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投稿
网站信息搜索:
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加速成渝城镇密集区 空间一体化发展的若干建议
  《成渝经济区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成渝地区的整体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国家在成渝地区的相关政策倾斜,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在此背景下,如何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配合区域一体化进程是目前成渝城镇密集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空间发展各自为政,成渝城镇密集区空间一体化面临的障碍   从成渝地区现实发展的情况来看,近年成渝城镇密集区城镇各自为政的空间发展趋势十分明显。例如,从城市产业定位方面来看,在成渝两地的大中城市中提出要建设大规模天然气化工基地的有:南充、广安、达州、长寿、泸州,其中南充要建设亚洲第一气田,达州要成为“中国气都”,长寿提出建设世界级的天然气化工基地,泸州则提出要建设我国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城;从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来看,在沿江岸线利用上无序竞争的状况尤为明显,乐山、宜宾、泸州、永川、江津在争夺长江岸线资源,都想建设成区域性物流中心,依托长江的各港口大规模扩建。   此外,区域空间发展不协调还体现在成渝地区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成渝地处我国内陆地区,人多地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乡二元结构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更为突出。川渝两地农业人口规模庞大,2008年农业人口规模达到8230万人,是渝蓉两大城市人口的9倍。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渝蓉两市在各自行政区总人口中的比重并不高,形成川渝地区“超大城市带超大农村”的格局。 二、区域协调发展,成渝城镇密集区空间一体化的若干建议   区域空间发展不协调的现实与成渝城镇密集区一体化发展趋势之间的矛盾,使得当前如何促进区域空间的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促进成渝城镇密集区空间的协调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㈠建立成渝城镇密集区合理的城镇结构体系。区域城镇空间之间的协调首先表现为合理的城镇结构体系,它反映的是城镇空间在区域范围内的基本分布状态。从目前成渝城镇密集区城镇结构体系来看,除了成都、重庆两个超大城市外,特大城市级别城市的缺失表明了目前区域城镇发展的两极化特征。国内外城镇密集区发展的实践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多中心、均衡发展的区域城镇结构体系应当是区域空间协调发展努力的方向。成渝地区应当在目前双核的基础上,加大二级中心城市的培育力度,在现有城市群基础上努力将绵阳、南充、宜宾、泸州等城市打造成为超百万城市人口规模的区域次级中心城市。   ㈡促进成渝城镇密集区各城镇空间的有机分工与区域协作。成渝地区应根据各城镇自身的资源禀赋差异,在区域重大产业布局的过程中,协调区域内各城镇之间的功能定位,使得成渝城镇密集区内各类产业功能在空间上实现有机分工和区域协作,避免区域内各城镇之间无序和盲目竞争、重复建设,实现区域的产业的协调发展。   ㈢促进成渝城镇密集区城镇空间格局的整合。区域空间内合理的城镇结构体系和分工协作的城镇功能定位最终需要从区域城镇空间格局整合的角度来具体落实。成渝城镇密集区应当强化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对区域内各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强化《成渝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两圈多极、三轴一带”的总体空间发展战略,通过强化成渝两经济圈、培育绵阳、南充、自贡、宜宾等多个特大城市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依托重要的交通走廊和城镇各自的资源禀赋来构建三轴一带的区域空间格局。   ㈣统筹共建成渝城镇密集区的区域交通体系。成渝城镇密集区应当按照区域共建、协调一体的原则建设区域交通体系,有力的促进区域空间一体化的程度,实现区域空间的协调发展。成渝城镇密集区区域交通体系的规划建设,关键必须与区域城镇空间的发展战略相协调: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通过满足各种运输需求对城镇空间布局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人口等多种经济要素空间分布的诱导作用,可以引导城镇空间布局向更加完善合理的结构进行转化。   ㈤统筹成渝城镇密集区的区域城乡空间。成渝区域空间内包含有大量低密度的乡村建设空间,出于区域平衡发展与集约使用建设空间资源的需要,在成渝城镇密集区内实现城镇空间与乡村空间的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乡空间的统筹发展并非要将乡村变成城市,而是要将城镇密集区内的乡村建设在适度集中的基础上提高乡村建设的集约化水平;在集中配套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基础上提高乡村的生活质量;在农业产业化、休闲化的基础上提高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
Copyright 2024 © www.93sc.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地址:成都青羊区白丝街33号
技术支持:成都源初智软科技有限公司  
你是本站的第 5661241   蜀ICP备20230033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1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