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中央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投稿
网站信息搜索:
抗震救灾工作专报 第24期
htm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抗震救灾工作专报

24

 

风雨同舟   患难与共

 ----九三学社绵阳市委积极投身抗震救灾斗争综述

5.12”,一个让520万绵阳人刻骨铭心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夺去了我们2万同胞的生命、摧毁了我们的城市、村庄和大片的农田,造成近200万人失去了家园。这是一场史无前例、肝肠寸断的人间劫难,全市9个县市区全部受灾,北川、平武、安县、江油遭受损失最为惨重,其中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城和10多个重镇被夷为平地,人民群众财产遭受极大损失,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初步估算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两千多亿元。但是百折不挠的绵阳人民,并没有被灾难吓倒,在全国人民的亲切关怀帮助下,在中共绵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绵阳人从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痛苦中振作起来,抖掉身上的泥土,擦干血泪,迅速投身到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斗争中。

在这场巨大的灾难中,绵阳九三学社的社员们始终不忘责任、不辱使命,积极投入到这场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中。一个月来,广大社员在九三学社绵阳市委的领导下,不管是在救死扶伤、抢救生命的医院里,还是在打通通往重灾区的交通道路的阵地上,不管是在安置灾民的九州体育馆,还是在运输解放军战士、灾民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自愿者的交通枢纽线上,处处都活跃着我们九三社员的身影,他们一桩桩感人的故事汇聚成一幅新时期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力以赴、共抗灾难、风雨同舟、共度难关的动人画卷,谱写出新时期高素质参政党最动人的奉献之歌。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九三学社绵阳市委就以锐敏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预感到事件的严重性,快速作出了应急反应。当人们还惊魂未定时,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副主委、社绵阳市委主委王瑜,第一时间赶到市委市政府,随同中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左代富等同志一道,冒着极大的余震危险,第一时间赶赴地震重灾区北川县查看灾情。当时余震不断,山坡乱石滚滚,好几次差点被击中,但他没有退缩,想到几万还在险境中等待救援的同胞,他已顾不得个人的安危,路不通他们就步行,通信不通,他们就人传,硬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灾情传送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为指挥部制定全市抗震救灾方案提供了依据。随后他又多次往返绵阳北川,参与组织救援工作,陪同副省长、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总指挥张作哈等同志视察灾情。从512日到14日凌晨,他连续工作近40小时没合一次眼,身边的同志劝他休息一下,但他坚定地回到:灾情就是命令,那么多人还等着我们救援,我们不能休息。在地震发生后的19天里,他每天坚守在抗震救灾岗位14小时以上。

同时,九三市委及时组织全体九三社员,开展抗灾自救。当灾情发生时,九三市委第一时间成立了抗震救灾小组,号召全市社员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斗争中,王瑜主委常对社员们说,党外干部也是党的干部,在大灾面前,作为参政党地方组织,必须义无返顾地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之中,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充分发挥九三学社市委全体社员的力量和作用,为灾区群众多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奉献。513日凌晨在电话通讯处于全面瘫痪的情况下,全体机关工作人员都集中到了火炬大厦前,投身到了抗震救灾斗争中。

市交通局总工程师、社市委副主委刘国学,作为全市道路建设的专家型人才,他深深的知道,此时的道路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道路,而是一条生命的通道,早一秒打通被堵塞道路,废墟下的幸存者就多一分生还的希望。在接到命令后火速赶到抗震救灾指挥部,临危受命,马上投入到道路疏通的准备工作中,迅速制定抢修方案,广泛征集重型工程机械,组织联络施工人员,亲临一线指挥施工,直到道路输通。

谢建,绵阳市交通局运管处副处长、社市委委员,长期从事物质和旅客运输管理工作。地震发生后,还没来得急回家看看,市交通局就召开了紧急会议,交给他负责物资运送的任务,他深深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大量的灾民、伤员需要转运出来,大量的药品、食品、救援物质需要及时运到灾区,大量的解放军、救援专家需要快速到达救灾第一线……因此,会议一结束,他便立刻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到,投入到运输车辆的组织工作中。当时,通讯不畅、道路堵塞,他便步行到全市各运输公司调派车辆,组织人员,连续的超负荷工作,加上工作条件简陋和冒雨工作,声音沙哑了,就吃金嗓子喉宝,饿了就啃干粮,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几天下来,认识的人都说:他黑了、憔悴了,身体瘦了一大圈。可他就是不下火线,他说这点困难算什么,比起一线的同志轻松多了。在他和同志们的努力下,灾区的运输线始终有条不紊的进行。

