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投稿
网站信息搜索:
抗震救灾工作专报 第36期
htm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抗 震 救 灾 工 作 专 报

36

 

特别报道:

活着是为了更好的奉献

——访九三学社攀枝花社员甘全洲

2008516,一批身着迷彩服的医疗队员在平武县平通镇跳下汽车,全身心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这是攀枝花市卫生局选派到灾区支援的第一批医务工作者,负责平通镇镇区及所辖乡村伤病员医疗救治,检查和隔离传染疫病人员,向群众宣传防疫知识。当时,平武镇交通困难,余震不断,仅在镇上临时搭建的简易医院就诊的群众就达800多人。救护人员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并且还要赶往各乡村去紧急治疗无法来诊的病人。在烈日、高山和瓦砾中,他们坚守一线近月,胜利地完成了此次医疗任务。由于表现突出,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甘全洲被九三学社攀枝花市委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临危受命  是荣誉也是责任

甘全洲,这位年轻的副主任医师不仅是攀枝花市神经外科医学带头人、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医学委员会委员,同时还担任着九三学社攀枝花市委东区支社主委和东区政协委员。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甘全洲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应激心态,被市委、市政府和市中心医院党委、医院行政领导选中,参加攀枝花市医疗救援队,到灾区第一线抢险救援。

地震造成了无情的损失,也唤起了人间奔流的大爱。全国人民立即拧成了一股绳,上下一心,踊跃捐款捐物献血,全力支持抗震救灾。513号,甘全洲接到支援一线的命令时,正在为灾区人民捐款和准备献血。据悉,此次攀枝花市医疗救援队的40个名额中,市中心医院和五医院各占一半。市中心医院派出了10名医生和10名护士,均自带行李、干粮和饮水,并携带了尽可能多的药品和医疗器具。515日中午,他们登上了5辆悬挂“攀枝花市医疗救援队”横幅的考斯特中巴车,开始了这次征程。

“车队从炳草岗广场出发的时候,广场上的老百姓都不停地鼓掌,当时我就觉得这一次去灾区救灾是非常光荣的,但同时任务肯定是艰巨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甘全洲郑重地说道。车队在经过西昌以北的一个小镇时,正好遇上一群小学生放学回家,让大家感动不已的是,孩子们们自发地集中在路边,举起右手,以少先队队礼向车队致敬。这荣誉同时意味着一种沉甸甸的责任,铭记在医疗队员心里。

历经考验  为工作也为生活

516号下午,救援队到达绵阳。根据抗震救灾指挥部指示,救援队一分为二,五医院小分队奔赴安县,市中心医院小分队则赶往重灾区平武县平通镇。“在去平通的路上,有一处山体滑坡把公路堵塞了,武警部队正在抢修,我们的车队大约等了一个多小时,道路才勉强可以通行。”516日晚上9点过,他们终于到达了平通镇。

平通镇是重灾区,群众伤亡严重,全镇共有三千多人(不含镇以下的村、组),已统计出的死亡人数就超过800人,镇中学的四百多名学生中有三百多名遇难。平通镇卫生院共有6名医生,一名外科医生在地震中牺牲,还有一名受了重伤,被武警部队救出后立即送往绵阳救治去了,只剩4名医生坚守岗位,勇挑重任,救治平通镇数以千计的伤病员,没日没夜的工作让他们力不从心。攀枝花市医疗救援队的到来,让当地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深夜,部队官兵帮我们搭起了临时帐篷,因为没有电,我们晚上没有办法开展工作,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帐篷里休息,为第二天的工作养好精神。17号天刚刚亮我们就起床了,一眼看去,到处都是倒塌的房子,这第一眼看见的景象就足以让我们的心情沉重起来。”救援队员们把一个个方便面箱子码放在帐篷外的平地上,在上面铺上一次性无菌巾,这就建成了一个临时的手术台。

