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投稿
网站信息搜索:
打通生命之路——记绵阳市交通局总工程师、九三学社社员刘国学
“5.12”特大地震中他死里逃生,危险的踏勘线路上有他坚定的足迹;繁忙的抢险工地上有他忙碌的身影;规划重建的蓝图上有他智慧的结晶。他用一腔热忱,无私奉献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英勇无畏的品质,忠于人民和事业,谱写了一曲抗震救灾动人的壮歌。他就是绵阳市交通局总工程师刘国学。 刘国学,男,45岁,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任绵阳市交通局总工程师,九三学社绵阳市副主任委员,省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 “5.12”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市交通局三楼办公室。当时他突然感觉到整个办公楼开始摇晃起来。经验丰富的他立刻意识到地震了,他大喊一声“地震了!快跑呀!”。他迅速向外奔跑,刚跑到门口,只听见轰隆隆巨响,办公楼的外墙和邻近的房屋发生碰撞,整个山墙垮蹋了下来,倾刻间将刚才工作使用的办公桌硬生生的掩埋在一片废墟之下。好险呀!迟缓一会将被埋在废墟之下。死里逃生的他并没有离开,而是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12日下午15:30接到市委来人的通知,要求市交通局领导立即到市指挥中心接受任务,留守值班的他代表市交通局立即赶往。中断的通讯靠着人员的不断往返,及时地将传递指令传回交通局——“立即检查全市干线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受损情况”。他回到市交通局及时将市指挥中心紧急会议的要求向其他局领导作了传达,并和其他局领导分头查看受灾情况直到深夜。 13日凌晨他接到命令,高川、茶坪的道路不通,让他带队立刻组织进行抢通。灾情就是命令。拖着疲惫的身体,凌晨5点他就带队出发前往。到达后他实地查看了垮方情况,根据地形立刻制定方案、组织施工,丰富的工程经验缩短了抢险工程时间。此时余震不断,大量的石头不断地滑落下来,每名队员都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作业。路通了,又垮,垮了,又抢,抢险工作十分艰难。天公也不作美,淅淅沥沥下起了雨,他浑身被淋的透湿,湿了被穿干,穿干了又被淋湿。饿了就吃点干粮充饥,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就这样就二天二夜没有合过眼,没有吃过一顿热饭。他一直指挥着抢险队伍艰难的向前掘进。 5月15日他接到指令,负责绵阳交通系统整个受损公路桥梁的抢险恢复技术方案工作。接到任务后,他立即赶到公路受损严重的平武。生命线S205断道、南坝大桥的垮塌,使受灾严重的南坝镇成为“孤岛”,通过实地踏勘制定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抢通断道村道的实施方案,可以绕行至平武,使大量的救援人员和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向平武、阿坝等灾区。同时,他调集抢险队伍和机具设备,根据每个抢险工地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实施方案。两头作业,中间开花,多开作业面的方式加快通往灾区道路的抢通工作。南坝大桥钢桥抢通技术方案更是他数次现场反复踏勘、涉水过河寻找最佳桥位,调查熟习情况的当地干部群众,制定出最短时间内抢通的实施方案。他白天在工地指挥抢通作业,晚上就睡在工棚;他深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工程经验使抢险工作进展顺利,并在部省要求的时间内抢通了灾区的生命之路。 他说“工程技术人员不能纸上谈兵,如果没有到实地去查看,就没有科学性,就没有发言权,就不会制定出科学的实施方案,有些地方情况十分复杂,不弄清楚和明白,不但浪费人力、财力和物力,关键还会耽搁宝贵的时间啊!” 不管是抢通受损公路时,还是灾后道路规划和重建时,无论踏勘线路的有多危险和施工的难度有多大,他总是亲自实地踏勘,省道S105、S302、S205。。。。。。断道的公路桥梁,都留下过他徒步的足迹。他总是说,我的工程经验多些,我就先上了!冒余震、避飞石、走滑坡,在崩塌山体的乱石中,他徒步的断道公路超过百公里,掌握了大量的、详细的数据和资料。 让他终身难忘的就是擂鼓至禹里的徒步踏勘之行。按照上级命令,要尽快在擂鼓至禹里抢通一条新路,解救被困群众。这条线路既是解救被群众的生命线,也可能成为新的省道,责任十分重大。这段路沟壑纵横两山夹着一条窄溪谷,地质、地形复杂,而余震还在不断发生,踏勘之路充满艰辛与未知。没有犹豫,由30多人组成的勘察队于5月30日早晨出发了,他便是其中的一员。山路崎岖,他们穿梭在乱石堆中,行至月亮岩时突发余震,飞石象炮弹般飞泄而下,轰隆隆的声音振聋发聩,有些碗粗一样的树被石头砸断,勘察队队员险些被打中。队伍行至滴水岩处进行休整。后面的路更加危险、更加艰辛,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勘察队研究决定,留下10人组成突击小分队,继续完成踏勘任务,其余人员原路返回。他说,我去!我的工程经验丰富,你们去危险性更大!他毅然坚持参加突击小分队,是突击小分队中年龄最大者,他和北川县交通局程波局长、二炮部队郭中定团长被指定为突击小分队负责人,带领7名部队官兵继续前行。道路愈来愈艰险,他们沿着滑坡体艰难的行进着,有时根本就没有路,山与山之间没法过去,他们就用树木捆成一个简易桥,搭在山间突出的岩石上通过,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危险,而此时他们每人还要负重10多公斤。经过艰难爬涉他们经过巴弄山林场护林站、越过蒋家山、冒火山等数座大山,在大岩窝的茂密竹林中穿行四个多小时,于5月31日下午七时左右到达被堰塞湖淹没的禹里乡。 短短的五十多公里的山路,他们走了二天二夜。他们的身上被树枝挂花,裤子被挂破,脚上一个个大血泡。然而他们没有一个叫苦叫累。他们用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着,他们将生命置之度外,用行动诠释着责任重于泰山,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当刘国学回想起这段经历时,他动情的说到“和灾区死难的同胞比,我们活着的人,这点艰辛算不了什么,应该的,为了灾区的群众我愿意”。
Copyright 2024 © www.93sc.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地址:成都青羊区白丝街33号
技术支持:成都源初智软科技有限公司  
你是本站的第 5674673   蜀ICP备20230033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17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