白衣战士用爱心筑起生命通道

灾情发生后,除了保障交通运输线外,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救治伤员,白衣天使始终是抗震救灾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绵阳九三也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就是医卫支社,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全市各大医院的医务人员。在这场大地震中,他们用白衣战士的爱心,筑起了一道生命的通道。

常亚东,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地震发生时,他正走在上班的路上,此时离他上班还有半个多小时,他完全可以侧身赶到中心医院,看望正在住院、年逾八旬的父亲,但他没有,而是飞快的跑到科室,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的冲进病房,将病人逐个转移到地势平坦的草坪上,然后对科室所有病人进行了检查。下午六时许,医院要组织医疗救护队赴重灾区北川支援,常亚东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来到北川,眼前的一切让他心灵受到极大冲击,但他没有时间去感受那种撕心的痛苦,也无暇顾忌余震的危险,因为大量的伤员正等待救治,在北川中学,他和同事们一道,在手电筒微弱的光线下,用门板、木条作担架,用树枝、窗户条固定骨折伤员,一个接一个,忙了整整一个通宵,这一夜,他已记不清楚抢救了多少伤员。第二天,其他医院的救护队也相继赶到了北川中学,为便于抢救工作有序进行,抗震救灾指挥部任命常亚东为北川中学抢救现场120总指挥,常亚东心理清楚,这不仅是组织的信任,更意味着一种更大的责任。一夜未合眼,未进食的他来不急多想和推辞,马上组织各医疗队研究抢救措施,制定施救方案。随后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抢救工作中。在连续3天的抢救中,在几千次余震的危险中,他一次又一次爬进废墟,为学生喂水、包扎伤口、输液,多次配合抢险队伍为伤员进行现场截肢,共救治重危病员达500余人。在大灾面前,用他的高超技术和面对大灾的坚强、沉着,以及对灾民的爱心,为灾区的伤员铺设了一条条生命的通道。

胡宏,绵阳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医生,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给病人看病,当她走出办公室,眼前一片混乱,病员们拥挤在楼梯口,面对这种随时可能发生严重伤害事件的局面,她沉着冷静,一面向病员们高喊:不要惊慌!一面组织病员相互搀扶,避免跌倒。就在这时,内科大楼一面墙体 “轰”地一声坍塌了,砸在了两个病人的身上,整个大楼已摇摇欲坠,而她所在的位置,只要两个快步,便可以转移到安全地方,可她没有这么做,而是迅速冲到墙倒砸伤的病员身边,检查伤情,可病人已没有了搏动。此时她想到病房中还有的重病员,处境十分危急,胡宏又一次以最快的速度冲回病房,看到15床病员吴大瑛正艰难地从病房移到过道上,她立即帮助陪护寻找搬运工具将她护送下楼。后来胡宏连续几次冲回病房,护送病人、搬运氧气瓶等,直到所有危险都排除后,她才松了口气,后来有人问她,当时怎么不害怕时,她说:怕,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总不可能看见自己的病人被砸而自己逃跑吧,所以也就没顾那么多了。多么朴素的语言,这就是我们的白衣战士,当灾难来临的时刻,他们的心里装着的是病人,当恐惧来临的时刻,他们拥有的是坚强,当危险来临的时刻,他们更多的是奉献。

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在九三社员中,有很多象常亚东、胡宏这样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日夜坚守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像赖小娅、凌云、向可敏、朱伦刚、李纲、康秀华、智荣、刘华柱、张羽、卫云峰等,他们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守着:生命高于一切、救死扶伤的信念,舍小家顾大家,谱写出了一曲曲生命赞歌,构筑起一道道牢固的生命长城。

积极工作,将爱传递到灾民心中

绵阳的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所有九三人的心,正当灾区人民缺衣少药,为生存苦苦支撑的时候,全国各地的九三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络绎不绝,社市委加强组织联系,协助政府及时将各类救灾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

九三学社中央为我市捐赠抗震救灾药品。九三学社中央了解到我市急需抗震救灾药品,急灾区所急,在救灾药品非常短缺的情况下,积极发挥社组织作用,从浙江组织到一批抗震救灾药品,并组织车辆连夜运达绵阳。517日下午,九三学社中央捐赠的价值三十万元的抗震救灾急救药品运达绵阳,社市委及时将这批药品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下拨发放到各重灾区。

