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投稿
网站信息搜索:
关于“建立民航独立航空救援系统”的建议
汶川大地震,是当代中国最大的一场自然灾害,也是对国家以及各个行业减灾救援能力的极大考验。5月12日地震发生后,民航系统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5月13日调动国内6家航空公司的10架飞机紧急运送救灾部队5000多人。5月14日调动55架飞机运送各类救援人员7450人,这一天的救灾运输量已经超过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全国民航平均的日运输量。尤其是成都双流机场和绵阳机场,长时间超常规、超负荷运行,为救灾物资和人员的运输提供了可靠保障。应当说,民航的航空运输在此次抗震救灾中显示了自身优势,发挥了巨大作用。 通用航空在唐家山堰塞湖抢险以及一些高难度救援中也有诸多亮点,发挥了独特作用。但总的来说,通用航空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作用差强人意,暴露了我们通用航空发展滞后,以及通用航空在参与大规模航空救援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首先是响应慢,5月14日,在国务院领导指示后,民航局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开始调集民航直升机参与救灾,但实际上等民航直升机到达灾区时,黄金救援时间已经基本过去了,说明我们的航空救援欠缺一种自动响应机制。其次是发挥作用有限,5月15日有16架民航直升机到达广汉和绵阳机场,加上后续达到的,至6月1日,集结在广汉机场的民航直升机达到33架,是民航历史上空前的直升机大集结,但总的说来,执行任务不多,利用率比较低。半个月时间里,一架直升机平均每天执行任务不到2次,即使再加上其他通用航空飞机少量的遥感作业,与全国人民的期望相比,与通用航空应该发挥的作用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我国地域辽阔,很多地方与汶川地震灾区有相似之处,地面交通不便,或者地面交通在自然灾害面前很脆弱。而受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以及抢险救援已经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仅仅在今年,年初的大面积冰雪灾害刚刚过去,汶川大地震就发生了,地震救援还没有结束,南方地区又遭受了洪灾的侵袭。我们必须认真总结此次抗震救灾的经验教训,从更高的高度重视民航尤其是通用航空在减灾救援方面应当承担的责任,在危难时刻为挽救人民的生命财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 建立民航独立的航空救援机构 自从中国通用航空公司并入东航之后,已经实际上没有了通用航空的国家队,这是通用航空长期萎缩的结果,同时又进一步加剧了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发展的不平衡。尽管多年来不断听到振兴通用航空的呼吁,也出台过一些政策,但总的来说,通用航空受重视的程度、得到扶持的力度均无法与运输航空同日而语。再加上对空域的严格管制,严重抑制了通用航空的发展。与迅速发展的运输航空相比,通用航空日渐边缘化。 目前,通用航空力量薄弱,机构分散,通用航空企业处境艰难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成立国家一级的航空救援机构,例如航空救援中心,集中规划和领导全国的航空救援工作。这个机构应当是:在民航局领导下的事业单位;负责制定全国的航空救援的规划和系统建设;指导各个行业和地区的航空救援规划;负责国家的航空救援特殊技术设备采购、储备以及新的航空救援技术和设备的研发;负责将全国可用于航空救援的通用航空力量组织起来,建立类似军队预备役部队的航空救援队伍,并负责航空救援人员培训和救援演练;在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和其他紧急事态后,在政府应急指挥系统指挥下立即承担起集中领导全国的航空救援工作的责任。此次汶川地震救灾,上百架来自不同军区、不同航空公司的军民用直升机集中在灾区附近,但指挥协调不是很顺畅,很难最大限度地发挥航空救援的作用。即使是民航内部,虽然临时成立了直升机指挥部,因为参与救援的直升机都是临时征调来的,因此发挥作用有限。 在国家航空救援中心下,应当设立若干地区分中心,负责相应地区的航空救援工作,并在这些地区中心下成立航空救援培训基地,负责所在地区的航空救援培训工作。各个地区中心可以考虑和民航各地区管理局的管辖范围对应来设立。各地区中心主要负责将本地区的通用航空力量组织整合到国家统一的航空救援体系中来,开展基本的航空救援作业培训,例如利用卫星导航在低能见度情况下精确飞行到陌生区域和地点的能力,低空和超低空空投,直升机机降等等。并根据所在地区的灾害类型,建立有侧重、有特色训练科目,例如北方地区的雪灾救援,南方地区的水灾救援,西南等多山地区的地质灾害救援等等。而通用航空器和机组可以根据统一规划在不同的基地接受不同科目的训练,从而建立起一只具有熟练航空救援技能的空勤人员队伍。 二、 健全航空救援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国家长期负担一只庞大的、可以覆盖全国的专业航空救援力量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只要机制完善,完全可以以最少的代价建立起一只兼顾平时和灾时,既扶持了通用航空、又可以随时投入抢险救灾的高效的航空救援力量。 现在的通用航空企业规模都很小,也很分散。建议国家在相关法律和法规中明确,责成民航局及其下属的全国航空救援中心,在对全国通用航空力量摸底的基础上,参照军队预备役部队模式,把分散全国各地、各部门的有能力参与航空救援的通用航空器和机组组织起来,随时掌握每一架航空器和机组的状态,建立起国家航空救援系统。每年国家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以市场价格向各个通用航空企业购买一定的作业时间。政府购买的这些作业时间主要用于航空救援方面的专门训练和演练。这只航空救援队伍平时分散在各个通用航空企业,通过商业作业满足全社会的通用航空需求,既有利于飞行员保持基本飞行技术,又不会浪费国家财力。