很快,伤病员被陆续地送了过来,有的头部受伤,有的颈部受伤,有的胸部受伤,有的腰背受伤,更多的是四肢受伤,甚至钉子还没有来得及拔出。“幸好医疗队有充分的准备,我们有神经外科医生、胸外科医生、骨科医生、普外科医生、麻醉师,另外还带去了十几万元的药品。”据甘全洲介绍,对于经诊断情况特别危重、需做大手术的病人,他们配合运输部门迅速做好应急性处理并送往市区医院进行救治,而对其他的病人他们都给与了细致的治疗和抚慰。当繁忙的一天终于结束,每位队员都已精疲力尽。

一方面工作条件非常简陋,另一方面生活也是十分艰苦。在刚开始的几天里,频繁的余震把原来抢通的道路再次震垮,并且由于通讯不畅甚至中断,医疗队在到达平通镇后,与外面失去了联系。因为自带干粮有限,每人每顿只能吃一盒方便面,一天下来最多只能喝两瓶矿泉水。平通地近川西高原,中午阳光暴烈,一天两瓶水根本就不够,队员们又渴又饿,但也毫无怨言。“我们医疗队第一天就救治了八百多名伤病员,第二天又治疗了六、七百名(包括手术后来换药、打针、输液的病人),经过我们的努力,伤病员是逐渐地减少了。”即使条件很艰苦,但是看到那么多病人脱离了危险,队员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但与此同时,常见病如感冒、腹泻等又逐渐多了起来。甘全洲和同事们一刻也不敢松懈,来不及休整,又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工作当中。

无惧危险  响应号召送温暖

在此期间,余震不时还会发生,有一次竟然把他们的简易手术台给摇垮了。旁边的山体也出现过几次较为严重的滑坡险象。队员们说:要说我们一点也不怕那是假的,但是,一想到这里还有那么多的伤员还需要我们来救治,我们的心又坚定了起来。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灾区后提出:要把温暖送进千万家。因此,医疗救援队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又将医疗小分队分成四个小组,一组在镇上救治伤员,另三个小组走村串户,送医送药到每一个村的每一户人家。

“我的任务是带领一个小组,到平通镇最偏远的一个村——大松村去巡诊。我们背着药品、换药包、手术包、方便面、压缩饼干和矿泉水,一清早就出发,向着那大山的深处走去。山里到处都是塌方,到处都是裂口,还不时的有石头从山上滚下来。”甘全洲还说,小组的一名医疗队员还不幸被滚下来的石头给砸中了,脸部立即出现了一个长达三四厘米的伤口,只能当场就进行缝针处理,包扎好后重新出发。尽管充满危险,队员们还是走遍了大松村的每家每户,并视伤病程度进行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并协助护送情况较为严重的伤病员到镇上去处理。

一线感悟  珍惜生命忙救人

在灾区第一线救治病人,需要的不仅是医学知识,更需要细心、耐心和热心,甚至还有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才能顺利坚持下来。甘全洲和同事们经受住了考验,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此期间,攀枝花晚报和攀枝花日报均报道了医疗队的先进事迹,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人。第二批医疗救援队已于6月上旬赶往灾区,胜利完成了工作交接。甘全洲和队员们在一线共同奋战近一个月后顺利回到了攀枝花。大家不禁异口同声地说:“活着就好,活着真好。”地震教会了人们珍惜生命,珍惜生活,而救护人员不惧危险、不怕苦累、夜以继日的工作更诠释了活着的最高意义是更好的奉献社会!