九三学社中央捐赠《地震灾后卫生防疫必备手册》。521,九三学社中央再次向我市灾区捐赠《地震灾后卫生防疫必备手册》二万册价值,价值3万余元。该手册对我市震后卫生防疫工作起到重要积极作用。社市委及时组织人员在绵阳九洲体育馆等灾民安置点发放,社省委秘书长刘宏和社市委秘书长曾德军等参加了手册现场发放活动。

九三学社北京市朝阳区委向北川中学学生捐款。521日上午,受九三学社北京市朝阳区委员会的委托,社市委秘书长曾德军代表九三学社北京市朝阳区委员会,向在“5.12”地震中受灾的北川中学学生捐款1万元。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代表北川中学接受了捐款,并通过电话与九三学社朝阳区委副主委费珉取得联系,刘校长代表北川中学的全体学生对朝阳区委全体社员表示感谢。并表示一定要把该项捐款使用好,尽力为受灾的学生解决生活困难。

九三学社湖南郴州市委为我市灾区捐款。郴州是今年雪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虽然他们目前也在进行灾后重建,各项经费十分紧张,但为了帮助我市的抗震救灾工作,表达他们对我市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仍然向我市捐款1万元,表达了郴州九三社员对我市灾区人民的一片心意。

救灾,哪里都是前线

由于工作等多方面条件限制,绝大多数同志不能去第一线,但是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忘我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着全市抗震救灾。刘葵同志是一位普通的九三社员,在这次抗震救灾的过程中,积极投身,勇于奉献,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第一时间加入了志愿者行列,在中心医院、九州体育馆等处处留下了她娇弱的身躯,有人问她:为什么不去北川?她自信地说:只要你心系灾区,在哪里都是前线。

社市委全体社员积极向重灾区捐款、捐物。513,社市委发出通知,要求绵阳市全体九三社员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并要求各支社要积极开展捐赠活动。至52218时,社市委共募集到赈灾捐款3.1万元,为绵阳市骨科医院捐赠新棉絮六十床。其中,社市委委员、新华支社社员吴通一捐款1800.00元,西科大支社马建国副主委捐款1000.00元,新华支社社员徐炳初捐款1000.00元,二支社社员蒋鹏捐款800.00元。同时,他们还在所在单位积极为灾区捐款,特别是新华支社的吴通一在单位捐款5000元、徐炳初捐款5000元。社市委机关也积极开展捐款活动,许多退休的老同志纷纷捐款,他们说,由于身体条件不允许我们到抗震救灾第一线,但我们不能袖手旁观,一定要为灾区人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表达我们的一份爱心。

社市委机关工作人员参加九洲体育馆灾民安置工作。515以来,社市委机关工作人员参加“九州体育馆”灾民安置工作,负责近四百多名来自北川、平武等重灾区群众的安置、帮助和照料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孙云康被抽调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物质组,负责抗震物质的日常管理工作。在紧困难的半个多月的日日夜夜,他们顾不上自己同样处在余震中的家人,顾不上已被地震摇成危房的家,很多同志没有吃过一顿饱钣,没有睡过一夜安稳觉。机关工作人员邓的老母亲已八十高龄,在地震中受了重伤需要手术。在老母亲急需他照顾的时候他仍然说服老人家,坚持以工作为重,坚守工作岗位,尽心尽力为灾民服务,受到统战系统的好评。该同志已被市委统战部推荐为“九州体育馆灾民安置工作先进个人”。

利用多方面社会关系为灾区组织捐款。游仙支社积极发挥社员联系广泛的特点,积极组织社会力量为灾区捐款。525日,在支社主委张友刚的积极努力下,绵阳嘉兴腾业房地产有限公司为游仙区慈善总会捐款2万元。

九三学社绵阳市委组织社员到九洲帐篷学校慰问演出。地震发生后,九三学社绵阳市委主委王瑜多次要求社市委机关组织社员开展各种形式的抗震救灾工作。绵阳师范学院音乐系教师、九三学社社员梁姗积极响应社市委的号召,发挥专业特长,组织专业演出人员,成立“九三学社绵阳市委灾区慰问演出队”。他们认真研究演出选题,在很短的时间里便编排出了《爱在天地间》、《风从羌山来》、《重头再来》等许多高质量的节目。

