显示,我省都江堰市情况最好,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是6.1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的执业(含助理)医师数是2.17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按照农村人口实际拥有数二者分别仅为2.78和0.70人。而简阳市和屏山县2006年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分别为1.87人和1.41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按照农村人口实际拥有数则更低。有相当部分的一般乡镇卫生院连基本的人员都不够,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更紧缺,有些因此而不能正常开诊。村卫生站乡村医生中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太低,都江堰市才达到4.7%,简阳市和屏山县不超过4%。既制约村级医疗服务水平,又面临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时限要求。 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引不来、留不住”是制约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直接原因。一是乡镇卫生院人员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在人才引进上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体制障碍,自身乃至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都缺乏自主权;二是乡镇卫生院尤其山区乡镇卫生院工作条件艰苦,生活、发展环境较差,待遇一般而工作压力很大。大中专毕业生因农村医疗消费的特殊性,“熟人”求诊的现象突出,往往“医源”很少,大大影响其收入水平(实际调查中月工资约400-700)。三是村卫生站财政补贴有限,市场收入不足,对人才吸引力很弱。 8、新农合普惠程度不高,农户互助合作精神并未充分体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医疗经济负担,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1)合作医疗制度中的大病统筹只负责一定比例的住院费用,不可避免地产生“嫌贫爱富”现象,即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农户家庭,有能力支付更多的费用,得到的报销也更多。然而,对于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可能自付的住院费用就承担不起,只能放弃补助机会。(2)合作医疗制度对众多慢性病的治疗(非住院期间)不予补助,例如关节炎、风湿病、老慢支等,而这类常见的疾病在四川农村是非常普遍的。(3)大多数地方的新农合定点医院(或可报销医院)仅限于本地,而四川是个劳务输出大省,省外、市(县)外打工农户众多,这部分人难以享受到制度益处。(4)新农合作为一种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农户的互助性并没有任何体现,实质上是政府投入的低水平农民医疗保障制度,以家庭为单位每人10元的个人帐户除了激励农户的参与之外,在减轻农户医疗费用负担上作用甚微。 为此,我们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村站建设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不同地区的村卫生站实施不同的财政补贴措施,建立对山区和偏远村卫生站收入补贴倾斜政策,弥补其市场环境弱势,拓展生存空间。 2、建立激励考评机制,推动农村公卫工作 建立乡镇公卫工作的激励考评机制,实施奖惩办法,调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及相关人员的积极和主动性,发挥乡村二级机构在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支点作用。 3、加快基本设备配置改善步伐,提升各种项目资金使用效率 建议项目资金的使用尽量采用需供结合、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降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方政府项目配套资金的要求。同时加快基本设备配置改善步伐,基本设备配置由实际需求方按照一定的资金额度提交清单,相关部门审核后集中采购。 4、准确定位乡镇卫生院角色功能,努力提升乡镇卫生院运营能力 卫生医疗事业其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不能简单地推向市场,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医疗体系最重要的实体环节,其运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体系的建设。为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改善乡镇卫生院运营状况:(1)明确乡镇卫生院的政府主导地位,改变以市场为主的生存方式,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市场生存为辅”的运营模式。增加财政投入,保证人员基本工资收入和必要的经费开张。(2)公开招聘和选派技术水平较高、有管理能力的人才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3)加大卫生技术人才引进力度,充实乡镇卫生院医疗力量。 5、突破人才流动体制障碍,建立外引内培长效机制 (1)调整乡镇卫生院人才准入机制,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由人事局和卫生局制定人才准入标准,赋予乡镇卫生院长一定岗位的用人决定权,报人事局和卫生局审核、备案。(2)以资助上学为手段实施本地大学生的定向委培制度,培养人才储备力量,签订完善的委培协议,增大委培生的违约成本。(3)对新分配的大学生实行2-3年的工资补助和住房补贴,以解决因刚工作业绩少而造成收入低的实际问题,确保人才的稳定性。(4)继续实施下派上调的互动模式,增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技术力量。(5)以组织荣誉、社会提倡和生活补贴等多种综合手段鼓励退休医师下村坐诊,实施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培训办法,建立乡村医生考证的激励制度。 6、提高新农合的普惠程度,体现农户互助制度精神 (1)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人帐户取消,纳入大病二次补助基金(或其他形式),人均10元的个人门诊费用对农户的保障作用甚微,而聚集起来就数额相当可观,可以更好地发挥大病保障作用(鉴于目前个人帐户对农民参合的激励性,可先采取选择式加入,即加入可享受补助基金)。(2)借鉴商业保险模式,聘请保险精算师测算,试点以家庭为单位个人不同缴费享受不同报销比例或最高报销标准的制度。(3)完善和推行简阳市外出务工的住院报销办法,实行慢性病的年度定额补助措施,扩大新农合的普惠程度。
Copyright 2024 © www.93sc.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地址:成都青羊区白丝街33号
技术支持:成都源初智软科技有限公司  
你是本站的第 5685213   蜀ICP备20230033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1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