 

战斗在抗震救灾后方

——记九三学社攀枝花社员杨华友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中,攀枝花市西区科技局局长、西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九三学社攀枝花市委委员、西区支社主委杨华友在危难关头,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工作与身体健康、在群众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工作,选择了群众的利益。

512下午1428分,随着一阵沉闷声响,大地开始颤抖,攀枝花市也感受到强烈的震感。身为区防震减灾局负责人的杨华友马上意识到这是发生了地震,第一反应是:什么地方地震了?群众怎么样?这一切来得是那么突然,他顾不上身体的不适,果断指挥全局干部职工立刻行动,通过各种方式了解震中位置、地震等级等信息,并强调信息的真实有效性。1432分,他成功联系上市防震减灾局,确认了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等准确信息。在得知汶川发生7.8级特大地震后,他没有等待,没有观望,于五分钟后组织区科技局(区防震减灾局)所有干部职工召开紧急会议,安排布置地震应急工作,迅速启动《西区防震减灾系统地震应急预案》,对《西区地震应急预案》和区防震减灾局现有应急装备进行检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随后,“三网一员”紧急启动,监查人员伤亡和房屋损毁情况。经核实,攀枝花市西区房屋、生命线工程无损毁现象,人员无伤亡。得知这个好消息,杨华友丝毫不敢松懈,要求局里坚持震情值班,加强宏观观测,保证通讯畅通,保障24小时有人值守,周六、周日局领导轮流全天值班,关注震情进展情况并积极保持与市防震减灾局的联系;要求各街办、格里坪镇地震联络员,宏观观测员向社会做好震情解释工作,区防震减灾局值班人员做好市民来电解释工作,自觉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在他的带领下,各项震后工作快速有序地开展起来。

震后不久,西区人民政府迅速成立了西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杨华友担任办公室主任。他及时安排辖区内安全隐患排查,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协调统计灾区群众投亲靠友工作,协调组织抗震救灾车队7939台车奔赴灾区,并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各种组织协调事务让他忙得脚不沾地。他常常说:“抗震救灾工作结束前没有节假日!”这不仅是对全局干部职工的要求,更是他对自己自觉的要求,加班早已是常事。有一天吃盒饭时,他说:“灾区人民现在连盒饭都吃不上啊……”声音不由得哽咽了。他的亲人也在灾区啊,一想起电视上看到的那些残垣断壁,他的心就揪成一团,可他从来没有提出过请假回去看看,也没有通过任何关系给予家人特殊照顾,而是一丝不苟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19日,30余名灾区群众经过艰难奔波,来到攀枝花翰通焦化有限公司投亲靠友。当天下午,西区领导前往公司看望慰问灾民,并送去了大米、饼干、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其中有一名灾区群众在地震时脚受了伤,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杨华友亲自将他送到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为他办好各种相关手续,还买来水果慰问,直到陪伴他做完各种检查才放心离开。

截至523日,该局在辖区内查到各种安全隐患共计93处,印发《防震减灾宣传手册》28000份,《地震救灾和抢救指导手册》2000份,办黑板报、墙报80期,宣传面达95%以上。区级有关部门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结合工作职责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知识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以期收到实效。杨华友说:“这次地震虽然发生在汶川,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攀枝花也处在地震多发地带啊,我们一定要加强宣传,提高老百姓的防震减灾意识,增强避震自救知识,努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没有高谈阔论,也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工作,努力在抗震后方尽己所能帮助灾区人民,想的就是防微杜渐,最大程度地减少悲剧的发生。这就是杨华友,一名普通的九三学社社员,一名基层科技局长,一个舍小家、顾大家,心系灾区人民的好同志。

 

九三学社社员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情况统计表

 

                              718日统计新增数)

捐款数额(元)

捐赠物资

所捐款物总价值(元)

衣物(件)

棉被(床)

药品(箱)

其他

物品价值总计(元)

10395

 

 

 

 

 

 

10395

社凉山州委捐款8595元,社泸州市委捐款1800

 

 

 

 

 

 

 

 

 

 

 

 

报送:九三学社中央   政协四川省委员会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抄送:九三学社各市(州)委     省直工委      各直属基层组织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编     2008年7月18

Copyright 2024 © www.93sc.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地址:成都青羊区白丝街33号
技术支持:成都源初智软科技有限公司  
你是本站的第 5674152   蜀ICP备20230033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1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