62下午,由九三学社绵阳市委组织部分社员参加的慰问演出队,来到九洲帐篷学校向全体师生进行慰问演出,演员们声情并茂的演出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社员梁姗的一曲《爱在天地间》正式拉开了慰问演出的序幕,优美的歌声使受灾学生阴沉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喜。《风从羌山来》使学生们在地震后第一次听到了家乡的歌,不少学生流出了眼泪,现场不断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时,被安置在九洲体育馆的不少群众被这甜美的歌声吸引,也来到帐篷学校观看演出,北川姑娘张琴,主动要求参加演出。她用原生态风格演唱的《家乡》和《羌山大禹情》给学生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使所有在场的观众备受鼓舞。

演出在全体演员和学生合唱的《真心英雄》的歌声中结束了,很多学生还沉寂在那优美的旋律中。演员们也为能够为灾区学生进行这次特殊的演出感到十分欣慰,纷纷表示今后有机会还要经常参加这样的演出,为抗震救灾出点微薄之力。

 

特别报道:

 

重新选择   我还顾我的病人

            ——记绵阳市中心医院朱伦刚

512下午,朱伦刚正在绵阳市中心医院ICU值班,有条不紊地为住院病人进行常规检查,一切都跟往常一样。突然间,整个楼房摇晃了起来,氧气筒砰砰地倒在地上,呼吸机发出刺耳的报警声……不好,地震了!

朱伦刚沉着冷静地指挥医务人员将氧气筒全部放倒在地,检查有无破裂情况,迅速连接好呼吸机管路。紧接着又是一阵猛烈的摇晃,整座大楼好像快要坍塌了!“不行,病人得马上转移。”边说边干,他扶起一个病人往楼下冲。在安全地带把病人转交给一起下去的护士照顾后,他没有停留,立即逆流而上,又跟科室其他同志一起将危重病人转运到花园空地。他顾不上擦拭头上大颗大颗的汗珠,也没停下来喝一口水,多次往返于病房和科室抢救药品和器材。重症监护室的许多病人都离不开呼吸机,而此时电力问题迫在眉睫。朱伦刚果断地与科室同志一起搬来了备用发电机,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在临时筹措的治疗区,朱伦刚坚持守护在病人身边,为病人及家属排忧解难;而自己的家虽近在咫尺,他却没有回去过一次,一直不知道家里的情况。下午六点,当他通过一名同事的家属辗转得知女儿和母亲都平安的消息后,这名汉子的眼睛湿润了。有人曾问他:“如果重新选择……”话还没说完,他就坚定地回答:“重新选择,我还顾我的病人!因为我是一名医生。”

这几天,朱伦刚胃疼得厉害,溃疡的老毛病又犯了,但他全然不顾,仍然忘我地工作着。有同志劝他多休息,抓紧治疗一下,他却眼含热泪地说:“跟地震中遇难的人们相比,这点痛算什么,简直不值一提。做为医生,做为社员,我还想再做更多更多。”

技术专家,抗灾英雄

                      ——记东汽制造技术处处长冷进明

5121428分,震惊中外的汶川特大地震袭来。东汽汉旺厂区四十余年来宏伟的基业转瞬间成为瓦砾,令人痛心疾首,不堪回眸。

大地震发生时,汽轮机制造专家、副总工艺师冷进明刚刚结束在工业透平事业部生产一线指导小机转子制造的工作,正准备前往隔板焊接工段,检查核电转子轴颈堆焊设备的试生产工作,而正在此时,隔板焊接厂房发生了严重坍塌,他和随行人员有幸躲过了灾难。

作为汽轮机技术带头人、制造技术处处长和九三东汽支社的负责人之一,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冷进明无暇关心自身和家庭的安危,马上想到了所辖单位全体职工的安全。他迅速向制造技术处办公大楼走去,在前临时集结点和处内其他领导迅速集合在一起,及时做好全处职工的召集、清点工作,在第一时间内掌握了职工状况,并及时做出应急对策:指示家住汉旺的职工先回家查看灾情,尽快将家人安慰及财产损失情况汇总起来;组织家在德阳、有小孩的女职工立即撤回德阳;要求党员、专业骨干和年轻职工留下,立即投入到公司的抗灾自救工作中。在冷进明等处领导的组织下,抗灾自救队迅速成立了并立即投入工作,先后从下属单位焊培站垮塌的办公室和厂房中救出3名职工。至傍晚7点半,全处职工都脱离了险境,冷进明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来不及休息,顾不上吃饭,也不管天气突然降温,冷进明带领自救队立即向公司临时抢险救灾指挥部报到,协助其它部门工作,继续投入公司的抢险救灾工作中,一直奋战到下半夜。

