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投稿
网站信息搜索:
我家的变迁
​——从矮土墙到高楼房

    我的家在重庆市南面的一个小县城。八十年代出生的我,到现在,家里已经陆陆续续迁过四处住宅了。

    第一处是矮矮的土墙房。在我的老家,一个叫虎头村的地方,据说在村子的最高处,雄踞着一座大山,形似老虎,坐卧在村子上头,因此而得名,颇有几分传奇的意味,但实则是一个平凡得没有波澜的小村子,离最近的乡镇还有一个半小时的脚程。

    1982年的初夏,两间土墙瓦房,楼板也是木板隔断的。据说这是爷爷和奶奶从早到晚挑泥抟土辛辛苦苦建起来的。我就出生在这栋房子的楼上。一睁开眼,只看见家里土灶烧饭,木桶担水,水缸盛水,一张吃饭的小饭桌。家徒四壁,没有一个带电的东西。日子长了,泥土做的墙裂出口子来,足足可以把手掌放进去。在这里,我长到了7岁,由于交通实在不便,离公路远,运送东西困难,父母决定另外选址修房。

    第二处是青砖瓦房,在一条通往乡镇的马路边。自己修房说起很容易,但做起来实在太难。由于没钱,只有靠父母两个人或农忙时去村里别人家换几个工一起干(注:换工的意思是几户人不给工钱互相换劳力)。修房用的砖瓦也没钱买,怎么办?自己烧,我爸一句话就搞定了。自己烧砖在现在是想都不敢想的事,那时候却真的这样干了。挖土砖窑,田里抠泥巴,做砖模型,泥砖初成,晾晒一阵子,然后往砖窑里面放,放好之后就封窑,开火烧砖,期间不能断火,需日日夜夜小心守候,小小的我很好奇,也跟着父母一起乐呵呵的干,为了给砖窑加煤炭,经常脸上被弄得黑黢黢的。就这样干了大半年,一栋马路边的两层青砖瓦房拔地而起,当时的村里像这种瓦房还很少,让我爸妈得意了好久,逢人就说。关键是这栋占地面积100多个平方的青砖瓦房竟然只花了2000多块钱。

    修好了房子,父亲就出去打工了,辛勤劳动的成果却没法享受,剩下我和母亲两个人独自生活,一直到我上完高中后到重庆读大学。那是2001年,常年在外打工的父亲回到了家乡的县城,做起了服装生意,凭借着他敏锐的生意头脑和良好的政策环境,挣了点钱,恰好有一相熟的亲戚要卖县城里的房子,恰好离父亲做生意的地方又很近,父母俩人一合计,干脆买了这房子吧,在城里也算是有个归宿了。可是当时买房子需要五万块钱,家里实在没有这么多,就去到处找人借,好容易凑齐了,也算满足了一家小小的愿望。得知我家在县城里买了房,我是最高兴的,回去同学聚会终于可以大大方方的邀请同学们到家里玩啦。

    我家这第三处房子是砖混结构的楼房,位于老家县城县政府的后面,没有物管。七层的小楼,我家位于顶楼七楼,房子面积100多个平方米,整个装修风格是中式的,下层墙壁全部用木板包裹起来,上层是雪白的墙壁。我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还有,客厅和两间卧室共有三个大阳台。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虽然爬楼的时候比较累,但每每一打开家门就感到幸福和兴奋,忘了疲累!

    就这样爬楼爬了7年,我也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业,应聘到了深圳的一家公司工作。父母年纪越来越大,爬楼不方便,越来越想换个房子住。城里到处都在修新的小区,那些小区里鲜花绿草,环境优美,还有电梯和物管,安全方便。一辈子省吃俭用的父母心动了。有想法就做,向来脾气急的母亲到处看房子,最终锁定了位于新城区的期房。

    这第四处房子是框架结构的电梯房。买是买了,钱也付了,但却没办法住,要等两年才交房。两年时间,说长不长,但却快把我父母的脚都磨破了。为了看新房子的施工进度,他们俨然已成了工程监理,甚至比监理还负责任,基本每周都要过去逛一趟,一点也不嫌累,还要给路上遇到的七大姑八大姨汇报施工进度情况,晚上还要给我打电话说新房子修建情况……对新房子的期待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高涨的热情,讲起就笑盈盈的。

    在快乐而焦急的等待中,我们迎来了交房的日子。量完房,办好手续,一颗心落定,才有时间在小区里到处逛看。小区总共有二十多栋房子,每栋房子有32层楼。小区里有儿童乐园,红的绿的黄的颜色斑斓,好看极了。母亲说以后我有孩子了,她带着孙子天天在这玩,小孙子一定很开心。小区里还有一座假山,一个游泳池和一大片草坪,再往远处走,还有一个内部的运动场,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场,应有尽有,关键还是灯光球场,晚上都可以打,可算满足了我这个球迷的心愿啦。

    住新房的愿望让我们马不停蹄的着手装修。联系师傅,水电排线安装先行,瓦工完工木工进场,油漆涂装……秋初动工,2012年春节前装修完毕。简单装修,花去了整整12万元。父母愉快的把自己积攒的7万元交了装修尾款,我又把这两年挣的5万块钱用来买了家具和家电。房子面积110平方米,挑高3.2米,仅客厅就有30多平米,宽敞明亮。刚装修好,亲戚们来参观,走过客厅和厨房,连连感叹:“呵!好大噢!”

    2012年春节,父母邀请亲朋好友参加了我们的搬家仪式,鞭炮放了300响,酒菜做了26个,满满一大桌。亲朋满座,赞不绝口。

    喜事,一桩接着一桩!次年年初,我顺利的娶了媳妇,生了孩子。父母高兴极了,每天去买菜的路上都在哼歌儿,迈着欢快的小碎步。

    今年36岁的我,待过的四处住房,从矮土墙到高楼房,是我们一家36年来的生活变迁记录,更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发展的一个微小缩影。老家的矮土墙是我的根,是我灵魂生长的地方,更是我与家乡无法割舍的纽带;县城里的高楼房、新小区是新时代对努力奋斗的良好馈赠,是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更是我对国家富强、人民富足的一种向往。

   

 


Copyright 2024 © www.93sc.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地址:成都青羊区白丝街33号
技术支持:成都源初智软科技有限公司  
你是本站的第 5663724   蜀ICP备20230033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1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