在通用航空的作业间歇和作业淡季,则按照航空救援中心的统一安排,通用航空器连同机组在航空救援培训中心接受专业救援培训,使机组掌握特殊的救援飞行技能,并磨合通用航空器与专业救援设备的连接配套、检验新的救援技术。适当时机还应组织一些带实战背景的演练。此次救灾中,绵阳机场身处灾区,但因为刚刚准备好要进行应急演练就发生地震,因此机场没有关闭,救灾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再次印证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相信按照这样的机制建立起来的国家航空救援系统,既可以有效刺激通用航空力量的壮大,又不会给国家财政增加太大的负担。 汶川距成都的直升机飞行时间也就半小时,汶川大地震的5月12日,汶川并没有下雨,能见度也不是很差,客观地说,可能和飞行标准有些差距,地标在地震中也有很大改变,但适当降低一些飞行标准,利用好卫星导航等技术,直升机到达灾区应该不是做不到的事,所需要的可能是一些灵活性,外加一些勇气。在山崩地裂后,直升机成了灾区人民的唯一希望,但直升机实际到达灾区已经是震后40多小时的事情,致使受难的同胞们在如此长时间里得不到有效救援,救灾指挥部和全国人民长期得不到灾区的准确消息,不能不说十分令人遗憾,十分令人痛心。不管事后如何粉饰,号称“第一时间到达灾区”,但事实是直升机与地面徒步艰难开进的部队几乎同时到达灾区。假如地震当天直升机就降落到汶川和北川,哪怕只是送进去几部卫星电话,拍一些清晰的震区照片,也将使整个救灾工作主动得多。假如有更多的重型直升机可以像在唐家山堰塞湖抢险那样,将更多的重型机械直接空运到城镇的废墟旁和公路的塌方处,对生命的拯救和地面交通的抢修都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假如有更多的医生和救灾物资可以用直升机垂直输送到各个灾区的村镇,肯定将有更多鲜活的生命得以保存下来……这些假如对汶川地震抢险救援来说都只能是遗憾了,但对未来有可能遇到的其他自然灾害来说,再出现类似迟缓的航空救援将是不可接受的。 国家航空救援系统建立后,应该和各级政府和各个系统的应急机制有机地融合,成为应急响应机制的一部分。平时可以方便地分散处理需要航空救援的个别事件,集中起来使用应该要有可以对中等规模的自然灾害实施独立航空救援的能力。国家通过航空救援中心实时掌握分散在各地的、参与到航空救援系统的各个通用航空航空器和机组的情况,“寓军于民”,平时分散各地开展作业,需要时就近调动。一旦出现大的灾害和紧急事态,根据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紧急征调适用的航空器和机组前往执行任务。 现在过分依赖军队的救援,而军队不属于政府系统指挥范围,而且军队没有救援方面的专门训练,救援的有效性难以和专业的救援飞行队相比。此次抗震救灾,很多危险和难度高的救援只能由有专业救援技术和设备的民航直升机来完成。即使在使用直升机空投方面,军用直升机在50米高度向下投,除了纺织品外,其他救灾物资很难完整到达灾民手中,而民航类似作业的高度为5—10米。据媒体报道,一瓶纯净水运达灾区的成本达50元,这样的空投浪费惊人。即使不考虑经济因素,在灾区每一瓶水也许都是和生命相联系的情况下,就更不只是个损失多少物资的问题了。因此,建立独立的民航航空救援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只要机制合理,以有限的代价建立起广泛而有效的航空救援系统也是完全可能的。 三、 完善航空救援的基础设施 首先是通用航空器。航空救援的主要装备是直升机和其他小型和轻型航空器。如前所述,由国家投资直接大量购买通用航空器,成立庞大的专业救援飞行队是不可取的,既浪费大量资源,又不利于飞行人员保持技术,队伍的管理也面临问题。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定向补贴鼓励购买通用航空飞行器,并直接向通航企业购买作业时间进行航空救援培训来间接支持通用航空力量的壮大。对一些类似米26的重型直升机的采购可以实行特殊补贴政策。当然,通用航空的大发展,从根本上讲,有赖于对低空空域的放松管制。 其次是地面设施的建设。救灾飞行也需要一些基本的地面保障,航空救援中心应当和地方政府合作,在易受自然灾害的每个县的县城附近至少要建立一个可以供直升机应急降落的场地,这些场地要统一规划和管理,要受到到有效的净空保护,以便直升机可以在低能见度下应急着陆和空投。如果这次地震灾区各个县城有这样的场地,救援进展将大大加快。而建立这样的着陆场几乎不需要花费什么成本,日常管理可以由地方政府承担。 第三是航空救援专用设备。除了专业的救捞队外,一般的通用航空企业不会去购买专业救援设备。这些设备需要国家财政出资,由航空救援中心统一规划购买,用于各培训基地的培训,并在各地根据可能的需要保持合理的储备,以便应急使用。 第四,应当作好航空救援方面的一些基础性工作。例如制定特殊情况下的飞行规范、利用好卫星导航系统、周全准备确保航行安全的设施和资料等等。此次救灾,民航直升机得不到适用的航图,靠到谷歌下载地图飞行,这样的情况今后决不应当再发生了 。 国家已经推迟了有关减灾救援法的审议,希望能吸取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经验教训,将有关航空救援的内容纳入进去。在立法中充分体现出航空救援的地位,并建立起覆盖全国的航空救援体系。我们正在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在灾难面前,航空救援做的是雪中送炭的工作,是争分夺秒和死神抗争的工作。我们必须作好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充分的准备,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航空救援力量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用,用之有效,作出应有的贡献,交出满意的答卷。
Copyright 2024 © www.93sc.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地址:成都青羊区白丝街33号
技术支持:成都源初智软科技有限公司  
你是本站的第 5671096   蜀ICP备20230033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1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