513一大早,冷进明拖着因缺乏休息的而倍感疲惫的身体,又带领自救队职工投入到救灾工作中。在公司统一安排下,制造技术处30余名职工负责对厂区和家属区遇难人员遗体进行集中登记、资料收集和善后装裹等工作。冷进明始终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带头四处寻找木料,做成简易担架,将遗体小心地从不同的遇难地点搬运到集中场地。他组织大家找来塑料布铺在地上,对每一具遗体进行编号、登记、照相、头发收集,协助家属完成遗体辨认,安慰遇难人员家属。为减轻雨水对遗体的损害,他充分利用有限的条件,组织职工将新领到的塑料布遇难者遗体进行仔细装裹。他说:“给去了的人一个干净的地方,让亲人能看到一个整洁的遗体,尽量减轻遇难者亲属的心理压力”。他带领全处不分昼夜地认真工作,共计完成百余具遗体的善后处理。

在连续40多小时的抗灾自救、善后处理工作后,514日上午,接厂抗震救灾指挥部通知,冷进明所负责的工作移交给电站公司等单位。在与家人短暂见面后,下午他又组织在德阳待命的职工到灾民聚居点为救灾服务,并统计全处职工的各项情况。515日,在他的组织和号召下,部分员工志愿赶赴汉旺救灾抢险,昼夜辛劳,保证了救灾物资的及时装卸和安全发放,圆满完成了任务。

东汽的厂房和设备在地震中虽然损毁严重,但东汽人还在,东汽精神还在。为了公司早日恢复生产、实现灾后重建,冷进明积极思考着东汽震后重建和恢复发展的大事。516日,他又与处内其他领导一同赶赴汉旺,实地察看厂房设备受损的情况,并着手研究各分厂新厂房的设备选型和布局,察看各分厂近期内恢复生产的可能性。回到德阳后,又立即将各专业主任工程师、职能组长和专业技术骨干召集起来,开始对公司重建进行先期筹划。在露天、在帐篷里、在活动板房内,冷进明和同志们积极地展开探讨,对新东汽各项产品的工艺流程进行优化设计,对汽轮机部套制造技术中心进行布局设计,对新东汽主要的公司厂房开展先期平面布局设计,对关键设备资源开展能力评估和预测。经过一周的艰苦工作,提出了新东汽的初步规划和设计方案,该项工作得到了公司决策层的高度重视,经公司初步审查后,已派出优秀技术员前往杭州第二设计院,就此方案进行交流、答疑。制造技术处的工作及时有力,为公司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科学重建提供了技术支持,保证了东汽灾后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开展公司重建先期筹划工作的同时,冷进明还主持着处内的日常技术工作,组织广大技术人员为部分产品的恢复生产继续做好技术保障工作,继续完成新产品图纸会签和工艺准备工作,并及时作好主机二分厂及其它子公司、外扩厂家的技术服务工作。为配合公司各分厂尽快恢复生产,他还先后派出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周边加工企业进行能力评估和技术、质量管理资格审查工作,到用户电厂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在冷进明等处领导的带领下,全处职工先后多次到汉旺办公大楼抢救电脑、技术资料等,并积极协助做好人员安置、租赁办公楼的安排布置等工作,保证公司的制造技术能力在最短时间得到恢复。在进入汉旺十二层大楼抢救电脑、图纸资料和办公用品的过程中,同志们心中就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能为公司拿出更多的技术资料,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证全处能够尽快恢复正常工作,保证公司恢复生产后各项技术准备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下,平均每个同志连续跑上10层以上楼层多达五次以上。冷进明和其它处领导特别关心职工的安全,始终坚守在第一线,在所有同志安全撤离后才最后离开。在制造技术处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截至530日,制造技术处各项工作已经走上正轨。

在“5.12”特大地震中,制造技术处有九名职工亲属不幸遇难,两名职工在地震中受伤住院。冷进明等处领导对此非常关心,及时组织人员对受灾职工进行慰问。全体职工们备受鼓舞,积极投入到抗灾抢险活动中。

制造技术处在这次灾难中经受住了考验,全处干部始终坚持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为公司挽回了大量损失。在汽轮机产品开发和生产中,他是我们中间的技术带头人,在抗震救灾中他是我们的英雄,这就是东汽制造技术处处长冷进明。

 

 

 

 

                         

报送:九三学社中央   政协四川省委员会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抄送:九三学社各市(州)委     省直工委      各直属基层组织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编     2008年6月18

Copyright 2024 © www.93sc.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地址:成都青羊区白丝街33号
技术支持:成都源初智软科技有限公司  
你是本站的第 5673122   蜀ICP备20230033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1719号